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调研日程安排(话说机关里的文字匠)

我们从事调研工作时,还会用到一种调研方式,那就是访谈。说起来,这个方式使用的频率不算太高,但如果我们用好了,能够写出相当高水平的调研报告。在这方面我有比较深的体会。

我第一次运用访谈方式进行调研是在1988年,当时我在处长的带领下专门用了一下午的时间访谈了日本著名记者田川五郎和学者美马精一,事后根据访谈记录整理出了两篇内参报送市领导,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后来我又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专门带领同事们访谈了我市一名企业家和一名局级领导干部,听他们两人分别从各自角度讲对我市商业发展的意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后来我不再亲自进行这种访谈了,但是仍然不时给同事们出题目,指名让他们访谈过不少专家型干部,形成的调研报告多数都得到了领导的批示,有的直接进入了决策。

进行访谈式调研,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提前做功课。这个“功课”至少要包括几个内容,一是要提前想清楚准备了解什么问题,如果有可能可以先草拟一份访谈提纲先送给被访谈者。我当年访谈两位日本专家的时候就是事先通过外办将访谈提纲先发给他们,以便他们稍作准备。在发给被访谈者访谈提纲的同时,自己还要再多准备一些问题,这种问题都是围绕着核心问题展开,主要是为了防止被访谈者回避核心问题时采取的一种“迂回包抄”的提问方式。二是要选准访谈对象。这是访谈式调研中最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一定要通过事先做好的功课,了解到什么人值得接受专门访谈。比如我当年访谈我市财贸行业的企业家和领导干部的时候,就是事先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这两位是我市这一行业中有代表性的专家,他们两人在这方面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三是要从侧面打听被访谈者的性格特征,以便访谈能够顺利展开。四是最好先学习一些与被访谈者的职业或专业有关的背景知识,防止出现“鸡同鸭讲”,最后让人觉得“跟你谈没意思”。

第二,要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接近被访谈者。要做到这一点,前面说的事先打听被访谈者的性格特征就派上了用场。比如我在访谈前面所说的财贸行业的两位人士的时候,由于同那位领导干部私人关系非常好,于是就约好时间后到他的办公室,几个人以开玩笑的方式开场,迅速实现了“破冰”。而对我在前面说过的田川五郎,我们则以另一种方式拉进距离。因为我们了解到,田川是采访过我国老一代领导人的资深记者,于是我们就先同他聊起来他采访老一代领导人的趣闻轶事,引得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一下子消除了双方的陌生感。

第三,要甘当学生,虚心求教。一般来说,采取访谈式调研的对象都是业内翘楚,这些人见过大场面,有时会说出一些出乎我们预料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不要摆不正自己的身份,甚至和被访谈者争辩起来,而是要秉持一种学习的态度,听人家把话讲完。还是拿当年我访谈田川五郎为例,田川这个人语言相当咄咄逼人,我们和他谈到日本的社会制度,他第一句话就把我们说傻了,他说:“日本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因为日本是公有制。”这话完全超出了我们事先准备的“功课”,让我们根本接不上他的话。我那时年轻,就想跟田川“理论理论”,我的老处长把我按住,很耐心地问田川为什么这么说,于是田川就开始讲他的一套理论,他说因为日本的大企业最大的股东是人寿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是全体国民缴纳的保险金,所以企业的最大所有者实际上是全体国民。这种歪理我过去真是闻所未闻,当时还想和他争辩,处长示意我不要插话,听他接着说。后来我们把田川的这一番谈话整理成了一篇内参,就叫“日本人眼中的日本”。

第四,要注意把握节奏,适时地引导和追问。访谈的特点之一在于被访谈者往往会超出我们预先设定的内容范围,这就要求我们通过适时插话和提问的方式,把话题引回到我们的主题中来。还有的时候被访谈者始终不谈我们想要了解的内容,我们就要多次进行追问。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追问最好是在他已有叙述的基础上,抓住其中的一句话继续追问,否则会显得问题非常突兀,他仍然会不接你的话茬。这种引导和追问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要把握好“得体”与“适度”的原则,在必要的时候适可而止,不要逼迫被访谈者,使访谈能够善始善终。另外,对被访谈者说出的一些超出我们访谈提纲的内容,也不要轻易放过,有时“搂草打兔子”,可能还会有一些意外收获呢。当年我们在访谈美马精一的时候,他就“超纲”地讲了日本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问题。后来,我们就把他这块“超纲”的访谈单独写成了一篇内参,题目叫“日本人,工作狂”。

第五,要学会运用非语言信息。由于访谈是近距离面对面交谈,所以非语言信息显得非常重要。记得我在访谈一位企业家的时候,专门把他请到市委的一个小会议室,几个人和他围坐在一起,我的第一反应是先给他递上一颗烟,为他点上火之后自己也抽了一支,然后以一种非常放松的语气和他慢慢聊了起来。在听他讲话时,我一边记录一边不时点头称是,用眼神和表情引导他说下去,不知不觉就聊了一上午,结果收获满满。

第六,学会做好记录。这一条必须单独拎出来强调。由于访谈是近距离与人当面交谈,所以比较忌讳使用录音设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笔记。为什么要说“学会”做记录呢?因为这里真有个“学”的过程。我刚开始进行访谈时,主要是处长提问,我就埋头做记录,偶尔插一嘴,等到我带领同事们做访谈的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访谈者做记录与进行会议记录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因为这时你不仅要记录,同时还要思考后面的问题,同时还要有对被访谈者语言和表情的反馈,必须“一心二用”甚至“多用”,所以这也需要学习和锻炼。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的是,要和被访谈者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以便进行后续调研。同时考虑到被访谈者一般都是业内精英,建立起经常性联系渠道,也有利于请他帮助我们想点子、出题目,不断提升我们的调研水平。

机关调研日程安排(话说机关里的文字匠)(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