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气壮山河(狼牙山五壮士让气壮山河之声永远回荡)

狼牙山五壮士气壮山河(狼牙山五壮士让气壮山河之声永远回荡)(1)

1958 狼牙山五壮士

□保定日报记者 赵琳

半个多世纪前的抗日硝烟早已散尽,抗日先烈们把血肉之躯献给了那个悲壮的时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941年9月25日,五位抗日英雄在狼牙山纵身一跃化作了永恒。

《狼牙山五壮士》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抗战题材电影,于1958年正式上映。影片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5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在狼牙山棋盘坨峰同日军顽强作战到弹尽粮绝,义无反顾跳下山崖的悲壮故事。

1958年,时任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的史文帜接到了厂里安排的任务,要求他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并拍成电影。

三天后,史文帜带着摄制组赶到了狼牙山,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当地老乡家里了解情况,登上狼牙山亲身感受战斗现场,听一段哭一场,讲故事的老乡哭,剧组成员也哭,“有时候半夜醒过来,回忆一下也会流眼泪。”当时了解这个故事的人并不多,史文帜连夜翻找了资料,也只了解到有五位战士在弹尽粮绝后跳了悬崖。稍微修改了剧本,电影在壮士殉国十七周年那天正式开拍了。

当时正逢困难时期,整个摄制组在山上一拍就是一天,但一点粮食都没有。后来,老乡发现了他们的窘况,就把自己家的白面省下来做馒头送给他们。摄制组提出了“要以五壮士的革命精神拍好《狼牙山五壮士》”,他们人手一根扁担,挑着服装、道具和灯具电缆,每天步行往返三十多里山路,困了坐地上打个盹,饿了啃一块饼干,为了防止感冒影响拍摄进度,演员每天都要吃上一种苏联制的药片盖克斯。由于剧组人员全是军人,因而在拍摄中,不少道具都是真家伙,用的是真枪实弹,使场面更真实、更悲壮。

这种众志成城的精神造就了奇迹,《狼牙山五壮士》从开拍到最后剪辑完成只用了不到半年。电影公映后,更是轰动得出奇。该片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事件写作的。该片作为形象化地反映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抵御外来侵略斗争的优秀文艺作品,上映之后在教育新中国的人们爱祖国爱人民、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该片堪称新中国文艺的红色经典,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教育和认知作用历久弥新。导演史文帜曾说:“你再也找不到哪部电影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让观众疯狂了。”的确,很多地方连续一年不换片子,天天上映,场场爆满。很多人把台词记下来,有空就拿出来看,最后倒背如流。一位小战士观看时情不自禁地跳起来,喊着要杀日本鬼子给五位英雄报仇,还有的在电影院里突然带头喊起了口号。

“多少英雄的鲜血,换得锦绣山河!且看中华儿女,创造幸福中国……”在影片的高潮段落,五壮士纵身投崖,雄浑激昂的主题歌《狼牙山五壮士颂》响起。巍巍狼牙山,铮铮五壮士。他们用生命诠释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精神,将被中华儿女代代承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