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的一生(许渊冲曾94岁动笔每天1000多字写出人生唯一自传)

许渊冲的一生(许渊冲曾94岁动笔每天1000多字写出人生唯一自传)(1)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文化界一颗巨星陨落了。

6月17日上午,传来了我国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先生已于6月17日上午在北京逝世的消息。消息一出,圈内外一片哀悼。“真的做到了活到老翻到老,为往圣继绝学!”不少人都纷纷惊呼:刚刚才看了许老出镜很多的纪录片《90后》!

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50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研究文凭。毕生致力于翻译工作,在国内外出版《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莎士比亚选集》《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约翰·克里斯托夫》等中、英、法文学作品120余部,是中国诗词英法韵译的唯一专家。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10年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大奖。2014年获翻译界最高奖项——国际译联"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著名学者,在中外文学翻译工作领域也建树很深的赵毅衡先生说,在电话里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我看到了许先生去世的消息。许先生主要是是中译英,我是英译中,方向是相反的。在工作上也没有多少交流过。但是许先生,我一直是很尊敬的。他对翻译的契而不舍,精神难能可贵。”

许渊冲的一生(许渊冲曾94岁动笔每天1000多字写出人生唯一自传)(2)

许先生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人生自传

94岁动笔 每天1000多字写了一年

关于许渊冲先生,除了能在纪录片、短视频中看到他的风采,在其出版的书中,也可以详细了解。比如《梦与真——许渊冲自述》是许渊冲2017年3月1日在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这也是许渊冲先生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人生自传。2018年4月23日,该书还入选2017中国好书人文社科类图”。据出版方透露,这是许渊冲从94岁动笔,以每天1000多字的速度,历时一年,完成的作品。

学术大家,在很多人的理解中,都是金声玉振、功成名就之人,读者往往只是读到其著作,很难了解成就和荣誉背后的故事,容易产生可望不可及之感。其实,他们那些独特的个性与差异,富有点拨、启发甚至醍醐灌顶的闪光点,可能就隐藏在这些看似学术之外的日用伦常之间。书中,许渊冲运用第一人称自述这种活泼、直截了当的形式,贴心地娓娓絮语,诚恳坦荡,不遮不掩,完整地呈现其精神内核、灵魂指归,甚至不吝袒露自己内心的孱弱、纠结与无奈,写出了有欢笑有眼泪、有鲜花有荆棘的丰满人生,没有给人以学术名家高杳难及的距离感。这种平实坦诚的写作风格,读来令人唏嘘钦佩。

《梦与真》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二十二个章节。第一章节“源头活水”到第十二章节“巴黎大学”记述作者求知寻梦的人生经历;第十三章节“初露锋芒”到第二十二章节的“创办一流大学”讲述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的过程。“我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取得知识,不断付诸实践,这样才能对人做出贡献,自己也得到乐趣。”这就是许渊冲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内心的真实写照。

母亲影响其译诗的“音美”

父亲则影响其译诗“形美”

许渊冲是中国诗词英法韵译的唯一专家,他的 “三美”理论在翻译毛泽东诗词、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及《罗密欧与朱丽叶》、《红与黑》等作品中充分运用。“三美”理论:音美、形美和意美是翻译的最高境界,三者成相互依靠、相辅相成的美。没有音美和形美,意美就无从体现;而脱离意美,音美和形美就成了空洞的美,毫无意义的美,在翻译时,把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诗词的整体美。在三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他提出“从心所欲,不逾规”,通过变通和补偿的途径,最大限度发挥译语的优势,使读者能“知之、好之、乐之”。如书中所写:“我把几千首中国诗词译成英、法韵文,都是按照这个原则。这样就把中国的东方美转化为西方,甚至全世界能共享的美了。”

2015年‘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授予许先生。在授奖会上,中央电视台记者要他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译成英文,原诗骥(ji)、枥(li)、里(li)三字富有‘三美’,所以译文也要富有‘三美’。许先生的翻译如下:An old steed in the stable may stay,But still it longs to go a long,long way.这句意思是:老马还想日行千里,走很远很远的路呢。‘路’的译文way和‘待’的译文stay押韵,富有音美;long字重复,富有形美,这样译文就富有‘三美’了。”

