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最关心孩子的三件事(家长关心这个才真正对孩子负责)

李玫瑾,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李玫瑾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调查,由此提出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家长最关心孩子的三件事(家长关心这个才真正对孩子负责)(1)

她既是育儿心理老师又是一位好妈妈。她的很多育儿理论值得我们学习参考!家庭的抚养不仅是物质抚养,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

视频文本:

性意识觉醒也是在这个阶段,刚才我讲了他性发育了,生理有这现象了。有这现象父母不说话怎么办?他一定会去琢磨,这个琢磨呢,一般都不是目光对视的去琢磨,应该什么呢?单项的就是看看静态的什么书,电视、录像、还有一些呢,通过一些孩子的聊天。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叫隐形关注。这种隐形关注,很容易使一些孩子开始受刺激,受刺激以后出现生理冲动。然后去做一些冲动的行为,我们这叫过错。

那么讲到这个阶段,孩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和学校教育有关,这个初中阶段,我们都知道压力是最大的,初中到高中学习压力大。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家长要扭转一个观点,我有一次强调这个观点,就讲什么呢,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心理阳光和智力二者相比,阳光比智力更重要,所以我宁可让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我也一定让他活的快快乐乐。

但是现在我们很多家长,不是这么做的,很多家长都在逼孩子,这个逼有一个什么特点呢?有时候人的潜力,逼呢也是能逼出来的,但是正是因为这种逼式教育,导致我们的孩子到后来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一个是什么呢?他不知道感恩,他的成功认为都是自己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呢,这个孩子生活当中虽然达到一定高度,但高处不胜寒,他不会排解心中的一些问题,因为他社会性发展有障碍。所以呢,这两者有的时候让孩子虽然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智力水平,却因为心理不阳光,出现抑郁症自杀这类问题。

那么每个人其实有每个人的特点,我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个我们这些人,我是经历过文革的人,说句实话,我1965年上小学1976年毕业。我在我学校读书的期间,超不过5年,不是学工就是学农、学军、学商。但我认为我们这代人,很多人都不傻,全在关键岗位上干呢。所以我始终强调这个观点,人的成功在于什么,在于他的自信,还有在于他的其他一些问题,那么这个孩子学习很重要,但不是唯一。

所以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家长的不要完全跟老师站在一条战线上,老师有一个分数线有一个任务,我们家长要顾及孩子全面心理发展。

我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一个浙江的老板,他跟我谈到他孩子。说我这孩子考试多少分多少分。我后来跟他讲,我说孩子分数不重要,分数是老师管的,你打电话你要问孩子,你上学快乐不快乐,有没有人欺负你,老师对你好不好,你有什么心理上的想法,我说你做父亲的要关心这个,这个老师是不管的,那么也就是说有时候他受人欺负了,包括老师对他态度不好了,或者他在某门功课上难度很大了,问题不知道怎么办了,这个需要父母来跟他交流。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孩子青春期出问题,也是他学习上的失败有关。当然还和环境,影响这些都有关。

视频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点击【了解更多】,免费获得388元外教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