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1)

文|令狐伯光

10月11日晚,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开播,第一期节目就引起热门话题,其中主要来源在于老辈实力派演员李成儒,痛批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片段。

让此事不但上了热搜,还引起大量网友的热议。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2)

这是一档新播的表演类综艺节目,不排除整个事件的缘由就是一出剧本。但如果从这个事件争议上面出发,核心碰撞莫过于两个方面。

答案将在下面揭晓。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3)

李成儒的职业操守和老辈傲慢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4)

李成儒和郭敬明在节目《演员请就位》争议的详细过程,此处就不再赘述,相信读者们都有一定的了解。

李成儒因为成长环境和职业生涯,擅长的是历史文化和现实主义的作品,对于青春题材作品缺少关注度。

他没有完全不了解作品直接批评,是否有心理优越感的问题。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5)

李成儒出生1954年,今年已经65岁,与内地第五代导演50年的张艺谋,52年的陈凯歌,基本是一辈的文化人物。

李成儒生于新中国开始,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经历了新中国后一系列的历史大事件。

同样与第五代大导演相同,李成儒等人一路走来的文化观念。必是早期78年后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的现实主义(王朔的“顽主”风格非常深入),2000年后的中期因为当时历史文化氛围浓郁。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6)

李成儒对于历史传统文化功底极深,比如现实中就有对于京剧保护的呼吁。

同时李成儒长期主演经典警匪剧《重案六组》系列,由于内地警匪剧的基调,对于内地官方部门的文化观念,也就是现实主义感受甚深。

李成儒这种第五代实力派老前辈,对于80后成长起来的青春文学,自然谈不上认识了解和认识,相信压根就没有看过这些作品。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7)

李成儒从舞台表演的片段,上升到整个青春文学的批评。提出了对历史文化(家国情怀),忠人义士(现实主义)的推崇。

这个观点自然非常符合老派“历史文化和现实主义”一路走来的年轻观众。以及,曾经沉迷过郭敬明但已经成长,选择摆脱“疼痛青春”的年轻观众。

李成儒两个缺点是犯了长辈的傲慢,和以点及面的盛气凌人。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8)

李成儒推崇的家国情怀和忠人义士十分合理,但全面否决青春文学,立刻一竹竿打到了很多80后、90后的青春情怀。

纵然郭敬明的“疼痛青春”现在过时,但大家年轻时谁没有迷过低俗文化?

如同现在的流行文化当中,某两个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和偶像明星,同样深受观众诟病。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9)

同时对方还占据一个道德高地,《悲伤逆流成河》确实和现实主义的“校园霸凌”挂勾。

李成儒口口声声现实主义,却有点反对现实主义的意思,自然是以点及面的显得有些武断和片面了。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10)

郭敬明的道德高地和时代变了

郭敬明人生履历就不再赘述,相信中国80后,90后观众都相当的了解。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11)

郭敬明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擅长的是用各种“内涵的背景”包装,但表面都是披着“疼痛青春”皮的青春文学。

早年郭敬明这种模式市场非常成功,2012年后中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流量经济”附骨之蛆般同时崛起。2012年到2015年前后还达到了巅峰。

但2017年后,国内上至官方下至民间,主流意识都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包含历史文化和现实主义回归)。郭敬明原来成功商业的模式,此时便遭遇到惨烈的失败。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12)

如果要举个恰当的例子,郭敬明很像近年被反噬的“流量明星”。

前面说过,李成儒的批评有两个缺点。不得不说郭敬明临城反应很厉害,立刻抓住这两个缺点渲染。将李成儒因为现场表演不及格,看不上自己的热销书上升到整个青春文学,立刻占据了道德高地。

同时,郭敬明再根据原著《悲伤逆流成河》的“校园霸凌”,反击李成儒本身提出的现实主义,又占据电影艺术,作品和人格尊重的高地。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13)

郭敬明回应确实非常的漂亮,但细思会只有一个毛病。

那就是郭敬明“现实主义”的观点不太站得住脚,也就是底气本身不足。

当时郭敬明回应李成儒的时候,有几句话说得非常漂亮。不但逻辑上环环相扣,而且观点非常博大宏观:“《悲伤逆流成河》无论小说还是电影,都是中国首部关注和讨论校园霸凌的作品,并非简单的小情小爱。”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14)

这里先不讨论《悲伤逆流成河》原著电影里面“校园霸凌”是否是故事的主题,推动叙事的核心,因为原著实际上“疼痛青春”的文化元素更多。

至于什么是“疼痛青春”元素,下面再揭晓答案。

当年《悲伤逆流成河》开始连载,再到后来热卖百万册。无论是郭敬明自己的宣传,再到出版社的推介语,从来都没有提过“校园霸凌”这四个字。当年的卖点,无非还是热门的“疼痛青春”。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15)

现在因为社会对于现实主义的关注,《悲伤逆流成河》摇身一变,立刻变成国内第一部认真讨论校园霸凌的小说了。

当年《小时代》系列大卖特卖,有观众批评电影的“拜金主义”。

郭敬明口口声声说电影反应的是友情,2016年《爵迹》上映,空前的“流量明星”阵容,已经遭遇抵制,郭敬明宣传的重点是“中国首部真人cg电影”。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16)

这个节目当中,郭敬明另外一句话也说得很漂亮。

“我们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这是电影的魅力,也正因为如此,电影才如此迷人!”

