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与初中地理教学(万向思维教育考试论坛第161期-2022义务教育地理核心素养解读)

作者:初中地理—张红

主办:万向思维教育考试研究院

2022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解读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地理课程中的具体化。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

(1)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需要。

(2)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等观念,滋养人文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2、综合思维:指人们综合地认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1)需要从多种地理要素相互联系、时空变化等角度加以认识。

(2)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动态、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树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3、区域认知:指人们从空间一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1)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人们将其划分成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

(2)有助于学生建立地理空间观念,认识不同的区域既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

4、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力和意志品质。

(1)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是地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

(2)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适当的地理实践活动方式,观察和认识地理环境,体验和感悟人地关系,并在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

二、理解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

依据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确定了地理课程的四个目标。每一个目标围绕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从认知地理知识、学习和运用地理方法和技能、提升思想观念三个方面进行描述,是对2011年版义教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和提升,利于教师汲取已有经验,加深对地理课程的理解。

地理核心素养与初中地理教学(万向思维教育考试论坛第161期-2022义务教育地理核心素养解读)(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