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时代枪战片(当年的实验性成了今天银河映像标签)

《枪火》在1999年11月19日上映,今年刚好上映20周年。当年杜琪峰在预算有限,制作周期短的情况下,做了一种风格化的尝试,或者说实验,枪战场面一改港产片习惯的快节奏,用以静制动,突出站位,特别表现静下的人物状态。没想到这种尝试,多年后成了银河映像最独特的标志。

火器时代枪战片(当年的实验性成了今天银河映像标签)(1)

许多影迷把《枪火》视作银河映像的经典,多年来一直不断重刷。我上周也重新看了一遍。今天再重看,重新审视这部20年的作品,它的优点和缺点仍如当初看的时候十分突出,它的实验性某种程度是一种掩盖其缺点十分讨巧的做法,或者说开始也许只是个“美丽误会”。但好在杜琪峰把这种实验性拍得十分有趣和耐看。

火器时代枪战片(当年的实验性成了今天银河映像标签)(2)

当年不算“成功”的作品

手头上有一本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当年出版的《1999年香港电影回顾》,读到影评人舒琪的文章印证了自己的一些观感。舒琪在影评中提到,

“《枪火》不失为一部有趣的电影,但把它作为一部独立的作品来看,却不得不承认,影片并不算成功。”

1999年除了《枪火》,还有另外一部银河映像的名作上映,就是《暗战》。这部片可以说是银河映像第一个五年中最出色的作品(无论商业还是艺术)。影片以正反双方斗智和桥段推动故事,人物刻画鲜明丰满,影像明快。

火器时代枪战片(当年的实验性成了今天银河映像标签)(3)

《暗战》代表银河映像第一个5年的创作高峰

这其实是银河映像第一个五年的创作主流风格,除了《暗战》,还有《十万火急》、《真心英雄》,还有非杜琪峰执导,游达志的《非常突然》,都以桥段和出人意表的情节设计甚至结局给人观影意外。“银河映像,难以想象”(出自刘青云当年接受的访问)正是如此。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轻剧情的实验性作品《枪火》,在银河影像初期实算不上“很成功”。

对白精简,剧情近乎零

《枪火》的故事极其简单,用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江湖社团大佬遭追杀,于是请回5个杀手做保镖并查出谁是幕后主使。舒琪形容这部影片只是“有一个故事的籍口”,就是5个保镖保护大佬,借这个故事籍口安排他们遭遇一个又一个的处境,然后5个保镖如何应对。

火器时代枪战片(当年的实验性成了今天银河映像标签)(4)

五位保镖的初次见面

全片的近乎没有情节推进可言,对五个人的描写都十分表面,他们的背景有的只是简单一两句带过,或者用一场短戏交代,比如阿Mike在夜总会帮客人订房,但他之前的背景却完全是零,他一开始既不属于阿来这边,也不属于阿鬼这边,似乎是独来独往,但洪生第一次接见5位保镖,显然对Mike不陌生;还有阿肥除了一开场打电玩,后来知道他是个枪械专家,就没再有过多的背景。

火器时代枪战片(当年的实验性成了今天银河映像标签)(5)

林岭东后又见港片经典画面

这些人物设计的单薄本来在这部以影像举动而轻情节的枪战片不是大问题,但影片到最后四分之一戏却又突然有了剧情,信仔“勾义嫂”,阿来照着他,安排阿Mike送他上船“着草”,此时却矫情起来,阿Mike用枪指着信仔说:“你一个,我们四个啊!”意在表现五人在这次任务结成的兄弟友谊。然而影片前四分三都对这种所谓任务而建立的情谊完全缺乏描写,这个结尾就显得矫情和憋足了。

影片对白被精简到最低程度,很多时候都主在以人物表情、眼神再配以音乐来传达信息。记得当年第一次看电影,开场以字幕代替独白配音的处理还以为声道出了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开场处理在粤语原版和国语版有不同,在国语版,开场的这段字幕被加上了配音独白。

火器时代枪战片(当年的实验性成了今天银河映像标签)(6)

