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早期的工人运动(探访深圳早期青年运动历程)

第一站:光明区楼村琬璧公家塾

昌平早期的工人运动(探访深圳早期青年运动历程)(1)

琬璧公家塾位于光明区新湖街道楼村社区,始建于清代,由两座青砖砌成的连体建筑组成,是典型的广府式建筑。整个建筑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石结构,外有白石灰抹面,水泥铺地,三间二进一天井,占地面积119平方米。一进为门厅,正门两侧为耳房,二进为正厅,面阔三间,两侧有耳房,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深圳地区第一个党小组——楼村党小组就在这里建立。

昌平早期的工人运动(探访深圳早期青年运动历程)(2)

“琬璧公家塾”——深圳第一个党小组旧址

早年间,该建筑作为陈琬璧家族的家塾,后来开放给村民使用,村里许多子弟在这里读书,出了不少才子。它不仅是村民接受启蒙教育的场所,亦是楼村深厚文化底蕴的象征。

民主革命期间,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曾来楼村从事革命活动,在陈氏琬璧公家塾召开秘密会议。1925年,中共宝安县党组织创建人黄学增、龙乃武等在陈氏琬璧公家塾建立了宝安县最早的党小组。小组成员多数是陈氏琬璧公家塾毕业的知识分子,并以陈氏琬璧公家塾为活动中心。后来,楼村党小组组长陈义妹在陈氏琬璧公家塾整训农民起义队伍,改编农民自卫队,组织武装暴动。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同年12月,国民党军进占楼村,将琬璧公家塾的屋顶和屋内的木质材料烧毁,但幸运的是,私塾整体的砖石结构保存完好。再经年久失修,琬璧公家塾房屋主体一度出现倒塌。楼村古建筑保护工作启动后,对琬璧公家塾进行修缮,焕然一新的明清广府建筑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更多的市民走进琬璧公家塾,了解更为丰富的深圳党史,更好传承革命精神,从而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2021年被评为深圳市“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

昌平早期的工人运动(探访深圳早期青年运动历程)(3)

昌平早期的工人运动(探访深圳早期青年运动历程)(4)

室内相关文物陈列图

第二站:光明区东宝中学旧址

昌平早期的工人运动(探访深圳早期青年运动历程)(5)

光明区东宝中学旧址位于光明区公明街道下村社区,主体是一座古老祠堂,约300年前由陈氏家族建立。1944年冬,东江纵队政治部为培养抗日干部,决定由东宝行政督导处主办,借用该祠堂建起东宝地区第一所抗日民主学校——东宝中学。

据文献记载,东宝中学的校长何思明是一位曾留学美国的民主进步人士,副校长曾劲夫早年留学日本,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多年。1945年春,东宝中学正式开学,办有两个班,一个简易师范班,一个初中班,学生人数最多时达130人左右,面向工农,实施新民主主义教育,着重培养人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树立革命人生观,同时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用结合,使之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干部,为党和政府输送新生力量。开办伊始,学校就成立了党支部,由中共宝二区委会直接领导,在师生中发展了一批党员,并且成立了青年团组织,秘密地开展地下活动,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10月,因内战原因,督导处决定停办东宝中学,全校师生疏散回家或转移到城市读书、工作。随后,这三座祠堂还曾作为光明区公明中学的校址,后来下村小学也曾使用过一段时间。

东宝中学为有志青年提供了接受革命教育的机会,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我党地方组织根据革命需要建立的一所新型的特殊革命学校,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和方针,始终贯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原则,以延安抗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优良传统为榜样。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规模不大,但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为革命培养了一批党政干部和人才,被誉为红色革命的摇篮。2018年,东宝中学旧址开始修缮,并遵循“现状修整,全面保养,局部复原”原则,尽可能忠实于原物,保留原有建筑的整体风貌。2021年,被评为深圳市“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

昌平早期的工人运动(探访深圳早期青年运动历程)(6)

东宝中学旧址部分建筑细节图(修缮后)

第三站: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

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位于宝安区燕罗街道燕川社区公园路素白陈公祠,属地方党史博物馆(革命遗址类旧址)。该会址是由1928年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召开地——素白陈公祠修缮提升而成。素白陈公祠始建于清代中期,为三开间两进、一天井、两廊房建筑,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清水外墙,大门门面、部分厅柱、墙角下部、檐阶、天井地面以红纱石岩石条为材料。前厅大门内两侧各有一间阁楼。通面阔11.6米、进深18.4米,占地面积213.4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13平方米。

昌平早期的工人运动(探访深圳早期青年运动历程)(7)

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外景图

1928年2月23日,根据中共广东省委指示,中共宝安县委在燕川村素白陈公祠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9人,省委巡视员阮峙垣作政治报告,中共宝安县党部常务执委郑奭南作党务报告。会议总结共产党领导农民暴动和配合广州起义攻打深圳、南头的经验教训,选举产生中共宝安县第三届委员会,选出县委委员9人,候补委员3人,郑奭南任县委书记。大会通过了《提案大纲》,决定重新整顿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发展党员;加强宣传工作,创办农民学校、夜校,翻印《红旗》、《布尔什维克》等党内刊物等各种宣传品;开展农民运动,成立士兵委员会和工人运动委员会;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抗租、抗捐、抗税斗争。会后郑奭南主持召开第一次常委会,制订宝安暴动计划,提出“建立工农兵贫民苏维埃政权”、“没收土地归农民”等口号。1928年4月,县委做出《宝安暴动计划》,提出“建立工农兵贫民苏维埃政府”、“没收田地归农民”等口号。1928年4月下旬和5月初,在省委直接领导下,县委组织了两次武装暴动。在此相当长时间,这里成为中共宝安县委所在地,成为大革命时期我党领导的深圳地区农民运动中心。

2000 年,宝安区拨资金100 多万元对会址进行了第一次修缮。2016 年,宝安区再次拨专项资金,对会址进行了第二次修缮,2017年完成修缮开馆。馆内现保存包括农会旗帜、军刀、木质印鉴和印刷品等文物共42件,展出历史图片36幅。内设黄学增、郑奭南和陈细珍全身雕塑三尊;浮雕和油画各一幅,还原当时工农武装背景下农民起义的场景;硅胶仿真人物雕像一组,放置于会址内的独立房间,还原当时中共宝安一大会议召开的场景。整个纪念馆的展览内容共分为五大部分,分别为“中共宝安党组织的建立”、“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和“宝安人民的革命武装斗争”,展示了从宝安党组织诞生到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召开期间,宝安党组织的创始人带领一批早期共产党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红色革命史。

昌平早期的工人运动(探访深圳早期青年运动历程)(8)

黄学增、郑奭南和陈细珍雕像

昌平早期的工人运动(探访深圳早期青年运动历程)(9)

昌平早期的工人运动(探访深圳早期青年运动历程)(10)

昌平早期的工人运动(探访深圳早期青年运动历程)(11)

馆内部分场景图

1999年3月,燕川村素白陈公祠被宝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9月,被深圳市委公布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11月,被深圳市委公布为深圳市第一批党史教育基地。

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是在血雨腥风年代召开的一次秘密会议,展现出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真理的革命精神,点燃了深圳地区红色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深圳中共党史上有着无可代替的历史地位,留给后人永不泯灭的红色文化印记。

(团广东省深圳市委员会、团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委、团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委供稿)

责任编辑:孙晔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