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揽窗前月上联 傍石话节秋分

欲揽窗前月上联 傍石话节秋分(1)

秋水蹉跎

秋分为八月之节,处八月中。汉代大儒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来划分四时,“秋分”包含两个“平分”之意,一是平分秋季,秋分这一天居于秋季九十天之中;二是平分昼夜时间,秋分这一天中的时间被昼夜均分,即各占十二小时。此外,秋分之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秋分之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表现为气温下降的速度明显加快。此后,便是昼短夜长的时期了。此外,我们也应该明白,春分与秋分都是均分昼夜,然春分阳在正东,阴在正西。春分之后,阳气渐强,阴气渐弱;白昼渐长,夜间渐短。雷声发,燕飞回,春水长流而浩荡。秋分阴在正东,阳在正西。秋分之后,阳气渐弱,阴气渐强;白昼渐短,夜间渐长。雷始收,虫始蛰,秋水蹉跎而逐渐凝滞。

欲揽窗前月上联 傍石话节秋分(2)

此节位置在太阳黄经度180度,公历为9月22——24日。十二辟卦中农历八月对应是观卦。较之白露时节而言,天地之间阴气进一步增强,阳气进一步衰退,观卦的第五爻开始转阴且呈现出向剥卦发展的趋势。温度下降速度明显加快,人们于凉爽中已渐渐感受到了寒意。就气候特点而言,秋分过后,气温显著下降,日平均气温在摄氏16——18度,最高温度在摄氏25度左右。降雨量一般在15——20毫米,有的年份降雨量可达30毫米。但也有10毫米以下,甚至无降雨的年份。总的看来,晴朗的天气居多,正所谓“秋高气爽,万里无云”。虽说气候宜人,但也要注意添衣防寒了。

欲揽窗前月上联 傍石话节秋分(3)

三候:一候“雷始收声”。秋分之日雷始收声。据古人观测,雷二月阳中发声,阳光开始明媚,风和日丽。八月阴中入地收声,阳光随之衰微,寒意渐来。告别了秋云逶迤、秋霞烂漫的前半秋,进入了红叶漫山、秋虫残鸣的时节。二候“蛰虫坯户”。坯,培也;户,门也。秋分后五日,有冬眠习性的虫类及其他动物因受寒气趋使,入地培穴、运土封巢,告别残秋,准备入土冬眠了。三候“水始涸”。秋分再五日水始涸。涸,干竭也。由于气温相对较低,加之降雨稀少,河渠之水开始干涸而难于流动,故而有“秋水蹉跎”之说。

欲揽窗前月上联 傍石话节秋分(4)

农事:《四民月令》曰:“粜种麦,籴黍。”时至八月,正值小麦播种季节,当卖出种麦;农家新黍已收,自可买入以储。秋分时节的农事要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秋分至寒露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灌浆和产量形成的最后关键时期,加强对农作物收获前的田间管理工作是其要。二要适时分期采摘新棉,棉花采收过程中应坚持“四分四快”,就是分收、分晒、分藏、分售和快收、快晒、快拣、快售,以提高品质。种好菠菜等越冬蔬菜,及时为大棚、小拱棚蔬菜扣膜。三要做好秋播种子余缺调剂和串换工作。三麦、蚕豆播前做好种子精选和处理,并做好发芽试验。油菜精做苗床,9月底前抢播育苗,已播油菜加强苗床管理。三是做好茼蒿、菠菜、大蒜、秋马铃薯、洋葱、青菜、蒲芹、黄芽菜等蔬菜的播种和定植。同时还要加强在田蔬菜的田间管理,以延长采收供应期。及时采收菱角、荷藕和茭白等。

欲揽窗前月上联 傍石话节秋分(5)

花事:一候时,野蓼蔽泽——辣蓼花。据《时令如花》一书载:“蓼之用在辣,其不辣者,谓之马蓼。马者鄙之之称,则为冗草。然方秋水初退,红云蔽泽与白蘋相依,渔父还客扁舟来往,可优游卒岁。张翰发叹音,不独为鲈鱼脍也。”此处“张翰发叹音”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经典掌故,说是西晋吴郡(今苏州)诗人张翰为官洛阳,因秋风兴起,想到故乡吴中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毅然弃官还乡。无论是作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事例、思乡归隐的文人佳话,还是作为吴中风物的著名传说,这一故事都广为人知,脍炙人口。

欲揽窗前月上联 傍石话节秋分(6)

二候时,石蒜可观——石蒜花。此花“喜生于坟间荒芜之地,且以花叶不相见,人恶之,莫有赏者。然其花奇构,实为可观,一名‘脱衣换锦’。”

欲揽窗前月上联 傍石话节秋分(7)

三候时,岩桂堪嚼——桂花。此花“一名而二种,产岭之南者,叶有三纵道,树皮辛辣,为医家之要药。丛生山之陲者,叶边有锯齿,花有白、黄、丹三色,香气馨烈,咀嚼可以乐饥。”正所谓“银桂”、“金桂”、“丹桂”是也。

欲揽窗前月上联 傍石话节秋分(8)

养生:秋分时节养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重点在精神、体质和饮食调养三个方面。精神调养上,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体质调养方面,可选择古代重阳节登高观景之习俗,登高远眺,消散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饮食调养上,以促进阴阳平衡为出发点,注意饮食的宜与忌,即以有利于阴平阳秘为宜,反之为忌。然不论是哪种人,都应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失调。饮食调养方面要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方面,中医也是注重调和阴阳的。古代医者把乌鸡、羊肉、驴皮、葱、姜、枣等视为阴阳气血之用,或调补胃气之用;而在古代大量的食谱和菜肴中,不难发现有很多药材配伍中,多用枸杞、淮山、黄芪、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类。实践证明,只有药食调配得当,方可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欲揽窗前月上联 傍石话节秋分(9)

文化习俗:秋分的月亮是最有诗意的物象,历代文人骚客赋予了月亮丰富的文化含义和丰沛的情感因素。他们或望月思亲、或借月寄情,或踏月思乡,于是月亮便有了明月、皓月、冷月、偃月、弦月、缺月、圆月、弥月、淡月、晓月、残月、新月、素月、蟾月、娥月、霁月等几十个不同的称谓,也由此形成了与抒发和宣泄友情、亲情、爱情、乡情相关,且富有诗情画意、最具中国文化特质的月文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苏轼的《明月几时有》自不待说,自古以来,描写朗月秋风的诗篇中,俊朗、飘逸的清雅之作不在少数。“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这是唐朝诗僧贾岛的飘逸;“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换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此为辛弃疾之俊朗。此外,秋分时节,天地间秋气肃杀、人世间秋情寂寥,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凄凉与伤感。《红楼梦》中林黛玉那首二十句一百四十字的《秋窗风雨夕》诗里,竟有十五个“秋”字,读之,怎不让人牵愁照恨?又咋不令人肝肠寸断?

欲揽窗前月上联 傍石话节秋分(10)

秋分时节的习俗古今不同、地域各异,除中秋赏月吃月饼这一习俗外,秋分这一天大致有秋祭月、竖蛋、吃秋菜、拜神、送秋牛、粘雀子嘴、放风筝等风俗。

欲揽窗前月上联 傍石话节秋分(11)

本期编辑:杨世芳

内容来源:团结报(文/唐正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