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创意中的形象思维(广告创意思维规律)

来源:微信公众号 PingMianDesigner(平面设计)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由此及彼、触景生情,这一心理过程称为联想,联想关涉的事物之间要有相似性,故又称为相似性联想。

广告创意中的形象思维(广告创意思维规律)(1)

想象和联想没有截然界限,想象有时以联想为基础,加工改造记忆表象产生新的形象,或是进行创造想象—预测从未经历的事物。想象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最简单的想象创造,就是组合过去的感觉、记忆、经验产生新的形象。

广告创意中的形象思维(广告创意思维规律)(2)

创造想象,可以任思维任意飞翔,超越现实,不追求画面境界的真实合理,而追求艺术真理和创造美。开发联想和想象可借助如下具体方法:

广告创意中的形象思维(广告创意思维规律)(3)

广告创意中的形象思维(广告创意思维规律)(4)

运用相似性联想,由甲事物联想到乙事物,找到其中的联系,在一个偶然形或无意形的基础上加工获得新的有创意的图像。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联想能创造事物,有助于产生新的设计。

广告创意中的形象思维(广告创意思维规律)(5)

广告创意中的形象思维(广告创意思维规律)(6)

创造想象可以有参照物。也可以没有参照物,通常设定参照物,再借助一定的方法帮助想象。主要做法大致如下:

广告创意中的形象思维(广告创意思维规律)(7)

①夸张。对某一局部作夸大事实的处理。

广告创意中的形象思维(广告创意思维规律)(8)

②概括。可以使形体简化和凝练,加上主观的取舍,突出主题。例如:用一颗心、一道裂痕、一滴眼泪,讲述了一个要用许多文字才可讲述清楚的故事。

广告创意中的形象思维(广告创意思维规律)(9)

③质感的转换。物象的质感转换,即是突破物体原有的质地概念,如把陶罐的质地转换为玻璃、金、木等质地;把植物的质地附在生物的表面;将生物赋予植物的质地等等。

广告创意中的形象思维(广告创意思维规律)(10)

④形体的同构。将一个物象原有的造型特征转变为另一物象的造型有机统一在新的视觉形象中。这虽然是一种违反客观事实的变化,但在质地、构造等因素的表现方面,则要求呈现视觉上的“合理”与协调。

广告创意中的形象思维(广告创意思维规律)(11)

⑤虚构的空间。虚构空间主要包括实空间与虚空间的臆想表现,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表现。这种臆想空间必须表现出一定的假定的合理性和合乎逻辑性,才能有说服力和具有感染人的魔力,最终得到创新的设计作品。

广告创意中的形象思维(广告创意思维规律)(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