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谈甲午之战(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既然打不过就赶紧求和吧,清朝美梦还得做啊,1894年9月底,慈禧太后重新起用1884年被她罢黜的恭亲王奕訢主持总理衙门10月初,主和派奕訢亲自出面,请求英国联合美国和俄国共同调停中日战争,日本拒绝,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李鸿章谈甲午之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李鸿章谈甲午之战(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

李鸿章谈甲午之战

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既然打不过就赶紧求和吧,清朝美梦还得做啊,1894年9月底,慈禧太后重新起用1884年被她罢黜的恭亲王奕訢主持总理衙门。10月初,主和派奕訢亲自出面,请求英国联合美国和俄国共同调停中日战争,日本拒绝。

1894年11月初,日军侵入辽东,将战火烧入中国。清廷十分恐慌其“龙兴之地”遭到兵燹之灾,所谓的龙兴之地,第一种指的是朝代的龙兴之地:中国历史上各王朝及地方政权的起源地;第二种指的是开国皇帝的龙兴之地,即政权创始人出生之地。第三种指的是开国皇帝的发迹之地,也就是政权创始人最初控制的地区,每个国家的开国都城,为龙兴之地;有封地并在封地起事或发展壮大的,为龙兴之地;祖居地或开国君主出生地,也是龙兴之地。而清朝的龙兴之地就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老家,赫图阿拉(金兴京,今辽宁新宾),龙脉可不能灭啊,又转请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出面调停。这时,美国政府认为对清政府进行讹诈的时机已到,表示愿意居间 “调停”。日本拒绝谈判,同时日本又通过美国人要求清政府派出 “具有正式资格的全权委员”。

当时旅顺已失守,慈禧太后害怕日军进犯京津,便不顾光绪皇帝等人的反对,先指使奕訢委托田贝秘密向日本疏通,后于1895年1月14日正式派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并聘美国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赴日求和。当时日本正在猛攻威海卫,由于军事上的胜利,日本的侵略胃口非常大,气焰极为嚣张,它觉得使清政府无条件投降的机会还未到来,因此借口“全权不足”,在广岛将清政府的这两位求和代表侮辱一番,驱逐回国。同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1895年2月2日在驱逐张、邵二人时,通过清廷代表团中的伍廷芳向清政府提出了和谈的要求,并指名要恭亲王或李鸿章充当全权代表。 1895年2月17日,即日本攻陷刘公岛、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当天,日本又通过美国人向清政府提出,必须以割地、赔款为 “议和”条件,否则就无需派代表前往日本。

清政府已求和三次,其中两次派使被拒,这时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为了求得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慈禧太后在得知日本的要求后立刻召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入京,任命他为全权代表赴日议和。在1895年2月22日的朝会中,光绪帝让李鸿章与众臣议论媾和之事,李鸿章坚决反对割地。其后李鸿章又拜会各国公使,乞求干涉,但均无结果。李鸿章见割地已成定局,便于3月2日就割地一事上奏皇帝,要求“面谕训诲”,非要从光绪帝口中得到明确的割地的授权不可。 光绪帝无奈,只好表示可以授予李鸿章“以商让土地之权”。 于是在1895年3月13日,李鸿章以头等全权大臣的名义,带着美国前任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率100多名随员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进行谈判。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抵达日本马关,3月20日双方在春帆楼会见,正式开启了和谈。

经过了六轮谈判,1895年4月17日上午11时40分,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在马关春帆楼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895年5月8日,中日两国在芝罘(今山东烟台)交换两国皇帝的批准书,条约正式生效。

《 马关条约》签订6天后,俄罗斯帝国因日本占领辽东半岛,阻碍它向中国东北伸张势力,便联合法国和德国两国进行干涉,结果是日本于1895年5月4日决定放弃辽东半岛,但要中国以白银3000万两将其“赎回”。史称“三国干涉还辽”。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一共勒索了中国两亿三千万两巨额白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