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话的梗(还有比北京话更有意思的语言吗)

关于北京话的梗(还有比北京话更有意思的语言吗)(1)

悄么声儿地哥们儿颠儿了就跟我悄么声儿来的时候一个样儿甩甩我内俩袖子连片儿云都带不走啊

徐志摩《 再别康桥(北京话版)》

关于北京话的梗(还有比北京话更有意思的语言吗)(2)

语言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方言也不例外。除了旧有的方言,近些年,北京又冒出了许多新方言,特别是被年轻人广泛使用。如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震了”、“盖了”、“栽了”、“没治了”;现在的“倍儿铁”、“瓷气”、“派”、“酷”、“飒”、“款”等,说出来一串一串的,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当然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有一些话在老北京人面前可是有忌讳的,您绝不能说,否则后果真的不堪设想,轻的人家臊着你不再搭理你,重的揍你一顿你都不知道为什么。那到底有什么忌讳的语言和词语不能在老北京人面前说呢?

在全国各地的方言中,"老北京话"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方言特征的地方语言。因而,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广泛追捧。其实,这些还都只是外在形式上的,而北京话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能量却不仅仅是光会说几句:您吃了吗?那样简单和直接,这需要您长期和北京人生活在一起并全身心的融入北京人的生活,才能领会和掌握北京话的精髓,也才能真正听得懂话里话外的北京话。

电视剧《大宅门》是一部满溢着浓浓京腔京韵的作品,编导郭宝昌自然对演员们的台词要求很高,大到一句话,小到一个字音都要求“必须是老宅门儿里传出来的”。

关于北京话的梗(还有比北京话更有意思的语言吗)(3)

于是,导演经常和大家一起手捧剧本一个字一个字地“过”台词。有一天,导演感觉人艺演员雷恪生的一句台词与自己要求的效果还有较大出入,就一遍一遍耐心地亲口示范。时间已经很晚了,白天拍了一天戏的大家都有些疲乏了。导演实在不好意思屡次三番的要求一个老演员当着全剧组上上下下人的面鹦鹉学舌般地念台词。于是,就换了个口吻对大家说:“大家伙儿都知道咱“雷爷”的台词功夫好,刚才那几遍没听够。您再给咱来几遍。大伙说,好不好呀?”众人纷纷附和着说好。

关于北京话的梗(还有比北京话更有意思的语言吗)(4)

您听,这尴尬而又难堪的局面就在这京腔京韵里得以轻松化解了。

当然,北京人本来就天生的话多,再加上不屑于毫无感情色彩或平铺直叙地讲述一件事,所以,听上去都有点像说相声的味道。特别是在熟人或朋友之间。比如,就一个人向街坊借自行车这点事,听他们对话就有点意思。这二位一位姓林,一位姓苏,我给您学学啊。

关于北京话的梗(还有比北京话更有意思的语言吗)(5)

林:(敲开苏家的门)哥儿们,你说这叫什么事呀?!

苏:怎么了这是,大清早的就诈乎?

林:我刚说去上班,一瞧,嘿!也不知哪孙子昨夜里把我自行车给顺走了。今儿又偏赶上单位有事,头儿让我早点去,这下可崴泥了。

苏:那有什么崴泥的,你整年价骑车,也该给人家公共汽车捐点钱了。

林: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拿我打镲,行行好,借我自行车使使。

苏:借你车?我呆会儿上班骑谁去?

林:别闹事了,你上什么班呀!你们单位不是早就歇菜了吗?

苏:那也不能白借呀?

林:得,晚上我请你闷二两还不行吗,谢谢您了。

苏:卸(谢)什么呀,套着喂吧(拿出自行车钥匙,交给林),用完麻利给我还回来啊!

林:得嘞,请好吧,您那。

就借自行车这么点事,两人也得耍上会儿贫嘴。

关于北京话的梗(还有比北京话更有意思的语言吗)(6)

当然了,北京人说话还极善讽刺、挖苦,甚至是不带脏字的骂人。我听说过一件事,说有几位北京人,去驾校学车的时候,没少挨教练这种骂。

教开车的师傅是位北京人,你开慢了,他说你“肉”、“面瓜”;开快了,他又说:“开那么快干嘛,急着去药铺抓药呀!”。

可这帮学员也都不是善茬,有一天,师傅布置完教练科目,学员们立刻就对师傅表态:“没问题,您说怎么练咱就怎么练,我们是磨房的磨,全听您的了!”气得师傅直翻白眼。

还有一次,有一位骑车去办事,就叫他小张吧,街上骑车的人很多,突然前边一辆自行车急拐弯,小张急忙一个急刹车,但他刹得太死,只听“呯”的一声,后面撞上来一位。小张急忙道歉。后面那位骑车的还真客气,说:“没事,没事,但是劳驾,我问您个事行吗?”小张忙说:“您问。”您这车闸是在哪儿修的?它怎那么灵呀?”这小张知道这是在损他呢,但人家是堆着一副笑脸说的,让你一点没脾气。

还有一次是去医院看病,诊室里候诊的人极多,有一位便耍了个机灵,说:“诸位,对不起,我就开点药,开完我就走。”这时,旁边一位老兄说了一句:“谁都是开点药就走,今天哪位也没打算住在这儿。”弄了这人一个大窝脖,乖乖后头排队去了。

关于北京话的梗(还有比北京话更有意思的语言吗)(7)

当然了,还有一些北京话,您如果听见了,那得赶紧道歉,因为这种话可不是什么好话,虽然话里没有脏字,实际上可是埋怨您了。比如,在公车上:“哎呦,耽误您脚着地了”。这是怪你踩他脚了。

您出了一个馊主意,朋友问:“抬脚,我看看你脚丫子”或是“抬胳膊,我看看你胳肢窝”(胳肢窝指腋窝)。这是说你:笨,脑子长脚后跟或腋下了。

认为某人忽然小人得志,北京人会说这么一句“还变了唧鸟了”,这是歇后语――屎壳螂变唧鸟——一步登天引申来的。唧鸟―老北京话,知了。

还一句:“你怎么那么鬼啊”您别以为这是好话,这里的鬼是北京话,指聪明,现在特指聪明过分,有贬义。

当然,如果有人实在太招人讨厌了,北京人同样不会骂人,而是说:快回家去吧,你奶奶等着夸你呐。夸什么:您自个儿琢磨吧。

关于北京话的梗(还有比北京话更有意思的语言吗)(8)

最后,讲讲北京人挂在嘴边儿但不会写的几个字儿

1

快来人啊,我dèn不住他啦!

翻译:拉,猛拉

2

馒头凉了,tēng tēng再吃。

翻译:把已经熟了的食物再加热。

3

chuāi点面晚上吃饺子。

翻译:用手用力压和揉。

4

外边草长得太高啦,你去hāohāo吧!

翻译:去掉之意。

5

说你两句,你怎么还liào蹶子了?!

翻译: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

6

看到这个人这么凶,我都有点儿发chù了……

翻译:含有害怕或畏缩之意。

7

我挨了我妈一顿cī儿~

翻译:申斥,斥责

8

下大雨了,看看窗户shào不shào雨。

翻译:漏进来

9

把鱼肚子huō开,清理内脏。

翻译:用刀尖顺势将物体剌开。人们常常误写成“豁”。

10

这衣服还有沫子呢,赶紧再tóu两遍。

翻译:将有肥皂的衣服在清水里漂洗。


来都来了,就别走了

关注“四九城大磊子”,关注咱四九城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关于北京话的梗(还有比北京话更有意思的语言吗)(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