但联想《小时代》热卖时观众批评,要在艺术和商业中选择郭敬明表示:“我会选择商业的一端。”。

当年郭敬明口中的“电影的魅力”这种宏观艺术在哪里呢?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17)

2016年,郭敬明导演,流量明星阵容空前的《爵迹》上映。质量口碑不行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意外的是票房一起扑街了。

当时,《爵迹》全国路演的最后一站上海路演。映后的见面会上,因为此事郭敬明的情绪崩溃了,向社会发出控诉:

“是不是因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错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18)

郭敬明情绪崩溃是因为“电影艺术的魅力”不够,还是单纯因为电影不赚钱呢?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19)

李成儒和郭敬明争议背后的青春文化

李成儒和郭敬明在《演员请就位》上争议的片段,其实答案简单也不简单。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20)

一位是国内五代前辈的实力派演员,其文化的主张很有道理。但态度和表达过于上辈傲慢,同时还有武断片面的盛气凌人。

一位是国内争议巨大的80后成功商人,一位靠着包装“现实主义”赚钱的商人,口口声声尊重现实主义,确实有些魔幻现实主义。

大家到底认为哪一位观点正确,留给大家自由讨论。

但如果回到中国青春文化上面,“现实主义”确实一直非常的稀缺。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21)

中国青春文化既不是不了解的五代李成儒们,一句“家国情怀”“忠人义士”的宏观教育观念,便能完全取代青春文化的作用。更不是当下深陷商业泥沼,却用“现实主义”包装的郭敬明们找到出路。

如果投射到《演员请就位》李成儒在这个节目里有一评论。

伯光认为深刻反应了中国“青春文学”的现实状况,李成儒当时所言如下:

“难道我们的观众,就是看这种高中生谈恋爱?男生抱着女生,刚一走近,就起哄了”。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22)

《悲伤逆流成河》这段表演当中,男女演员确实有一个拥抱的镜头。这个情节出现过后,现场观众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起哄声,久久不绝。

《演员请就位》一个表演类的综艺节目,一场演技不过关,台词不过关的表演。现场观众对于故事的背景,对于内核所谓的“校园霸凌”,也许都像李成儒般并不了解,只是因为少男少女抱在了一起。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23)

他们便为之欢呼雀跃,现场观众的审美标准,反应内在的某种趣味。

这也是李成儒的批评,看似针对《悲伤逆流成河》和郭敬明,实际无意反映当下中国影视剧产业的现象。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24)

中国青春文化缺少“现实主义”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25)

1992年,中国计划经济正式结束,民间私人公司开始成立,大量商业影视类型开始广泛的涌现。

1998年,内地出现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

1997年,也出现内地首部校园青春剧《十七岁不哭》。

2002年,内地再次出现经典的校园剧《十八岁的天空》。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26)

这两部校园青春剧,外加偶像剧《将爱》,有着当年内地电视剧一贯的考究严谨,学生就干学生的事,老师便干老师的事,家长就干家长的事,可谓非常的现实主义了。

2001年,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大获成功,台湾青春偶像剧进入黄金十年。本来电视剧产业链不成熟的内地青春剧基本销声匿迹。

内地再次出现影响较大的校园青春剧,已经是台湾偶像剧衰落当口。华语电视剧产业,不可避免的重回内地的时候。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27)

2009年,湖南卫视交出的《一起来看流星雨》。

2014年,湖南卫视拍的《不一样的美男子》等等。

2010年前后的内地校园青春剧,一句话能概括90%以上的青春剧和偶像剧模式。前几年粗劣的学习台湾偶像剧模式,后几年粗劣的学习韩国偶像剧模式。

2010年到2015年,国产青春偶像剧除了和韩国合作的《杉杉来了》,还有台湾导演的《遇见王沥川》,亮点着实太少。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28)

“疼痛青春”和成功的郭敬明们

国产青春电视剧不行,电影方面也没能好上多少。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29)

2013年,赵薇导演《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大获成功,推动后来出现了大量的青春片,《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

这些青春片当中,男孩们为了争夺漂亮女孩,不是相互打架,便是相约逃学,或者家庭炫富,再到出国留学。而一大群女同学们则撕逼,勾心斗角,互相出卖,这些展现出的青春非常的扭曲。

后来大家一句话总结这种青春片: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30)

中国青春片总是跟堕胎、早恋、打架、留学、非主流撕逼相关,要是没有这些“轰轰烈烈”,仿佛就不是青春。

这里也就能回答《悲伤逆流成河》的问题。

这本书原著内容确实和“校园霸凌”沾边,甚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情节。

但《悲伤逆流成河》全书故事核心和叙事推进,绝大多数还是早恋,堕胎,打架,加上“校园霸凌”和最后的崩溃自杀,这些东西恰恰是“疼痛青春”的文化元素。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31)

