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大士寺院(千年维摩禅宗双林寺始祖)

傅大士寺院(千年维摩禅宗双林寺始祖)(1)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1490多年来,傅大士写下的这首看似矛盾却暗藏机锋、转语的偈子没几个人能参透。“如果能参透,你就悟道了。”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南怀瑾先生如是说。

傅大士是谁?傅大士是我国南朝梁代著名的佛教领袖,中国维摩禅祖师,五百罗汉之一,金华三佛地之一的义乌佛堂双林寺初建者。他从未剃度出家,却开启了佛教中国禅宗的原始宗风,被称为“弥勒化身”“中国维摩禅始祖”“佛教中国化的先驱”;他与达摩、志公并列为梁代三大士,同为中国禅宗的奠基人,早在1400多年前就提倡“中华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和谐思想,为佛教在中国生根、发芽、发展壮大扫清了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示范。

南怀瑾先生说:“唯有志公、傅大士等中国禅,可称为中国大乘禅作略,才有透脱佛教的形式,滤过佛学的名相,潇洒诙谐,信手拈来都成妙谛,开启唐宋以后中国禅的禅趣——‘机锋’‘转语’。尤其以傅大士的作略,影响更大。”

傅大士的特点是能合“空”“有”为一义,能将解脱修行和社会参与统一起来。他不但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超悟的禅师,而且还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哲人,一位思想家。

傅大士寺院(千年维摩禅宗双林寺始祖)(2)

傅大士(497-569) 姓傅名翕,字玄风,号善慧。《续高僧传》称傅弘,又称善慧大士、鱼行大士、双林大士、东阳大士、乌伤居士,东阳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南朝梁代禅宗著名之尊宿,义乌双林寺始祖,中国维摩禅祖师,与达摩、志公共称梁代三大士。

据佛教典籍《高僧传》《续高僧传》《释门正统》《正德传灯录》等记载和佛教界一致公认,傅大士是弥勒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著名化身。傅大士经历了齐梁陈三朝,一生以居士身份修行布道。傅大士的著作主要是诗偈,他用300余首诗偈来阐释佛理、禅意,传世之代表作有《心王铭》《语录》《还源诗》等。

达摩点化,松山结庵修行

六朝时期,国家南北分裂,民不聊生,于是佛教在各地盛行,连皇帝也信奉佛教,傅大士就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傅大士出身农家,16岁那年,娶妻留妙光,后来生了普建、普成两个儿子。

年轻时,傅大士常去捕鱼。每次捕到鱼他都要把装鱼的竹笼沉到水下,给鱼儿自由离去的机会。他说,鱼儿能游出的都游出去,留着不去的才是因果所致,人们都讥笑他是愚人。

傅大士寺院(千年维摩禅宗双林寺始祖)(3)

梁武帝普通元年(520)的一天,23岁的傅大士在稽亭塘边捕鱼,从嵩山来了一位叫达摩的印度头陀,人们叫他嵩头陀。他指点傅大士顿悟前缘,投身佛门。傅大士问:哪里适合修道?嵩头陀指了指松山下的双梼树说:“此可矣!”于是,傅大士就来此结庵修行,这就是后来的双林寺。

松山又叫云黄山,在今义乌市佛堂镇东部,方圆30里,画溪环山而过。傅大士偕同妻子留妙光在此躬耕而居,过着农禅生涯,有时还给别人打工。白天劳作,晚上修学,勤苦度日,傅大士却以救度众生为己任。一次,有人来偷他种的瓜果,傅大士非但不责骂,还给他装满一篮带家去,表现出大慈大悲的情怀。

傅大士这样苦行修禅7年,渐渐地便有许多乡人前来顶礼膜拜,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傅大士的灵异事迹越来越多,越传越远,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化身,是十地菩萨。

三次进京,面见梁武帝

经过10年的修道和弘法,傅大士形成中国式大乘佛教的基本理论,聚集了一批能以生命殉道的信徒,一时人才济济。然而,双林寺地处偏僻,虽然“门徒肃肃,学侣诜诜”,却不能广泛传播。当时,梁武帝宣扬佛教,京城高僧云集,但朝野并不看重傅大士。他的弟子慧集、傅普愍等立下誓愿:“若大士道法不弘,各随苦行。”

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正月二十八,傅大士认为进京弘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写了一道奏折,让弟子傅旺到京都送给梁武帝。原文是:“双林树下当未解脱善慧大士,白国主救世菩萨,今条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善,以虚怀为本,不著为宗,无相为因,涅槃为果;其中善,以治身为本,治国为宗,天上人间,果报安乐;其下善,以护养众生,胜残去杀,吾令百姓俱禀六斋。”

