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的背景故事(罗贯中写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跨越了两个朝代,见证了元朝到明朝的历史变迁,他所写的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有很大的差别,相比较三国志更具历史价值。三国演义更具文学价值,严格意义上来说三国演义只能算成一部小说。

三国演义同时期还有一本水浒传,它的作者是有争议的。大部分的证据,倾向于作者施耐庵,也有存世的罗贯中本,也有可能是两个人共同写的。这两部小说同样的特点,都有对当下生活不满,隐藏涵盖了批判内容。

其实三国里的刘备跟宋江是有相近性格的,表面正义、谦逊,内心实则阴险、狠辣。单说三国里卖草鞋的刘备,全身最贵重的就是皇族血脉。

刘备亮相就是苦大仇深的样子,满心的忧国忧民。身无分文靠忽悠就能收服了关、张二将,带着两三千东拼西凑的老弱残兵,就能追着张角杀。去了徐州,陶谦三让徐州他死活就是不要,陶谦临死之前算是结识了一个君子。三国志中刘备是硬夺的徐州。

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的背景故事(罗贯中写三国演义)(1)

陶谦让徐州

刘备身上的这种魅力哪里来的?作者罗贯中给的。三国志中的刘备杀伐果断,好勇斗狠,武力指数可以排进三国上将前五

罗贯中为什么这么写刘备呢?其实跟当朝当皇帝的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也是穷人出身,靠着忽悠、仁义才当上头领,带着徐达、常遇春东征西战。看过明传的人应该会发现徐、常跟关、张的性格很像。

三让徐州在明传里也有体现,朱元璋落逃于家寨被于金彪所救,忽悠着于金彪投靠他,给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于金彪跟徐达斗气自刎的地方是滁州。

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的背景故事(罗贯中写三国演义)(2)

诸葛亮

刘备到了荆州三请诸葛亮,去的是湖北南阳郡邓县隆中,历史记载的诸葛亮祖籍是山东,跟随父亲搬家到了河南郑州一带。那为什么写错了呢?

活神仙刘伯温家就在湖北省南阳郡,这是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物。他的功绩肯定要比困于一地的诸葛亮要大得多。

三国里最大的三次战役官渡、赤壁、夷陵前两场都没刘备的事。关羽死了他终于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威能了,不听诸葛亮劝阻,夷陵一战有去无回。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也很狂妄,也是一样不听劝阻,贸然进兵被困牛膛域,差点就见了阎王。

再看看历史背景,三国演义吴、蜀、魏三个国家。元朝被打败以后,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三人也算是三足鼎立。联盟关系不一样,但是不影响罗贯中写书。

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的背景故事(罗贯中写三国演义)(3)

朱元璋

罗贯中为啥这么恨朱元璋呢?这跟朱元璋大明统一推行的政策有关,朱元璋是穷苦农民出身,他深知老百姓的疾苦,也知道老百姓只有能吃饱肚子就一定不会造反,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大部分的商人、读书人规划成农民让他们去种地。

朱元璋当过和尚,他也知道和尚吃人饭不办人事,天天吃斋念佛,肚子里全是坏水。因为他当小和尚的时候就整天被欺负,他痛恨这些和尚,于是就颁布了灭佛令

朱元璋马上得的天下,打心眼里瞧不起读书人,知道读书人最爱搬弄是非、胡编乱造。而且读书人也不好管教,他就开始大兴文字狱,本身他就不认识几个字,不管写的好坏统统的发配种地,这些手无缚鸡之力之力的读书人哪懂得种地呀。

朱元璋在位30年明朝十担粮食换不到一颗大白菜,全国一百个人找不出来一个认识字的,明朝开国36功臣杀的一个不剩,读书人有见识的人都恨透了朱元璋。

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的背景故事(罗贯中写三国演义)(4)

罗贯中

罗贯中跟施耐庵是怎么幸存下来的,无法得知,但是一定受到过朱元璋迫害的人,要不然也不会冒着杀头之罪,这么映射朱元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