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岛垦荒感受(探访浙江南泥湾)

大陈岛垦荒感受(探访浙江南泥湾)(1)

大陈岛码头

中新网台州6月15日电(潘沁文)1956年初,曾历经战火硝烟的浙江省台州市大陈岛,迎来了首批上岛垦荒的青年,自此拉开了大陈垦荒的序幕。

60多年间,大陈早已褪去荒芜惨淡的“旧衣”。2017年,大陈镇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同比增长19%;岛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31元,同比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4024万元,同比增长16.7%……

大陈岛垦荒感受(探访浙江南泥湾)(2)

垦荒纪念碑

从数据看大陈,其社会经济发展正步入“快车道”。这其中,正是代代传承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为其渐渐编织起腾飞的“羽衣”。

章仙领:见证大陈从一无所有到越建越好

1956年至1960年间,467名浙江青年饱含建设热情踏上荒岛大陈,1960年(第四批)上岛的章仙领即是其中一员。

“我是18岁上岛的。”章仙领回忆起昔日岁月,往事仍历历在目,“以前大陈岛上什么都没有,我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就住在庙里。”

章仙领是干部家庭出身,当年到大陈垦荒的决定,受到了其家人的全力支持。垦荒队解散后,章仙领选择留在岛上继续建设大陈。

“我被分配到造船厂工作,后来又在胜利村养猪……”扎根大陈60载,章仙领早已以岛为家。如今,其儿女皆已在外成家立业,她却不愿离岛。

“大陈的房子、路、桥都越建越好,岛上生活自由,我种了点番薯、土豆等蔬菜,多的就给孩子们寄去。”问及现在的生活,章仙领以“幸福”二字作答,她说,“大家都关心和记挂着我们垦荒队员,今年过年,岛上的老队员们还一起吃了年夜饭。”

六十载风云激荡,少年已白头,精神永不老,一批又一批扎根海岛的“垦荒精神”继承者在大陈岛上涌现。

曹娅萍:大陈5年最大变化是公路和环境

从一无所有的海中荒岛,到如今美丽的“东海明珠”,大陈岛建设过程中,洋溢着青春的汗水与欢歌。

大陈镇党政办负责人曹娅萍在大陈工作已近5年。在她眼中,5年间大陈镇最大的变化在于公路建设和环境改善。

如今,环岛公路开拓着大陈岛全面通车的新篇章,而曾经“脏乱差”的环境面貌也得到了改善。

“我们在环境卫生下了血本,机关干部每天都跟着环卫工人一起督查卫生,动手打扫。”曹娅萍说,“去年‘大扫除’,我们把岛上几十年未清理的垃圾和卫生死角都打扫干净了。”

曹娅萍同时打理着大陈镇的各项琐碎之事,“比如食堂准备饭菜,有时因天气问题好几天没法开船,在海岛工作、生活,这些小事也会变得棘手。”她坦言道。

像曹娅萍这样一心投身大陈建设的机关干部不在少数,据介绍,该镇机关干部时常半个月以上不离岛,“有些女干部因不方便照顾孩子,就把家中老人和孩子接上岛一起住。”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越来越多的年轻力量正投入海岛建设,而大陈镇的未来蓝图,也在旅游业的逐渐起步中变得愈发清晰。

叶敏:大力发展旅游业,大陈正在“练内功”

一直以来,大陈镇的岛民以渔业为主,然而随着渔业资源、尤其是近海资源的衰退,该镇渔业正慢慢向远海发展。

当下,发展旅游业成为拉动大陈镇社会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

数据显示,2017年大陈游客量12.4万人次。据大陈镇副镇长叶敏介绍,旅游业刚起步的大陈,船舶的运输能力有限,景点、自然资源、接待能力也还没跟上。

“现在大陈正在‘练内功’。” 叶敏说。

如何在“千篇一律”的海岛旅游中“独树一帜”?大陈镇抢抓红色旅游,并将“垦荒精神”贯穿其中,把教育和游览、观光、体验、学习结合在一起。

“相比海岛旅游淡旺季鲜明,红色旅游资源带来的人流,可以填补大陈岛季节性旅游的缺陷。”叶敏表示。

今年5月,台州市路桥区金清港至大陈岛航线正式通航,单程航行历时约为40分钟,比原航线快了近60%,为岛民和游客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叶敏认为,将“垦荒”放至当下,要做的就是全方位发展海岛,让当地老百姓得到更好的生活,这也是一代代大陈建设者们践行的“垦荒精神”。

施招荣:安家大陈,做民宿“领头雁”

依托大陈镇旅游发展,民宿也慢慢于此发迹。

来自台州市椒江区的施招荣是大陈镇首家民宿“有家客栈”的创办者,在他看来,大陈的“前途”一片光明。

办民宿,起初施招荣只是个“门外汉”,他曾奔赴多地参观考察,最终将经营理念定为“服务”。

“凡是住店的旅客,我全程免费开车带他们观光,自己懂多少就讲解多少。”一手贴心的“服务牌”,为其吸引了不少“粉丝”。

作为大陈岛开办民宿“第一人”, 经营过程中,施招荣也遇到了难题。“有时遇突发天气船舶停航,客人无法上岛导致房间空置,这是目前最大的困难。”面对此,他早已做好心理准备,并“肯定会一直坚持”。

“现在我还在引导一个岛民,跟他说回岛上来,现在岛上发展得很好,可以把家里的房子装修好办民宿……”施招荣说。在其影响下,已有不少人表现出在大陈办民宿的意愿。

60年前,大陈岛百废待兴;今天,大陈岛正插翅待飞。而老一辈以血汗凝聚而成的“垦荒精神”,也将一直在大陈建设者的身上代代延续。(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