同年(534)十二月十九,傅大士第一次进京,和梁武帝初次见面谈得很投机,并受到热情款待,从此声名远扬,大家都认为他是神仙下界。

傅大士寺院(千年维摩禅宗双林寺始祖)(4)

大同元年(535)正月,梁武帝在华林园重云殿开法会,王侯满筵,公卿连席,武帝认为傅大士是绝世通人,为他独设一榻,给予特殊礼遇。武帝入场时,王公大臣都去迎接,只有傅大士端坐不动。傅大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非但没引起梁武帝不满,反而因为他言谈中的机锋和禅理而更受尊敬。武帝赐他直径一寸多的水火珠一枚,珠圆明洞澈。武帝体察傅大士住在山里水火难至,故赐他此珠,取水火于日月之意。之后,梁武帝又在寿光殿单独宴请傅大士开讲玄妙理论,整整谈了一天。

一次,梁武帝请大士讲《金刚经》,才升座,大士抚尺挥案,一敲便下座。武帝愣了,在旁边的志公问陛下:“会么?”帝曰:“不会。”志公就宣布:“大士讲经已经完毕。”再请讲,大士索拍板升座,唱四十九颂便去。后人苏东坡写的傅大士赞:“善慧执板,南泉作舞,借我们槌,为君打鼓。”讲的就是这码事。

大同元年(535)四月,傅大士回到云黄山。大同五年(539),傅大士第二次进京,在京师住了一年。大同六年(540),大士辞帝东归。

数月后,傅大士因为功德事重返京都,这是他最后一次赴京。傅大士三赴京师,结交了梁武帝,并在京弘法所度道,受众广泛,这使他成为当时的佛教领袖,千佛中的一佛,维摩禅的祖师。

奉诏建寺,弘法化度乡亲

自普通元年(520),傅大士在双梼树下结庵开始,云黄山下即已逐渐形成二处精舍,但没正式建立寺院。直到大同六年(540),他最后一次见到梁武帝,才建议造双林寺,梁武帝下诏于双梼树旁设寺。

关于双林寺的创建,有许多说法。南朝“一代文宗”徐陵记道:“时还乡党,化度乡亲”,百姓“大倾财宝,同修净福”,乃于山根岭下,创造伽蓝,因此高柯故名双林寺。大同六年(540)下半年,双林佛殿建成。佛殿开光后,造了一座九层砖塔,并写了经律l000余卷。

傅大士创建双林寺,正值梁武帝晚年。武帝年事已高,老眼昏花,怠于政事,政刑弛紊,沉迷于佛教但不醒悟。他不敢面对现实治理国家,老是迁就那些准备争夺皇位的子侄和为非作歹的王公贵戚,唯以佛教为寄托来消除烦恼。傅大士想用佛法开悟他,告诉他“只有息而不灭”才是真话,武帝却认为未免流俗。傅大士又劝说:“天下非道不安,非理不乐。”也就是说“道”和“理”是不灭的,少不得的。梁武帝并不解悟,于是傅大士就发出“若息而灭,见苦(虽)断(犹)集”的感叹,认为一切是非都不管,社会就要沉沦到无边的苦海中去了。

傅大士知道,依靠梁朝的统治阶级已不可能普度众生,只得还乡依靠双林寺继续弘法,解救东南一隅处在苦难中的百姓。

大同十年(544),傅大士把佛像经文,交给佛教信徒,又把屋宇田地资生什物全部捐出来为寺院所有。家资房屋都捐掉了,他没有地方住,就另搭了一屋立身,夫人妙光也自己建茅草屋立底。他们没日没夜地劳动,过着清苦的生活。

傅大士开创的双林寺,高僧辈出,名扬天下。隋朝号称“天下第三,江浙第一”,宋朝时被钦定为五山十刹之八,香火久盛不衰。

弘扬正法,尽全力救助民众

傅大士虽然是一个能“普应万机”的“绝世通人”,但并无师承关系,是个“师无所师”的人。太清二年(548),发生侯景之乱,江南赤地千里,白骨成堆,傅大士再次捐舍田园产业来办法会。太清三年(549),梁运将终,国家一片混乱。傅大士将所有资财都散给饥荒中的贫苦大众,率领门徒辛苦劳作,拾橡果、煮野菜粥度荒,节约粮食救济贫困。大宝元年(550)春天,乡里无牛耕作,傅大士将耕牛送给老百姓,他们自己用人工代耕。

