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何时开始一日三餐(汉字解密古人何时吃饭)

古人是怎样用汉字来表现食物的意思呢?

我们来看甲骨文当中“食”的形体:

古人何时开始一日三餐(汉字解密古人何时吃饭)(1)

上面像一个盖子,下面像装食物的容器簋,里面装满了主食。有的甲骨文形体两侧还有几点,表示漏下的米粒。

古人何时开始一日三餐(汉字解密古人何时吃饭)(2)

大多数人认为这个“食”的本义表示的就是食物。

也有学者认为上面的这个形体“亼”不是盖子,而是表示人张着的口,正低头准备吃簋当中的食物。所以认为它的本义呢是“吃”。

不管怎么样,“食”表示食物和表示吃的意义,在古代都很常见。

在甲骨卜辞当中,“食”并不表示人吃东西或者是食物,而是很多用来是表示日食、月食。

这是因为古人对于日食月食的记载。古人不明白这种天象,认为是天上的神奇的动物比如说天狗把太阳和月亮给吃了。这个“食”也写作“蝕”,简化为这个“蚀”。

古人何时开始一日三餐(汉字解密古人何时吃饭)(3)

我们再来看“食”的金文形体:

跟甲骨文一样,下面的部分是装食物的容器,像簋(西周青铜簋)。这些装食物的容器往往也是祭祀的容器,比如簋和簠就是用来装黍稷和稻粱的。这也说明,上古的人们已经开始栽种粮食作物,把它们加工成熟,作为主食。

古人何时开始一日三餐(汉字解密古人何时吃饭)(4)

小篆当中的“食”,下部的形体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从白从匕的这个“皀”(jí,或xiang1,它表示稻谷的香气

许慎认为“食”是形声字,从皀,亼声,表示装在食器里的米;或者是理解成会意字,上面呢是亼,下面是一粒米,一粒一粒的米呢集中在一起,就成为食物的“食”。不管怎么样解释,“食”表示的是人们所吃的粮食,这个意义还保留着。

古人何时开始一日三餐(汉字解密古人何时吃饭)(5)

后来,当主食的意义慢慢扩大,“食”就不限于主食了,所有跟食物相关的,都可以称作食,比如说素食、甜食等等。

“食”做偏旁,构成了很多的字,都跟食物或者是吃相关。比如吃饭的饭、饼干的饼、馍馍的馍、馄饨、煎饼馃子的馃等等,再比如说“饥、饿、饱”就是人们吃饭前后的感觉。

一般左右结构的时候就变成了飠字旁,在上下结构的时候“食”还保留了它的基本的形体,比如说一餐饭两餐饭的“餐”还有这个“餈”,表示糍粑的“糍”的一个异体字。还有两个字“饕餮”也从食,相传饕餮是尧舜时候的四凶之一,后来人们把它看做是一种贪残的怪物,往往也用来比方那些贪吃的人。

古人何时开始一日三餐(汉字解密古人何时吃饭)(6)

我们再来看跟食相近的一个字——饭。“食”和“饭”有什么区别呢?

相传黄帝的时候呢 就有“炊谷为饭”,“饭”就是煮熟的谷类食物,多指米饭。跟“饭”相比“食”的范围要宽一些。

我们再来看“粮”和“食”的区别,粮通常指旅途当中所带的干粮。住家所吃的叫“食”,路上带的呢叫粮。

“粮”也写作左边从米右边度量的“量”生的这个字,为什么呢?

因为要在路上吃,要按人数的多少、路程的远近、时间的长短等等先估量好,比如说部队外出打仗,“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这个粮就指的军人吃的干粮。

孔子当年在陈绝粮的故事,指的就是他周游列国的时候 带的那些储备的干粮吃完了。

古人何时开始一日三餐(汉字解密古人何时吃饭)(7)

古人一般什么时候吃饭,一天吃几餐?

甲骨卜辞里记载有“大食”和“小食”。

大食呢是上午八九点钟吃,叫“饔”,也叫朝食。

小食呢一般是下午四五点钟吃,叫“餔”(bū),也叫“飧”(sūn)。“飧”左边是“夕”右边是“食”,是会意组合成一个新的字。

综上,古人一般是上午下午各吃一顿饭,也就是一天两餐。

到了汉代,人们开始一日三餐。新中国成立以前,有些地方的农民仍旧是一日两餐。

古人何时开始一日三餐(汉字解密古人何时吃饭)(8)

古人的饮食往往跟祭祀、礼仪联系在一起,所以就有很多讲究。

比如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意思是做的食物越精致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这其实是祭礼当中对食物的要求。孔子还说过“不时不食”,在不该吃饭的时候不吃,这也是必须要尊崇的礼节。如果在不该进餐的时候吃东西,往往被视为一种越礼的行为。

古人何时开始一日三餐(汉字解密古人何时吃饭)(9)

下期预告:汉字解密|米

米字在最初为何不仅指大米,现在我们做了丢脸的事叫做出糗,其中米字旁的糗字又与米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古人何时开始一日三餐(汉字解密古人何时吃饭)(10)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汉字解密》是湖北电视教育频道原创推出、国内唯一一档“追寻文字源头”的电视栏目。从古代汉字到现代汉字,在不断的演变中蕴含着文化的更迭,面对我们已经熟悉的汉字究竟有何秘可探?湖北电视教育频道每天17:35《汉字解密》不见不散。长江云APP、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栏目官微(HB8732)每天同步播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