我们当然得承认,任何校园和未成年成长确实伴随着“黑暗”,否则近年倍受关注的“校园霸凌”也不会产生。

但是,这些事件对于中国众多校园和无数的莘莘学子,只是比例极小的个别事件。

如果将个别事伯渲染成主流的文化表达,它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无法引起大多数观众的情感共鸣。

如同观众们对于“疼痛青春”最多的一个批评: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32)

我们的青春没有早恋堕胎,没有嗑药打架,没有留学和狗血撕逼。有的只是统一的又老套又丑的校服,好像帅哥美女都没有那么多。有的只是做不完的试卷,补不完的课。有的是校园风云人物的八卦,男男女女一些懵懂的暧昧情愫;有的只是家人殷切的希望,以及迷茫困惑的学业。

那些对于出现的这些校园个别事件,深层次挖掘出现的原因,和深层次的青春成长,再到社会问题的文化内涵。

这类作品就是挖掘探讨“文化艺术”的优秀作品,不管它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33)

李成儒节目结束后的采访,对于此事的评价堪称一针见血:“不能用廉价的笔触,来引起广泛的共鸣。”

如《我不是药神》关于医药问题的讨论,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关于男女平等的讨论,它们都是正面的例子。

中国几乎所有的“疼痛青春”作品,包括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它们都没有任何深层次挖掘讨论社会意义的方面。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34)

原因有着很多,比如导演编剧的能力问题,可最根本原因则是出发点的(只为赚钱)先天不足。

那些年,我们确实缺少“现实主义”的青春片。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35)

中国“现实主义”青春文化出路既不靠李成儒们,也不靠郭敬明们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36)

第五代前辈们因为生长环境的原因,李成儒们能看到本质问题,却没有办法做到。

如姜文拍出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冯小刚能拍出《芳华》。可这是他们那辈的青春,却不是80后和90后的青春。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37)

同个时代的郭敬明们,迷失大时代崛起的商业泥潭。最终只交出“疼痛青春片”的商业辉煌,所谓的“电影的魅力”一个没能剩下。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80后90后的青春片最终靠同时代出生,同时没有被商业禁锢的影视人。

最集中出现在主流眼中的非主流网剧,这里举例一家小糖人影视公司。

很多人对于这家公司非常的陌生,但这家公司拍了四部校园青春网剧。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38)

2014年的《匆匆那年》网剧版,2016年的《最好的我们》,2017年的《你好,旧时光》两季,2018年的《独家记忆》。

《匆匆那年》导演是女性姚婷婷,出生于1986年。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39)

《最好的我们》导演刘畅,没有查到年纪,但他毕业北京电影学院2007级导演系,年纪不会太大。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40)

《你好旧时光》导演沙漠,同样没查到年纪,但他是北京电影学院08级本科导演系剪辑,北京电影学院12级硕士导演系电影导演,年纪同样不大。

其它主创不再赘述,这些和80后,90后同时代,没有被商业禁锢的影视人物。和《一起同过窗》《忽而今夏》,和主流的《小别离》《小欢喜》们。真正的撑起80后,90后,00后没有堕胎打架,早恋撕逼的青春。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41)

电影方面“疼痛青春”过时后,市场有口皆碑的青春电影。

也变成了《青春派》《闪光少女》《快把我哥带走》《老师好》《嘉年华》和《狗十三》等等电影。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42)

这些真正表现“现实主义”的青春文化作品。

郭敬明们全部绑一起也摸不到《嘉年华》和《狗十三》的边。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43)

中国青春文化的未来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44)

中国青春文化需要李成儒们,但不是长辈傲慢的片面否决,但却是需要继承老一辈的这些优秀的精神。

李成儒那句:“不能用廉价的笔触,来引起广泛的共鸣。”不管中间多么的傲慢和武断片面,这个精神对于当下中国流行文化现状,振聋发聩!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45)

中国青春文化当然需要郭敬明们,因为“存在即合理”。

因为“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它存在。你可以继续讨厌你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它的喜欢”。

但中国也不太需要郭敬明们,至少“现实主义”的青春文化不需要郭敬明们。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46)

近年,中国的“疼痛青春”已经少了很多,现实主义作品多了不少。但质量低下的青春偶像剧仍然层出不穷?

从《演员请就位》观众因为少男少女拥抱欢呼,我们就能看出原因。

中国相当一部分观众,不管剧情如何、不管演员演技如何、不管内在的文化内核如何?只要是俊男靓女脸庞赏心悦目,只要有着甜腻的爱恨情仇,便能受到热烈的追捧。

李成儒老朋友说郭敬明一席之地(郭敬明不喜欢的东西)(47)

中国影视文化这种现象,不止是青春文化。其它如职场剧,古装剧和各种类型都非常普遍,郭敬明有一句话,倒是说得很有道理。

“不喜欢的东西,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但是不喜欢的东西,你得允许它存在,你得允许别人喜欢它,让每个人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

但这句话的背后有一个根本前提。

你们既然是只为赚钱的“疼痛青春”,何必口口声声刻意拔高到“现实主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