由于灾祸连年不断,“人民困苦,死亡者多”,地方上又发生火灾。傅大士不时拿出粮食、财帛举办法会,宣扬佛法。天嘉四年(563),他捐了50担米、30匹绢。天嘉五年(564)照样营斋,转颂法华经21遍。这一年,还在会稽铸宝王像10躯。之后5年,依然按照惯例开办法会。

傅大士寺院(千年维摩禅宗双林寺始祖)(5)

陈太建元年(569),傅大士圆寂,之前嘱咐弟子分其舍利为二份,一在冢上,一在云黄山顶,两处分别造塔。太建四年,陈宣帝诏东海徐陵为大士撰写了碑文,五年,宣帝同意作双林寺护法。至隋文帝时,开皇十六年(595),文帝曾向大士弟子彗则法师问安,后又曾三次致书双林寺。

傅大士的一生,就是这样“计筹度人,对机立教,广植善根,弘扬正法”,“贪嗔痴”三业俱清,“根尘识”一丝不挂,立语言以垂教,示色相以参禅。傅大士灭度至今已1400多年,但他的影响千秋不灭。

师无所师,倡导三教合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意识形态由儒入玄,由玄入佛。傅大士生活在佛教寺院鼎盛时期,佛经通过大量翻译,渐渐进入中国化的过程。日本学者忽滑谷快天指出:“梁武帝时代,僧副、慧初等,息心山溪,重隐逸,小乘之弊犹未能去。独傅翕超悟大乘,出入佛老,感化及于后世禅教者,翕一人也。”阐明了傅大士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

佛教中国化,离不开中国本土的“道”和“儒”,儒学影响尤其大。梁武帝用行政命令宣扬佛教,给佛教大开方便之门。但佛教要发展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儒、道之根基。傅大土第一次上书梁武帝,即提出上中下三善,三种治国对策。

傅大士创导三教合一,唐代楼颖编著的《傅大士录》中有记载:大士一日,顶冠、披衲、趿履。帝问:“是僧耶?”士以手指冠。“是道耶?”士以手指履。帝曰:“是俗耶?”士以手指袖衣。遂出。故今双林寺塑大士像,顶道冠,身袈裟,足趿履,仿此迹也。

傅大士寺院(千年维摩禅宗双林寺始祖)(6)

南怀瑾先生说:“傅大士以道冠、僧服、儒履的表相,表示中国禅的法相,是以'儒行为基,道学为首,佛学为中心’的真正精神,配上他一生的行径,等于是以身设教,亲自写出一篇三教合一的绝妙好文。”

儒学是人世的学问,以做人治世为目的,以“格物、致知、忠诚、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学佛修道也离不开人世间,而且这是做人立身处世的基础,但没有佛家的慈悲心肠是不能容物的。“有容德乃大,无欲性则刚。”道家讲“清净无为,宁静致远”,理论少而智术多,没有道家的智慧,很难制服一些混世魔王,他们从无为中显现有为,利于逆取。人们常说“开国以道,治国由儒”,这些都是“世间法”,而佛家是要出世的,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

所谓三教合一,是指要有佛家的居心,用道家的智术和儒家的论理,才不会走入偏激的途径。傅大士时代形成的中国文化,千百年来一直支配着中国的社会和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宋朝宰相王安石在厅堂里挂了一幅傅大士的画像,上面有佛印禅师题的一首赞诗:“道冠儒履释袈裟,和会三家作一家。忘却兜率天上路,双林痴坐待龙华。”由此可知,傅大土三教合一的主张,在我国历史上的确曾发生过重大影响,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部分。

旷代一人,创转轮藏、开中国禅风

傅大士所创转轮藏法门,影响整个佛教界,雍和官、颐和园等国内外许多寺院至今还有转轮藏设施。镰仑时期,转轮藏传入日本,之后日本的寺院也普遍设置。

转轮藏是经藏的一种,即是藏经楼、佛教图书馆。经藏始自南北朝,即收藏佛教典籍的书库。藏经楼一般陈列为一排排书架,傅大士认为经目繁多,陈列在那里一般人难以遍读,就在双林寺经楼中建立一大型旋转书架,内置经书,旋转即可检出所需之书。由于傅大士对宣传佛教的这一重大贡献,后世凡有造转轮藏的地方,都设置傅大士像,像两侧塑二童子,称为笑佛,就是傅大士的两个儿子,左为傅普建,右为傅普成。

傅大士在佛教史上被尊奉为西天东土应化圣贤,与文殊、天亲、维摩等23人同为菩萨,列在宝志(即志公)之后,慧思、天台智者之前。傅大士的佛学思想主要收录现存《傅大士录》中,该书记录了傅大士之语要、业绩及其所作诗歌,并录有往来问道者之传记。

