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可以预防小孩生病(怎样能使孩子少生病)

凡有孩子的家庭一提起生病这件事,总是显得“啦么”焦虑和不淡定,为什么?因为孩子不生病倒好,一生病就像没法“刹车”似得,反反复复的发烧、咳嗽,嗓子疼,有的孩子生起病来是“此消彼长”,一会肚子疼、呕吐、拉肚子,转而出现经久不愈的皮疹,还有的孩子突然“染上抽风”这个毛病,搞得家长一地鸡毛,真的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做起才能除去阴霾见太阳啊。

的确是啊,不少家长总是打电话问:有没有让孩子少点生病的好办法?

我回答说:当然有,但是先决条件是你得从预防和洗手做起。

有的家长又半信半疑地说:这是什么办法?又不是什么技术活?要是洗手都能把病挡住,还要医院干嘛?

也是啊,话不是不明,理不辩不清,今天我们就说说洗手这个活到底好做不好做?有什么特别讲究吗?这和生不生病有什么直接关系? 下面我们就先从这些“烦人”的致病菌说起:


怎样做可以预防小孩生病(怎样能使孩子少生病)(1)

那么细菌、病毒是怎么到孩子身上作怪的?为什么这些坏家伙专门找孩子们?


一、皮肤感染:

孩子的皮肤缺乏天然屏障保护,容易被污染或感染:

1、孩子体表面积大、皮肤被污染和感染面积大:孩子当然有特殊的皮肤特点,我们都知道,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而小孩子年龄越小,体表面积越大,所以接触面积也大,污染和感染的面积大。

2、皮肤层薄、毛细血管丰富,抗病能力差:由于小孩子的皮肤层比较薄,几乎没有角质层,所以皮肤的防御能力差,一旦接触细菌很容易受到侵袭,加之小孩子皮肤毛细血管丰富且娇嫩,容易成为细菌的培养基,感染的机会就大,因此小孩子特别容易发生皮炎、红斑、水泡等,甚至皮肤感染引起败血症。

我们尤其要了解的是孩子出疹性疾病发生,多是以全身不同形式的“皮疹”为表现形式如麻疹、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等,这均是病毒感染所引起。

另外,接触到蚊虫叮咬时容易发生皮肤瘙痒和过敏性水肿,一旦搔抓就会感染。

3、皮肤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弱:孩子皮肤缺乏汗腺,所以对冷热温差的变化调节能力比较低,高温时散热能力差,容易产生痱子,处理不当就容易继发感染;对低温没有寒战反应,小婴儿容易发生皮下硬肿,更容易引起全身低反应和感染。

怎样做可以预防小孩生病(怎样能使孩子少生病)(2)

孩子皮肤的日常防护:

1、穿衣:孩子都应该穿柔软舒适的纯棉衣物,尤其是贴身的内衣内裤,避免化纤衣物刺激,衣服要勤换勤洗,被褥要在太阳下晒,达到干燥和消毒的目的。

2、皮肤护理:要勤洗澡,夏天每天一洗,冬天2~3天一洗,以保持皮肤清洁,水温适宜给在37℃,洗澡后注意保湿,尤其冬天要给孩子的脸颊、手背和脚背、肚皮和脊背、屁股等部位,擦抹儿童护肤霜或身体乳,以免皮肤干燥脱屑而瘙痒。

注意: 孩子如果出皮疹或反复湿疹要在医生的医嘱下涂抹外用药,不可自行外用药。

3、避免过敏:有小孩的家里就不要任性养宠物了,通过动物皮毛、气味及分泌物引起孩子过敏和传染病。

4、手卫生:接着就要强调护理孩子的家长们注意自己的手卫生:那就是做每一项护理前后都应把自己的手洗干净了再接触孩子,大孩子有生活自理能力,就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二、胃肠道感染:

“病从口入”,细菌和病毒:幽门螺杆菌、大肠杆菌和细菌性痢疾;夏天的轮状病毒和冬天的诺如病毒是无孔不入:

怎样做可以预防小孩生病(怎样能使孩子少生病)(3)

幽门螺杆菌:容易从食物或被污染的物品中跑进孩子的胃里:

关于幽门螺杆菌,人们大多知道是成年人容易被感染,由此知道了慢性胃炎、胃溃疡这个病,甚至到后期会与胃癌有不解之缘,在大人们习惯思维下,总以为小孩子怎么会染上幽门螺杆菌?

