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忠言逆耳利于行)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忠言逆耳利于行)(1)

纵观中国历史上那些昏庸无道的帝王,都听不惯逆耳的忠言。他们偏听偏信,亲近小人,疏远贤臣,往往导致国家沦亡。凡是开明的君主,大都能够接受批评意见。他们能够从善如流,所以能够吸取众人的智慧,避免自己的失误,从而成就伟大的事业。

比干是殷商时期沫邑人,是商纣王的叔叔。比干既是贵族,又是当时商朝最高的政务官“少师”,经常劝谏纣王。

纣王宠爱妲己,变得荒淫无道,导致大臣纷纷离去。比干眼见国是日非,感叹说:“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

于是,比干冒着杀头的危险,连续三天进宫进谏。纣王被比干批评得无言以对,恼羞成怒地喝问:“你为什么这样固执?”

比干说:“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下官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大义!”

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忠言逆耳利于行)(2)

纣王又问:“何为大义?”

比干答:“夏桀不行仁政,失了天下,我王也学此无道之君,难道不怕失了天下吗?我今日进谏,正是大义所在!”

纣王听到这里勃然大怒,于是说:“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果真如此吗?”说罢,命人剖比干的胸取心。比干毫无惧色,慷慨就戮……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比干希望通过给纣王提出建议让他改正错误,使国家稳定发展。但纣王听不进忠告,致使商朝走到尽头!

任何人都应该听信忠言,用“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来自勉自励,因为听信忠言可以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

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忠言逆耳利于行)(3)

生活中若能经常听到一些逆耳之言,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人生的一大幸事​‍‌‍​‍‌‍‌‍​‍​‍‌‍​‍‌‍​‍​‍‌‍​‍‌​‍​‍​‍‌‍​‍​‍​‍‌‍‌‍‌‍‌‍​‍‌‍​‍​​‍​‍​‍​‍​‍​‍​‍‌‍​‍‌‍​‍‌‍‌‍‌‍​。逆耳的忠言,可以让我们不至于一意孤行酿成苦果,可以让我们的内心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同时,这些逆耳的忠言像良师益友一样,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修为和能力。

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逆耳的忠言都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因为只有逆耳的忠言才可以让我们经常鞭策自己,在迷乱时不至于迷失自己。它是我们修身养性、磨砺自己的工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