傅大士对赞论《金刚经》有贡献,对天台宗的影响也很大。他主要依靠“敷演句偈,阐扬经论”,所以其佛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偈句当中。契合微妙至真之理,寥寥数语就能使听者得到启示,揭开心眼之尘翳,洗去肺肠之垢浊。

合矛盾二语为一是傅大士思想的基本形式。“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中国佛教协会妙华法师认为,这是一首精妙禅诗,乍读颠三倒四,扑朔迷离,却包含着禅的境界和参禅的方法。傅大士用此偈语表达了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即“空”和“有”的关系。“有”的世界是一种表象,其本质是“空”的,但这个“空”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空,是当体即空的“空”。傅大士的《心王铭》更是参禅佳作,所阐述的心性论是后世禅学的核心和源头,即使是六祖慧能的思想也跳不出《心王铭》的范围。千百年来,《心王铭》仍为禅家药笼中物。

中国禅风,起自齐梁之间。南怀瑾先生说:“如傅大士者,实亦旷代一人。齐梁之间禅宗的兴起,受其影响最大。而形成唐宋禅宗的作略,除了达摩为主体之外,便是志公的大乘禅,傅大士的维摩禅。也可以说,中国禅宗原始的宗风,实由达摩、志公、傅大士三大士的总括而成。”

——文/冯志来 图/资料图片——

傅大士寺院(千年维摩禅宗双林寺始祖)(7)

千年古刹双林寺

几度成为佛教活动中心

殿堂庄严,佛像生动,建筑恢宏。

义乌佛堂镇云黄山的双林寺最早建于南梁普通元年(520),由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高僧傅大士开创。

双林寺中那座残存的双林铁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铁塔,为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朱宏基铸造。铁塔原有两座,为八面五层,仿木结构,楼阁式,其中一座毁于战乱。留存这座仅残存二层,高 2.15米,四周八面铸铁围栏,塔身铸有人屋、禽兽、佛家、花卉、水波等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除局部生锈外,外表仍乌黑发亮。各层倚柱上饰盘龙,基座上铸有勾栏,制作规整。现存五代时期勾栏实物少见,极为珍贵。双林铁塔是浙江省内现存唯一的一座铁塔,有很高的铸造工艺。

双林寺以规模宏大、高僧辈出而名扬中外。由于傅大士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双林寺数度成为佛教活动中心,历史上规模之大、历代帝王赉赐供养之盛,非一般寺院可比。

陈、隋两代帝王大臣数百人为护法檀越,隋文帝、隋炀帝数次作书宣敕慰问住持,使双林寺声名大振,成为“震旦国中,庄严第一”,又有“天下第三,江浙第一”的美称。北宋时期双林寺曾有僧舍1200余间,僧尼2000余人。英宗治平三年(1066)御赐“宝林禅寺”匾额,徽宗大观二年(1108)赐田十顷。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宁宗品定天下禅宗双林,宝林禅寺名列十刹之八。

双林寺历史上高僧辈出。除天台宗八祖玄朗外,宋朝赞元和尚也是傅大士后裔,再如慧集、慧和、慧则、傅旺、虚堂智愚、东阳德辉等,都是有名高僧。日本高僧最澄、源信、铁印景印、寂室无止、大拙祖能等都曾在双林寺为僧,寺中元代尚有日本僧人24名。双林住持东渡日本的有本觉、兀庵普宁、明极楚俊等多人,其中明极楚俊对日本文学发展影响很大,至今日本人还非常崇拜他们和傅大士。双林寺出家的唐代高僧无言通到越南传教,成为越南禅宗主要派别的祖师。

1490多年来,双林寺屡毁屡建。1958年,人民公社大修水利,双林寺被彻底拆毁,一代禅林被沉到双林水库的水底。然而,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东方佛教活动中心,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1986年,民间集资在双林水库旁重建了一座双林寺;1989年,双林铁塔被确认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6月,义乌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双林寺,开发风景旅游区;1997年,一座比杭州灵隐寺还高1.6米的双林寺大雄宝殿屹立在云黄山麓。

文/悠悠

傅大士寺院(千年维摩禅宗双林寺始祖)(8)

1

“小邹鲁”金华,文化资源丰富,地位独特

为充分挖掘、梳理、展现金华人文脉络,本报与金华市政协文史委、金华市文物局共同推出系列文化报道“古婺芳踪”

用心整理和记录这座城市的历史,寻找八婺大地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文化力量

欢迎社会各界关心金华文化事业的人士撰文、投稿、提供线索 投稿邮箱:125059335@qq.com

■支持单位 金华市地方志办公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