平时我们也挺注意卫生的呀,当孩子说他有些肚子疼,爸爸妈妈以为孩子就是吃坏了肚子,调理一下、消消食就好了。

也有的家长以为孩子不想上学-“在装病”,说肚子疼也不是一回二回了,挺挺就过去了。

当然,经常会有医生把小病号的肚子疼,当成肠系膜淋巴结炎来处理,吃点消炎药就好了。

可是,经有关数据统计,儿童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比例并不比我们成人低,之所以没有被发现,是因为多数孩子感染后,没有太明显的不舒服的感觉,比如:口臭、肚子胀和疼、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表现。偶尔不舒服家里面吃几片药就不管了。其实,孩子一旦接触上幽门螺杆菌,就会数以百计增加,而引起孩子长时间食欲不振、慢性贫血、营养不良的,甚至是生长发育延缓。

那么幽门螺杆菌是怎么跑到孩子的胃里的?当然是通过人与人之间口-口或粪-口相互传染上的:

简而言之,就是家里爸爸或妈妈等成员曾经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带菌的家长通过用过的餐具如碗筷、食物、口杯而接触感染,也有喜欢孩子亲一下孩子的口唇被感染。也有在外面吃饭聚餐时食物、餐具混吃混用被感染,要知道,我们国家被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占正常人的50%以上,那么孩子被感染的机会当然比较高。

另外,一些风俗习惯形成的老人给孩子喂饭用自己的嘴去试饭的温度,或帮孩子咀嚼一些食物,常常说:你们小时候都是这么一口一口喂大的,孩子吃饭不好、不消化,奶奶代劳了,那口腔的细菌可不全到孩子的胃里去了。

有家长会问:你说的“病从口入,口-口相传”,这干洗手什么事?那么接下来,就要说说 幽门螺杆菌是怎么通过粪- 手- 口传染的,如果我们在给孩子喂饭前上了厕所或摸了污染的物品,回来忘了洗手或敷衍了事洗洗手得了,那手上的细菌即看不见,而且会数以万计吃进孩子的肚子里,也很自然被感染了。


怎样做可以预防小孩生病(怎样能使孩子少生病)(4)

胃肠道细菌感染:大肠杆菌性肠炎和细菌性痢疾;

细菌感染特点:当然这类细菌感染以急性的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多以粘液大便和脓血便为特点,细菌性痢疾在腹泻特点是“里急后重感”,就是刚拉完接着又想拉,又拉不出的感觉;细菌性痢疾多伴有高热、抽搐,孩子精神状态差,感染中毒症状比较重,进一步继发感染性休克,一般大便常规化验有或大量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可以明确诊断哟。

细菌感染途径:是吃了污染和变质的食物,比如炎热的夏天,食物容易腐败变质,或从冰箱取出过冷食物就吃;细菌性痢疾除了这些不洁饮食外,更是通过粪-手-口接触污染而感染,引起腹痛、腹泻。


胃肠道病毒感染 :夏秋季轮状病毒性腹泻、冬春季诺如病毒性腹泻病:

轮状病毒感染的主要特点:是以夏秋季腹泻“稀水样便”和“脱水”为特征,大便常规化验,水样便,便中无细菌数,低热或不发热,不脱水的情况下,孩子精神状态如同平常,通过调节饮食和益生菌治疗,2~3天就能自愈。

轮状病毒也是粪-手-口传播:就是孩子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然后又吃进自己的肚子里。


诺如病毒感染的特点:是以冬季呕吐、腹泻和发热为主要症状,也的小孩只有频繁的呕吐

诺如病毒还是粪-手-口传染: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呕吐物、粪便、餐具和物品接触等传染,生活中容易被污染或感染的多如食堂、公共餐饮场所是该病毒的传播途径。


以上是胃肠道细菌、病毒感染孩子的途径,那么从“病从口入”的角度,我们如何做好胃肠道感染的日常防护呢?

当然是加强手卫生(洗手)是把好“病从口入”的第一关(最重要);

1、洗手:首先家长自己做到所有操作必先把手清洗干净(七步洗手法),最好晾干手;给孩子做饭、洗澡、喂饭及接触孩子之前都要做到洗手;同时给小孩子勤洗手,大孩子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2、水源:一定要教育孩子喝开水不喝生水,做的一人一杯一饮水,不交叉用水杯。

3、餐具卫生:保证餐具一人一用,清洁干净,并定期煮沸消毒。如果家有(幽门螺杆菌)等感染的人主动与家人餐具分离;婴幼儿期孩子一定要分餐制,并做定期餐具消毒。

4、烹饪卫生:流动水浸泡、清洗蔬菜、水果。菜板、刀具要生、熟食分开;孩子的食物最好现吃现做、现加工。

5、食品及饮食卫生:夏天餐饮时,做到“三不吃”:不给孩子吃生、冷食物;不吃剩菜剩饭;不吃冷藏、过期变质的食物,尤其是肉制品不可过期和变质。给孩子喂饭时,不能自己嚼食物再给孩子喂饭,避免病菌传染;平时爸爸妈妈不要去亲吻孩子嘴。

