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春秋篇秦国崛起(诗经中的宣王中兴)

周宣王时期,在内政上励精图治,军事上任用南仲、尹吉甫、等讨伐猃狁、西戎、淮夷、徐国和楚国,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历史上对宣王的评价一直比较高,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脩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也有不少的篇章歌颂了“宣王中兴”的功绩。柳宗元曾经总结到:

伏见周宣王时称中兴,其道彰大,于后罕及,然征于《诗》大、小《雅》,其选徒出狩,则《车攻》、《吉日》;命官分土,则《嵩高》、《韩奕》、《烝人》;南征北伐,则《六月》、《采芑》;平淮夷,则《江汉》、《常武》。铿鍧炳耀,荡人耳目。故宣王之形容与其辅佐,由今望之,若神人然。”

我们便从这些篇章中,去感受宣王时代的铿锵之音。

一,狩猎之诗——《车攻》《吉日》

《车攻》选自《小雅》,叙述周宣王在洛阳会盟诸侯,举行田猎事件。《毛诗序》云:“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造车徒焉。”周宣王通过田猎活动来展示周朝的军队状况,带有一种阅兵性质。

东周列国春秋篇秦国崛起(诗经中的宣王中兴)(1)

东周列国春秋篇秦国崛起(诗经中的宣王中兴)(2)

此诗大部分来铺陈军队战马肥壮,威风凛凛。在西周时期,军队多以战车和步兵为主,战车为每辆需要四匹马,称为“驷马”。在诗经中,一般使用“四牡庞庞”、“四牡骙骙”“四牡騑騑”“四牡翼翼”“四牡彭彭”“四牡业业”“四牡奕奕”等词语来形容车马的威严雄壮。第三行中的“之子于苗”介绍了狩猎的时间。之子指天子,苗指狩猎,毛传:“夏猎曰苗。”在《小雅》中还有一首《六月》,描述了周宣王在夏季派遣尹吉甫北伐玁(xiǎn)狁的事件。《司马法》:“冬夏不兴师。”然而这里六月却进行狩猎演习和征伐,原因是因为西北的玁狁侵犯,“侵镐及方,至于泾阳”。

诗中以“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来表现人多势众,旌旗蔽日的热闹局面。以“赤芾金舄”来表现天子装备精良高贵,以“决拾既佽,弓矢既调”来展示士兵们已经准备充分,弓已弯,箭在弦。以“四黄既驾,两骖不猗。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描绘田猎过程井然条条,不失章法。最后胜利归来,猎物堆积如山。诗中的“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描绘出兵马荣归的景象,意境宏大优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挥手兹兹去,萧萧班马鸣”和杜甫“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均脱胎于此。

另外一首写宣王狩猎的《吉日》和《车攻》所描绘的景象大致相同。但《吉日》重在表现狩猎活动盛大热闹,其乐融融的场景,而《车攻》重在表现“天子之师”威严的气势。

东周列国春秋篇秦国崛起(诗经中的宣王中兴)(3)

从诗中的“漆沮之从,天子之所”一句来看,狩猎的地点在宗周附近。陈奂在《诗毛氏传疏》中论道“《车攻》会诸侯而田猎,《吉日》则专美宣王田也。一在东都,一在西都。”此诗第一章写畋猎之前的准备仪式,《先秦诗鉴赏辞典》云:“古代天子打猎是如同祭祀、会盟、宴享一样庄重而神圣的大事,是尚武精神的一种表现,仪式非常隆重。”事先选择吉日,祭祀马祖,整治戎车。登上高山,观察哪里的野兽较多。

第二章写畋猎的情况。吉日来临后,周天子精选良马,准备就绪之后,畋猎正式开始。“兽之所同,麀鹿麌麌。”也就是将野兽们赶往一个地方。“漆沮之从,天子之所”,沿着漆、沮二水的岸边设围,将鹿群赶向天子守候的地方。第三章,天子眺望原野,野兽出入,三五成群,或跑或行。于是随从再次驱赶兽群供天子射猎取乐。第四章写天子畋猎的英武身姿,出手不凡。他左右开弓,不管是野猪还是犀牛,均纷纷中的。最后天子大宴群臣,有酒有肉,其乐融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