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魔王米修斯解析(比斯塔的重新发现教学)

《重新发现教学》是荷兰著名教育哲学家格特·比斯塔继教育三部曲(《超越人本主义教育: 与他者共存》《测量时代的好教育》和《教育的美丽风险》)之后的又一力作,作者在书中阐述了重新发现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其核心观点是把教学作为“异识”,指出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唤醒学生作为主体性存在的可能性,让学生面向主体,面向自由,面向不可能的可能性,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隐藏魔王米修斯解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隐藏魔王米修斯解析(比斯塔的重新发现教学)

隐藏魔王米修斯解析

《重新发现教学》是荷兰著名教育哲学家格特·比斯塔继教育三部曲(《超越人本主义教育: 与他者共存》《测量时代的好教育》和《教育的美丽风险》)之后的又一力作,作者在书中阐述了重新发现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其核心观点是把教学作为“异识”,指出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唤醒学生作为主体性存在的可能性,让学生面向主体,面向自由,面向不可能的可能性。

重新发现教学的理论依据是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都存在弊端,传统教学是“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存在重灌输、轻激发的情况,现代教学则存在矫枉过正的情况,形成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局面,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忽视了教师教学的价值,格特·比斯塔重新发现的教学是让教师和学生回归,彼此采用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把唤醒学生作为主体而存在的欲望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

重新发现教学为教育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格特·比斯塔功不可没。然而,重新发现教学后在实践层面上怎样开展教学工作?格特·比斯塔却没有详述,这也导致他的教学理论缺乏实践的指导性。屏东大学的简成熙教授指出,格特·比斯塔的教育哲学观点虽然开创了不确定、体现差异包容的“弱式教育”(学者把追求理性、效率、客观真理的教育称为“强式教育”)的新局面,但是缺乏实践的指导方法。

唤醒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作为主体而存在,也许他的主体状态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但那是他们成长的价值,正如格特·比斯塔在本书中(在《教育的美丽风险》有详细阐述)提到的观点:真正的教育总是具有风险的,他把这个风险称为美丽的风险,他反对当下许多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以规避风险为第一出发点,并提出,要在我们的教育事业中要给风险一个重要的位置。苏州市草桥中学邢奇志老师认为:“因为‘教育之弱’(即教育风险)是使教育得以可能的重要条件,想让教育100%安全,让教育者100%无风险,其实意味着教育从根本上变得非教育。”

一位教育行政部门的办文人员说到,关于学校安全管理类的文件是占比最大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心理安全、水域安全、食药安全等等都涉及到校园,政府将校园安全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学校也是严格执行安全第一的理念,在此理念的“庇护”之下,学校开展活动课程、研学旅行、探究性课程显得难上加难,社会、学校、家长联合在一起织密织牢学生安全的网,这张网不仅阻断了学生接触大自然热情,也在学生心灵深处埋下了“脆弱”的种子。总之,教育的现状忽视了教育的美丽风险,进而也就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性。

除了客观环境消退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和家长也是阻碍学生主体性激活的参与者。目前的教育现实是,当学生的选择不符合教师和家长的意愿时,教师和家长会千方百计地中断他的选择,切断可能性。同时,教师和家长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一定要在世俗意义的“康庄大道”上“成龙成凤”才行,切不可走自己的“羊肠小道”,久而久之,学生就慢慢地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性。

《重新发现教学》一书引用了很多西方哲学理论,比如存在主义、现象学、要素主义等,在看书的时候,我本着出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想初步理清西方教育哲学的脉络,发现难度非常大,各种理论之间存在对立、统一、借鉴、改良、融合等多重关系。虽然不能从宏观层面运筹帷幄,但也有一些微观的收获,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了哲学理论对教育理论的深远影响,西方哲学的发展为教育哲学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进步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存在主义、分析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都深深影响到了教育领域,呈现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氛围。

谈到西方教育哲学,就不得不提中国教育哲学,西方教育哲学和中国教育哲学对比,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西方教育哲学的理性成分更多,中国教育哲学的感性成分更足,联系在于中西方教育哲学对人的主体性、发展性等领域有共通的见解,以本书提到的教育主体性为例,中国教育哲学早有提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强调:“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做国家的够格的公民。”这也是对主体性的发现。

何种教学方式才是最优的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格特·比斯塔重新发现教学后,就能解决一切的教育问题吗?并不能,教育是一个宏大的议题,并且是发展着的事物,一直都在动态变化,人类很难在一个时间截面上认识教育的全貌。另外,如果没有教育,人类和动物无异,教育是推动文明发展的巨大引擎,正因为教育有如此巨大的能量,我们很难用统一的答案去诠释教育,“重新发现”一直在路上。

小文教育思考

2020102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