6、口腔卫生:每次喂哺后,家长要帮助婴幼儿清洁口腔,清除口腔内的残留如剩饭、乳汁、米糊等;大孩子要养成刷牙漱口的好习惯,定期更换牙刷,破损的杯子坚决不用。

7、分泌物管理:孩子的呕吐物及大小便要随时清理,用过的手帕要及时清洗,随时更换尿不湿,屁股尽量用清水清洗,用纱布蘸干,以免反复擦拭,造成红臀或皮肤感染。

8、衣物被褥及物品:孩子的被褥、衣物、玩具等物品均应按时清洗干净并定期消毒。经常触摸的开关及门把手均要清洁擦拭。

怎样做可以预防小孩生病(怎样能使孩子少生病)(5)

总而言之:避免胃肠道细菌和病毒感染,避免“病从口入”,就要从洗手做起,养成手卫生习惯,自然而然的就会在饮食各个环节注意卫生消毒,从而把病菌挡在孩子的“口外”而不生病哟。


三、呼吸道病毒感染:飞沫传播

近几年,每到冬天,孩子呼吸道感染 最“火”的病毒是流感病毒,其次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麻疹病毒、柯萨基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等,还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 呼吸道病毒细菌感染大多会引起季节性、流行性传染病,如流感、麻疹、水痘、小儿手足口病等等。

最近我们反复谈过了这些疾病特点,今天就不再讨论,重点说说呼吸道病毒及细菌感染的途径:

这些疾病流行传染的共同点在于:绝大多数病毒如流感、麻疹、水痘及手足口病,均是被感染者通过 呼吸道飞沫传播给易感人群也是口-口相传,尤其是孩子最容易被传染;比如人与人通过近距离对话,唾沫经过空气传染;也有接触病毒后经口-手-口及粪-口感染

呼吸道感染的预防防护措施有哪些?

控制呼吸道感染的重点在预防,堵好感染第一道门,具体的预防措施在以下几条:

1、勤洗手:预防疾病还得把手卫生放在最前面,健康宣教反复提出“病从口入”的危害,因此,着手规范洗手方法,在预防疾病中越来越重要。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劳逸结合,不熬夜玩游戏,增强免疫。提倡母乳喂养和按时添加辅食,平衡膳食营养、合理配餐,提高孩子身体素质。

3、必须按时按程序做预防接种: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及手足口病疫苗、百白破等疫苗。

4、加强锻炼身体:多做户外有氧运动,增强体质。

5、保持室内环境舒适、清洁干净整齐:及时开窗通风,不到人员稠密的公共场所,减少疾病传播,冬春季节出门习惯戴口罩,做好防护。

四、手卫生《七步洗手法》有哪些具体方法?

回到主题上,洗手的目的是:预防接触感染,减少传染病传播。

那么要真正做到人人手卫生,洗手还是有讲究的,希望家长们对《七步洗手法》有所了解,其实并不难。虽然不能要求人们像医护人员那么严格洗手标准,但是,这样做能够提高人最基本的卫生素质,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人们防病的意识。

什么是《七步洗手法》?

目的:预防接触感染,减少传染病传播。

家长和孩子的《七步洗手法》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什么意思呢?下面来一步步解读我们的步骤:

首先准备:流水湿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


怎样做可以预防小孩生病(怎样能使孩子少生病)(6)

显手


怎样做可以预防小孩生病(怎样能使孩子少生病)(7)

涂抹洗手液

1、内:掌心对掌心,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怎样做可以预防小孩生病(怎样能使孩子少生病)(8)

掌心对掌心

2、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怎样做可以预防小孩生病(怎样能使孩子少生病)(9)

手心对手背

3、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怎样做可以预防小孩生病(怎样能使孩子少生病)(10)

掌心相对

4、弓:弯曲各手指关节,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怎样做可以预防小孩生病(怎样能使孩子少生病)(11)

弯曲指关节,掌心揉搓

5、大:大拇指在对侧手掌中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怎样做可以预防小孩生病(怎样能使孩子少生病)(12)

大拇指在对侧手掌揉搓

6、立: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对侧掌心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怎样做可以预防小孩生病(怎样能使孩子少生病)(13)

五指尖并拢在对侧掌心揉搓

7、腕:清洗和揉搓手腕及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怎样做可以预防小孩生病(怎样能使孩子少生病)(14)

手腕及手臂清洗

注意:每个步骤揉搓不得少于15秒!


怎样做可以预防小孩生病(怎样能使孩子少生病)(15)

今天的话题我们小结一下啊:爸爸妈妈们,不要小看洗手和清洁卫生这点小活,说简单其实不简单,要做到洗手和卫生,每步完成也是要花点时间的哟,何况我们一天生活中不知道要洗多少次手。但是,怕麻烦是要不得的,与其到时候孩子生病让你糟心,不如我们就从小事做起,防病治病、以防为主,方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是那句话,习惯成自然,为了给孩子减少生病的机会,可不就要从手卫生开始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