许先生的翻译风格令人称道。在书中讲述了家人对自己的启蒙教育和影响。“母亲影响了我译诗的’音美’”; “父亲则影响了我译诗的‘形美’ ”; “记得上海五卅惨案时,哥哥在音乐课上学了一支歌,回家来唱给我们听,直到八九十年之后,我还依稀记得歌词,可见‘音美’给人印象之深。歌词大致如下:帝国主义勾结军阀害我中华,几阵枪声满街热血一场残杀。此仇不报还成什么国家?热泪的抛:抛,抛,抛!大凡的恼:恼,恼,恼!心头的火:烧,烧,烧!此仇必报:报,报,报!后四句每句三个叠字,给我印象很深。”

许先生还讲述老师、同学、前辈等对自己的引导及通过集邮、打桥牌等爱好提高自己的译文水平。“刘金镃的姐夫是图画老师,家中有国内外的文学作品,我第一次读的《堂吉诃德》就是向他借的。初三英文造句时,我还问过他 so as to 的用法”; “抗日战争期间,我在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做英文翻译,在欢迎陈纳德队长的大会上,大会主席提到三民主义,当时的翻译是nationality, people’s sovereignity, people’slivelihood,美国飞行员听不懂是什么意思,我就举手站出来说,就是林肯说的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美国飞行员才恍然大悟。我觉得当年换邮票上的当,这一下得到了补偿。”

译林徽因的《别丢掉》是因为暗恋女同学

如果说许渊冲先生的学术成就和社会影响是“硬料”的话,那么,其家学渊源、师承关系、爱情与婚姻等话题则相当于“软料”“碎料”,多向度地折射出他的生命色彩。

许先生在书中甚至还坦诚地讲到他译林徽因的《别丢掉》是因为暗恋女同学。“自然,我的意中人和林徽因不同,她是一片云彩,投影在我的波心,她不会讶异,我怎能不欢喜?我们相逢在白天的课堂,有共同的学习方向,她可能不记得我转瞬消失的踪影,我怎能忘记她眼中放出的光芒? 1939年7月12日,我把这两首译诗和一封英文信放到女生宿舍信箱里。”

坦然记录关于翻译核心的问题在同行内展开的大论争

在《梦与真》中,许渊冲还以坦荡的胸怀,如实记录了他与著名翻译家赵瑞蕻、王佐良以及中国社科院的江枫教授、南京大学的许钧教授、复旦大学的陆谷孙教授等人围绕翻译的“真”与“美”、“神似”与“形似”等涉及翻译核心的问题展开的大论争,一字一句均可见作者的真性情;同时,他还自信地认为中国人能更好地翻译中国诗,如书中所写:“英国伦敦大学Graham 教授和美国哈佛大学Owen教授都译过李商隐诗,但是错误百出,他们胡说什么不能让中国人把诗译成英文。实际上,英、美教授远远不如中国译者。”“中国人翻译《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证明了徐志摩的话,只有中国人能译好中国诗。”

许渊冲除了如实地把细节经历与人生成就结合起来,还揭示了众多历史事件的真相和许多名人的内幕及精神风貌,以极为真实的内容逼近历史,让读者领悟百年来中国人文和思想历史中的风云是非,可以说是为中国现代文化留下了具有史料价值的一笔财富。

如书中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情景:“有一次我翻译了一则情报,说一艘日本军舰到达海防,登陆士兵有多少人,飞机有多少架,进驻河内机场。林秘书得情报后,立刻召集四个参谋研究,认为日军很有可能对昆明进行空袭,要我立刻把情报译成英文,派专车送我去陈纳德大队长指挥室。陈纳德看了我面呈的情报,让参谋把地图上的军队、舰只、飞机数目做了调整。第二天日军飞机果然袭击昆明,但飞虎队早有准备,不等敌机飞到市区上空投弹,就在滇池上空进行阻击。”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许渊冲追寻一生的梦想渐渐被认可。“墨尔本大学的美国教师Kowallis 甚至说《楚辞》英译‘非常了不起,当算英美文学里的一座高峰’。这说明中国翻译学派‘意美、音美、形美’的理论取得了胜利”; “2014 年,中国翻译协会把我译的《诗经》中的‘千古丽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英、法译文作为译例送报国际译联,得到了国际译联的最高文学翻译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