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重点归纳(人教版1-6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重点归纳(人教版1-6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

图丨网络

前段时间,颜老师在分享了“1-6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想必很多孩子做完,都遇到了或多或少的小问题,为了让孩子们做好查缺补漏,把知识点吃透。下面颜老师为孩子们又整理“1-6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建议家长们给孩子收藏复习哦~

如果觉得有帮助,请分享给其他家长或需要的人!需要电子版打印,联系颜老师微~:teachyan

一年级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重点归纳(人教版1-6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2)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重点归纳(人教版1-6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3)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重点归纳(人教版1-6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4)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重点归纳(人教版1-6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5)

三年级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生字词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重点归纳(人教版1-6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6)

二、复习课文

1、《我们的民族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金色的草地》课文感情: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给我的们生活带来了乐趣。

a) 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第一件: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件: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b) 草地为什么会变色?(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会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c) 这篇课文主要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作者和弟弟快乐的童年生活。(注意:文章想表达的不是蒲公英为什么会变色,而是让孩子体会到作者快乐的童年生活。)

3、《爬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a) 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

b)天都峰有什么特点? 一是高,高的如上青天。二是陡,陡得似直上直下。

4、《槐乡的孩子》课文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

a)槐乡的孩子可爱表现在以下几点: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三、背诵、背写

1、第一课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 ,树枝不摇了 ,鸟儿 不叫了,蝴蝶 停在花朵上 ,好像都在 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 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 朋友 是那样 好奇地 听着同学们 读课文 。

2、第二课第三自然段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3、背诵第三课第二自然段。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4、默写《小儿垂钓》

四、比较组词

评(评价) 粗(粗壮)招(招呼)

坪(坪坝) 组(组织)召(号召)

湖(湖水) 要(要求) 仰(仰头)

蝴(蝴蝶) 耍(玩耍) 迎(欢迎)

钓(钓鱼) 袋(口袋)些(这些)

钩(钩子) 装(假装)此(此处)

带(皮带) 包(书包) 辫(辫子)

戴(穿戴) 苞(花苞) 瓣(花瓣)

峰(山峰) 锋(雷锋)拢(合拢)

蜂(蜜蜂) 逢(相逢)龙(龙宫)

陡(笔陡) 连(连长) 似(似乎)

徒(徒弟) 链(铁链) 以(以后)

五、多音字

好hào(爱好) 奇jī(奇数) 假 jiǎ(假发)

hǎo(好处) qí(奇怪) jià(假日)

劲jìn(使劲) 朝 zhāo(朝阳) 晃 huǎnɡ(晃眼)

jìng(劲敌) chāo(朝向) huànɡ(摇晃)

似shì(似的) 发fā (发现) 都 dōu(都有)

sì(似乎) fà (头发) dū (首都)

六、反义词

仔细--马虎; 可爱--可恨(讨厌);

散发--收集;清香--恶臭;

勤劳--懒惰; 满载而归--空手而回;

近义词

汲取--吸取; 鼓励--鼓舞;纪念--怀念;

假装--伪装; 观察--察看(视察)

四年级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重点归纳(人教版1-6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7)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重点归纳(人教版1-6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8)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重点归纳(人教版1-6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9)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重点归纳(人教版1-6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0)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重点归纳(人教版1-6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1)

五年级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窃读记》

生字词:

窃(qiè)读 踮(diǎn)起脚 支撑(chēng) 贪婪(lán) 暂时(zàn) 倾盆大雨 依依不舍 饥肠辘辘(lù) 湿漉漉 炒菜 抄写 吵闹 屋檐 瞻仰 惧怕 面面俱到 招牌 石碑 自卑 脾气

中心思想:

课文作者林海音,本文以“窃读”为线索,通过对作者动作和心理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理解句子: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2、“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要,“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3、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生字词:

水浒传(zhuàn)传(chuán)奇 绿(lù)林好汉 绿(lǜ)色 将(jiàng)领将(jiāng)军 滚瓜烂熟

课文内容:

这是一篇访谈录,用对话的形式,记录了苗苗与国学大师季羡林之间的交流。文中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三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文中的“小苗”指苗苗(谦虚好问)“大树”指季羡林(亲切随和、循循善诱、关心下一代)

《走遍天下书为侣》

重点生字词:伴侣(lǚ) 娱(yú)乐 毫不犹豫 一趟(tàng) 背诵(sòng) 忽略 零分 某人 编写 浮想联翩 篇章 普遍 欺骗 偏方 环绕 富饶 阻挠 妖娆

课文主要内容:本文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文章提出的读书方法是:“一遍又一遍地读”。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读过多少遍。这也是我一遍又一遍读书的原因。

词句解析: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积累读书的名言: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仿写句子: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

背诵第七八自然段。

《我的“长生果” 》

重点字词:

如饥似(sì)渴 似(shì)的 美差(chāi) 差(chà)不多 直奔(bèn) 奔(bēn)跑 全班之冠(guàn) 张冠(guān)李戴 分(fēn)毫 分(fèn)外 禁(jīn)不住 禁(jìn)止

流光溢彩 津津有味 如醉如痴 浮想联翩

悲欢离合 牵肠挂肚 囫囵吞枣 别出心裁

如饥似渴 不言而喻 黯然神伤 千篇一律

大显身手 心安理得 呕心沥血 不求甚解

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和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

重点句子: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

2、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3、仿句: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我的读书生活恰似( ),也似( )。

六年级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形近字

激(激动) 暴(暴露) 律(纪律)

邀(邀请) 瀑(瀑布) 津(津津乐道)

俏(俏丽) 巷(巷子) 龙(巨龙)

峭(陡峭) 港(香港) 庞(庞大)

辩(辩论) 拷(拷问) 漆(漆黑)

辨(辨别) 烤(烤干) 膝(膝盖)

烘(烘烤) 峡(峡谷)

供(供应) 侠(侠客)

二、解析课文、语句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 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 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作者之所以将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白云、瀑布……这些自然景物看成是 自己的“山中朋友”,将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这句话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3、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 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4、“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 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血液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本段文字作者运用想象手法,将自己写成一棵树,这充分表现作者与树木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热爱自然的感情。

《草虫的村落》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了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索溪峪的“野”》 题目中的“野”意思是“野性的”,是天然的、自然的意思。作者认为索溪峪的美就在于它的“野”;它的野体现在四个方面: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人也变“野”了。本文围绕索溪峪的“野”,依次描绘了那儿的山、水、野物及人的“野”,体现了一种天然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索溪峪自然景色的无比喜爱和轻松愉快的心情。

三、必背内容

1、文学常识

《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著名诗人、散文家;

《山雨》作者是赵 丽宏; 《草虫的村落》作者郭枫著名诗人、作家; 《索溪峪的“野”》 作者曹敬庄, 作家、教授,编有《现代散文精选》 。

2、日积月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新雷》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秋夜洛城闻笛》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襄邑道中》 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元稹

家长会由三好网发起并运营。免费为您提供专业、实用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免费精品资料。教育专家颜老师免费为您答疑解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