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中后期怎样缓解(肝硬化腹水患者看过来)

大家好,我是医者杨华升,致力于中医知识传播和健康科普。

本人长期从事肝病临床,而腹水是肝硬化和肝癌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然而大部分病人对腹水的治疗,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认识误区,影响医患之间的合作和疾病的治疗,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肝硬化腹水中后期怎样缓解(肝硬化腹水患者看过来)(1)

今天,我来跟大家讲讲腹水患者常见的“六大误区”做以论述,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指导。

误区一:不敢喝水

肝病腹水患者虽然腹腔中有大量的积水,但血液中的有效循环血量是不足的。

所以,患者多伴有口干舌燥,而很多患者由于惧怕腹胀,终日不敢喝一滴水,这是不正确的,会导致体内的严重脱水。

肝硬化腹水中后期怎样缓解(肝硬化腹水患者看过来)(2)

形象地说就是体内“旱的旱,涝的涝”。

误区二:禁盐

很多病人不懂得限制食盐摄入的道理,腹水患者应该严格限制氯化钠的摄入。

因为体内盐过多水就必然多,这就像用盐腌萝卜一样,盐多了出水就多。

所以,不但西医讲究限盐,中医也历来讲究限盐。

有些腹水的病人因为食欲不好就吃咸菜,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肝硬化腹水中后期怎样缓解(肝硬化腹水患者看过来)(3)

另外,有一些病人则限盐过度,导致体内出现严重的低钠血症,因为利尿剂会排掉很多的钠,如果在大量利尿的同时,过度限盐则会导致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盐的摄入多少应该根据利尿剂的用量,每日总尿量以及血中钠离子的浓度来定,所以腹水患者应定期监测体内血钠的浓度,来绝对盐的摄入量。

肝硬化腹水中后期怎样缓解(肝硬化腹水患者看过来)(4)

误区三:恐惧放腹水

穿刺放腹水虽然属于治标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腹水的产生,但有的情况下是必须的。

第一是初诊的患者,必须做诊断性穿刺,医生根据腹水的化验结果,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所以,完全拒绝放腹水是不对的。

肝硬化腹水中后期怎样缓解(肝硬化腹水患者看过来)(5)

第二种情况是腹水的量非常大,已经对肾等重要器官造成了严重的压迫,导致利尿剂效果不佳。

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放腹水达到减压的效果,以增强利尿剂的疗效。

第三者情况是严重的腹腔感染,感染的腹水必须尽量抽出来以增加抗感染药物的作用,尽快控制腹水。

肝硬化腹水中后期怎样缓解(肝硬化腹水患者看过来)(6)

误区四:依赖放腹水

有些患者由于顽固的腹胀,在放腹水后马上能缓解腹胀,因而产生对放腹水的依赖,甚至一天不放都不行。

大量的、过于频繁地放腹水,不但能够丢失很多的白蛋白等营养物质,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会导致越抽越胀,抽得勤,胀得快;

同时,还可能诱发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肝硬化腹水中后期怎样缓解(肝硬化腹水患者看过来)(7)

误区五:利尿剂的使用

腹水患者出院后往往在家自服利尿剂,由于缺乏医生的指导会出现很多误区,影响治疗效果并导致复发。

肝硬化腹水中后期怎样缓解(肝硬化腹水患者看过来)(8)

(1)尿越多越好

有些病人急于求成,或在病情好转后仍大量服用利尿剂。

腹水病人的尿量,最好控制在每24小时3000毫升以下,并非越多越好,过度利尿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及肝性脑病等。

肝硬化腹水中后期怎样缓解(肝硬化腹水患者看过来)(9)

(2)利尿不足

有些病人自觉腹胀不明显,过早停用利尿剂,导致体内残留腹水成为细菌的培养基,停药后短期内腹水复发。

利尿剂的使用,在病情缓解后应逐渐减量,最终停用,腹水是否完全消退不应靠感觉,而应采用B超检查更准确。

肝硬化腹水中后期怎样缓解(肝硬化腹水患者看过来)(10)

(3)用药不正确

目前治疗腹水常用的药物是呋塞米(速尿片)和螺内酯(安体舒通片),二者的比例应为2:5为好,这样一个排钾,一个保钾,不容易出现低钾且效果较好。

如腹水量少可以但用螺内酯。

肝硬化腹水中后期怎样缓解(肝硬化腹水患者看过来)(11)

如单用呋塞米则不正确,容易出现低钾。

有些病人担心螺内酯会促进乳腺增生,虽然该药确实有这方面的副作用,但男性乳腺增生,主要是由于肝脏灭活雌激素的作用丧失所致。

所以,临床用药时,应把电解质紊乱作为更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而不能因噎废食。

肝硬化腹水中后期怎样缓解(肝硬化腹水患者看过来)(12)

误区六:补充白蛋白

有的病人因为自己的白蛋白低而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如大鱼大肉等。

然而肝病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是:合成功能障碍,而不是摄入不足。

过量摄入高蛋白饮食,不但增加胃肠道及肝脏负担,不利于病情恢复,而且容易诱发肝性脑病。

肝硬化腹水中后期怎样缓解(肝硬化腹水患者看过来)(13)

另外,有些病人喝甲鱼汤,因甲鱼含胶原蛋白较多,不易消化,则更容易加重胃肠道负担。

孙思邈所谓“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如果腹水患者在治疗和调养上,能够注意这些误区,采取正确的治疗和生活调养,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早日恢复健康。

希望今天的科普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欢迎点赞和收藏,也可以把文章转发给身边的朋友。关注健康,关注@医者杨华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