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黛螺顶文殊殿门前的小神龛(大智路上黛螺顶)

人生必有一次去朝台,飘扬的经幡,五台的险峻,刻骨铭心的美景与众多朝台者的信仰与汗水,总有一个理由让你爱上这里。

来到五台山,学佛,研易,领悟法师教诲,聆听高人解惑。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喃无阿弥陀佛。

黛螺顶,位于台怀中心寺院群以东的陡峭山脊上,始建于明成化,古寺名叫佛顶庵,与菩萨顶遥遥相望。

五台山黛螺顶文殊殿门前的小神龛(大智路上黛螺顶)(1)

随着岁月的流逝,儿时的那份快乐无忧、纯真无暇,已被现实的生活消磨殆尽了。我总有一种逃遁深山的想法,哪怕是一天,在晨钟暮鼓中体会神圣庙宇的庄严与肃穆,撕下有时不得不戴着虚伪的面具,真实地,透彻地审视自己,反省自己;在万籁俱寂的深山沟壑里,深切地体会大自然的幽远与神秘;侧耳聆听那圣地传来的善恶有报、生死轮回的经音;在截然不同的人文景观中,全身心地感受凉爽的,柔柔的山风的抚慰,让心底积压已久的尘世的喧嚣、无奈与不快飘曳远去。可惜,我总是被生活锁事所羁绊。

五台山黛螺顶文殊殿门前的小神龛(大智路上黛螺顶)(2)

五台山黛螺顶文殊殿门前的小神龛(大智路上黛螺顶)(3)

人生百年

不过是宇宙间的一念

我们所拥有的

也不过是宇宙间的一粒尘沙

五台山黛螺顶文殊殿门前的小神龛(大智路上黛螺顶)(4)

来五台山之前,就听说这样一句话:“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人。”

再次登顶夜宿黛螺顶

那些虔诚的信徒

会一路朝拜着去往圣地

你可曾从别处听到过

又可曾亲眼目睹过

黛螺顶这一千零八十级石阶上

我看到 许多人

三步一拜 曾经我也拜上来

眼中满是虔诚

五台山黛螺顶文殊殿门前的小神龛(大智路上黛螺顶)(5)

对佛学有形容的人不多,心中有佛的人也不多,但是,登上了五台山,即使是心性狂野、豪放不羁的之人,对佛的敬畏也由然而生,心中的狂傲也会收敛,这或许就是五台山的独特魅力。

心若流水不恋山,通流不住名随缘。 激荡宛转就时势,一往直行是初心。

五台山黛螺顶文殊殿门前的小神龛(大智路上黛螺顶)(6)

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佛的虔诚和崇拜。每逢神圣的日子,众多僧人和百姓都要来五台山朝佛。

五台山黛螺顶文殊殿门前的小神龛(大智路上黛螺顶)(7)

它那红墙金瓦、飞檐斗拱、袅袅香烟、彩色的幡旗、具有皇宫特色,唯有你置身其中,将自己彻底完全的融合到他们之中,有了这样的情感你才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可惜,这是一个多么崇尚快速消费这个世界的世界。这是当下的生存法则,或多或少,你我都有。

五台山黛螺顶文殊殿门前的小神龛(大智路上黛螺顶)(8)

一曲梵唱《大悲咒》在心中唱起,一句阿弥陀佛在口中默念,回音在整个五台山中回荡,久久不肯离去......

五台山黛螺顶文殊殿门前的小神龛(大智路上黛螺顶)(9)

明清以来,历代帝王都在黛螺顶留下过自己的足迹,仅乾隆为其赋诗就有好几篇佳作。其中最著名的历史典故当属乾隆朝礼五方文殊的故事,并留下佳句:

峦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

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

窗前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

供养五台曼殊像,阇黎疑未识真宗。

五台山黛螺顶文殊殿门前的小神龛(大智路上黛螺顶)(10)

每一座寺庙都会有的大雄宝殿,殿前的五方文殊殿中,有五台的五座菩萨像。单檐歇山顶,四出廊,无斗拱。大门两边有联云:

九品莲花狮吼象鸣登螺顶,

五尊金像龙吟虎啸坐青峰。

我此道场一万菩萨常围绕,

愿尔贤哲五台圣境唯至诚。

五台山黛螺顶文殊殿门前的小神龛(大智路上黛螺顶)(11)

走进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就等于登遍了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一样,也叫“朝台”。略有不同的是,亲登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叫大朝台。而因故不能去五座台顶朝拜的,到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称为“小朝台”。

五台山黛螺顶文殊殿门前的小神龛(大智路上黛螺顶)(12)

背对着“大螺顶”的木牌楼,眼前五台山的风景尽收眼底,山峦间绿树环绕,庙宇掩藏在其中,红绿相间。几座建筑比较显著,金黄殿顶的是有名的菩萨顶,大殿巍峨的是著名的女子佛学院“普寿寺”,近前,是五台山的标志:“大白塔”。回头看时,大螺顶后面是第一座大殿“天王殿”,庙门在大殿的右侧。

五台山黛螺顶文殊殿门前的小神龛(大智路上黛螺顶)(13)

五台山黛螺顶文殊殿门前的小神龛(大智路上黛螺顶)(14)

来五台山,流连于香烟缭绕、钟磬悠鸣的古寺,走过熙熙攘攘的佛事、法会和道场。不退初心,还原真心,永存善心,五台圣境,殊胜,阿弥陀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