影片结尾又趋向情节化

武士片似的枪战场面耳目一新

《枪火》中的枪战场面开创了与以往港产片枪战从未有过的风格化。在《枪火》之前,拍枪战最有成熟的个人风格的是吴宇森,以《英雄本色》和《喋血双雄》为代表,子弹与血浆迸飞、快慢镜头、剪接明快,画面处处充满男性的阳刚,这是延续自张彻男性阳刚武侠片的精神,吴宇森曾在邵氏为张彻做副导演,自然体现这一层传承。反观《枪火》不讲求快节奏剪接,不求火爆的枪战全程以“动”呈现,相反是通过表现“静”来带出“动”,论子弹和火药,《枪火》中的使用一点不比《英雄本色》少,但以静体现动,突出角色在处境中“静”的应对,让港片的枪战场面耳目一新。

火器时代枪战片(当年的实验性成了今天银河映像标签)(7)

影片枪战突出“静”,而非一味求“动”

这种以静带动,以环境营造反映人物状态,用得最出名的导演之一当然是拍出《独行杀手》法国导演梅维尔,还有通心粉西部片闻名的莱昂内,在东方则有黑泽明以杰作《七武士》为代表。杜琪峰很明显更多是向黑泽明的武士片取经和致敬,特别是《七武士》。杜琪峰也毫不掩饰黑泽明对自己电影之路的影响,几年后更拍了开宗明义致敬黑泽明的《柔道龙虎榜》。

黑泽明武士片的武士刀变成了杜琪峰枪战片中的枪。片中三场最重要的枪战:后巷、荃湾广场、废弃工厂,其中以荃湾广场的枪战最为大家津津乐道。这一场4分多钟的戏,记得当年读书时曾一个个镜头拿来分析。这场戏共84个镜头,全程零对白,在这场戏中杜琪峰完全用影像、剪接,不靠对白来完成一个如何在一个敌暗我明的处境下全身而退。

火器时代枪战片(当年的实验性成了今天银河映像标签)(8)

被影迷推崇的荃湾广场枪战

枪战可观性掩盖实战性

回看这三场重要的枪战戏,因为枪毕竟和武士刀不同,武士刀可以让两人对战始终保持着距离,要实施进攻必须要到一定攻击距离,除非放暗器。但枪的出现就没了这种距离感,而且出击那一刻相当快,就像莱昂内的西部片,用站位渲染一种气氛,可是一旦扣动扳机就是那短短不到一秒。还有双方枪械装备的也会导致实力悬殊。

《枪火》中的三场枪战都是敌暗我明、武器实力不对对称的处境。第一场后巷枪战,敌人不仅占领高处,还有狙击枪,五名保镖只有五把手枪,杀手可以竟然一个都没中,这个杀手的狙击能力是不是也菜了一点?

火器时代枪战片(当年的实验性成了今天银河映像标签)(9)

三枪对一狙

还有,既然是暗杀为什么不选择直接爆头?而且在开场第一场枪战暗杀不成,有经验的都会判断对方可能有防备会穿防弹衣?看看《喋血双雄》中的阿庄如何示范职业杀手,那场岸边的暗杀戏,直接用狙击枪瞄准头部一枪解决。由此看来《枪火》中的杀手还蛮差劲的。

到第三场废弃工厂的枪战,这几个杀手再次表现了他们极差的狙击枪法。他们在占领绝对地理优势和武器优势的情况下竟然能被持5把手枪的保镖顺利闯关。阿MIKE把手枪装了一个瞄准器就能和狙击枪打成平手。

火器时代枪战片(当年的实验性成了今天银河映像标签)(10)

角色和影子结合出色的构图

幸好这三场枪战被拍得潇洒自如,有趣可观,再加上充满CHA CHA节奏的配乐,5名杀手极帅的西装造型,让人觉得这三场枪战就像几个男人在跳舞,非常风骚,完全忘记了这三场枪战的“真实性”和“实战性”。

火器时代枪战片(当年的实验性成了今天银河映像标签)(11)

《枪火》对杜琪峰和银河映像都是相当重要的作品。首先在制作上,它是如何在资金有限的情况拍出好看的枪战片的示范,其次它也对银河映像往后的作品产生很深远的影响。《PTU》、《放逐》、《复仇》都延续着这种风格。当年的浪漫化实验却成了最终银河映像最不能抹去的标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