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辣粉的正宗教程(酸辣粉技术探讨之四)

在前面的三篇文章里,把酸辣粉的配方,通过我的一些实践经验以及我的个人认知,给大家做了一个尽可能的分享。

而这一次的配方探讨,我也尽量地考虑到了大家口味的多样化,地域的不同等因素,每一种调料拿出不同的方案让大家参考,以便从中能提炼出自己的东西,这是我本次配方分享的总体思路。

但是再好的配方,最后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时候都有一个组合的问题!如果这部分做不好很可能就会出现“单看个个很诱人,组合起来却不伦不类”的情况。

酸辣粉的正宗教程(酸辣粉技术探讨之四)(1)

这个我可是深有体会,原来我们做凉皮时,开业的第一天,自己认为已经准备充分,把我们每一样精心制作的调味品排列开来,满有一种“市场在我把握”的自豪感。

可顾客刚多些的时候,就开始手忙脚乱,一拿起调料勺就忘了这个该放多少那个该放多少,最后很多味道上乘的调料在一起,却成了一个无法下咽的东西。

总之那一天,是这个说咸那个说淡,另一个说酸,在那个还不算炎热的日子,我却汗透衣衫的感觉,直到现在仍记忆犹新。

后来才知道最后这个组合的过程,是真正搭建起和消费者之间桥梁的关键一步,只有做好才能成为爆款。

于是总结出了实际操作标准化的三步方法:

酸辣粉的正宗教程(酸辣粉技术探讨之四)(2)

第1步,各种调味料的标准化。

就是在制作各种复合调味品的时候,尽量的把调味料甚至品牌等等,都把它数据化和标准化,尤其是一些盐、醋,辣之类的人们比较敏感的东西,尽量保证口味的稳定。

第2步,容器和料勺等标准化。

根据每一种调料用量的多少,选用统一的容器和料勺。

比如说料水、醋之类用量比较多的,选用比较大的圆勺,而红油、盐、味精之类用料比较少的,就选用小克数的勺等。

第3步调味台的排列标准化。

也就是尽量的把每一种调料摆在固定的位置上,这样调味的人时间长之后就会形成一种动作的惯性,然后达到少差错,高效率。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调味台前的人,要相对固定,这样的话形成熟练工效应,才能保证调配出持久稳定的口味。

以前在我发出一些组合性的配方后,总有朋友在后面留言问,为什么不说这个放几勺那个放几勺?

其实您细想一下就会知道,这个是没有办法说到位的,实际操作中的标准化,只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最后由自己来完成。

酸辣粉的正宗教程(酸辣粉技术探讨之四)(3)

酸辣粉的调配,除了我们主要说的鲜汤、红油、酱油、醋等之外,一般还有花椒粉、胡椒粉、姜蒜水、白糖、鸡精、味精、盐、油酥黄豆、油炸花生、榨菜末、香菜段、香葱等,有的经营者为了追求风格,还可能用到腐乳水等。

把这些调料经过合理的组合,适应当地顾客的口味,就会成为一道爆款小吃,也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具体用量,可以参考底料,调味料,配菜等具体分工,形成自己的标准。

另外在酸辣粉、小面、担担面等小吃的调味中,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成分,就是猪油,在增强口味的方法里,它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酸辣粉的正宗教程(酸辣粉技术探讨之四)(4)

很多朋友听到猪油二字,可担心不健康等,其实大可不必,咱先不说原来还有猪油拌饭等小吃类,就说用天然方法熬制出来的猪油,加一点点在调味料里提升口味,其实跟是否健康完全没有关系。

既然说到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熬猪油的小妙法,把买回家的猪油用清水洗干净,切成块儿,放在锅里加些温水,水的高低比猪油略低一点即可,然后加一些黄酒和少许盐,盖好锅盖,放在温火上熬,等锅里发出咔嚓咔嚓和吱吱的声音,锅里的猪油就熬好了,这样出来的猪油,出油率高,颜色白,而且口味更香,可以应用在很多小吃里。

这样的调配过后,就形成了基础口味的酸辣粉,那么下一步,就是如何丰富品种,形成系列,在下一篇文章给大家分享炸酱、鸡杂等几种粉料的做法。

酸辣粉的正宗教程(酸辣粉技术探讨之四)(5)

自然门美食e族 一心一意做价值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