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情绪的自我调节(愤怒与心理健康)

你能处理好愤怒生气吗?

当别人和你聊天谈话的时候,你会对他说的话题感兴趣吗?

你会在对方还没有说完之前就插嘴,好像你知道对方要说什么?

你会觉得对方抱怨很烦人还是会耐心听下去?

你会在对方生气的时候保持冷静,并且告诉对方你知道他的感受?

你能用恰当的方式让对方把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吗?

如何理解生气,怎样做好倾听,使愤怒的情绪对发挥建设性的积极作用,是一门艺术。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去爬山。在那里,他们遇见了一位智慧老人。老人示意他们坐下,并且告诉他们说可以向他问任何问题。于是,年轻的夫妇就问这个老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老人欣然回应了他们;年轻的夫妇又问“幸福的秘诀是什么?”老人付诸笔端;“那么请问宇宙的秘密是什么?”老人告诉了他们。然后,这对年轻的夫妇继续问了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困难问题“大师,我们经常生气,当我们愤怒的时候常常会彼此互相伤害,我们怎么办呢?”突然,这位老人瞪着他们,把他的笔折成了两半,大声咒骂着,跺着脚回到了洞穴中。“唉”,他回头喃喃地说:“我要是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会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这山里了”。故事告诉我们,虽然人们常常会侃侃而谈,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未必能处理好微小的事情,更谈不上恰当地引导教育孩子们了。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学会处理好自己的愤怒,教师作为孩子们成长之路必须接受的教育工作者要懂得把控好心中的怒气。孩子们无法选择家长,一般情况下也无法选择老师,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因此,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愤怒情绪管理至关重要,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们在听、在看、在模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关于愤怒的书籍有很多,比如《尊重你的愤怒》、《愤怒,爱的另一面》、《愤怒可杀人》、《怒气与攻击》、《看见红色感觉蓝色》、《非暴力沟通》等等。愤怒是一种感觉?一种可产生攻击性的行为伤害他人?亦或是为了表现爱?还需要尊重愤怒?那么生气愤怒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会生气吗?是经常发生还是偶尔为之?激烈还是比较缓和、有分寸的?生气之后是长时间不能释然还是来去匆匆,很快和没事人似的?生气是否严重损坏了你的人际关系,比如同事关系破裂、夫妻关系紧张、亲子关系糟糕,还是对这些关系几乎没有产生太多的消极影响?

愤怒情绪的自我调节(愤怒与心理健康)(1)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心理问题是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物质成瘾等,对破坏性和冲动控制及品行障碍接触得不多,因为对于愤怒和攻击性行为而言,人们通常认为是缺乏道德修养,没有素质的表现,很少会联想到生气愤怒是和心理有关的一种非正常行为,特别是那种经常的、强烈的、长时间不能化解的愤怒。其实,从心理动力学角度而言,当人们的愤怒指向自己,会出现抑郁可能,而将愤怒指向外,就会产生攻击的可能。

为何会出现愤怒情绪,归纳如下:

(1)愿望没有达成;比如:想要买的东西没有达成;希望孩子学习成绩优良,孩子却只达到了中等水平;希望丈夫或者妻子能多照顾一些家庭,但他/她却做不到。

(2)边界被侵略;比如: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你的好朋友无端偷看了你的微信;你觉得自己可以带好孩子,但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总是插手干涉。

(3)自我价值感受到挑战;比如:总被老师批评的学生,总被领导数落的员工。

(4)以往痛苦的成长经历被激活;比如:小时候你总被父亲暴打,对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不愿意被人知道,某次别人说起这样的事情,并非是针对你,但却引发你的回忆,你可能会过度反应。

(5)公平正义被践踏:比如:国家的公平正义,自身的道德水平。

愤怒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它是一种警告系统,警示我们可能面临的潜在危险或者存在某些问题;愤怒是一种生存机制,由个体的内部或者外部需求、凶兆和压力引起的紧张性回馈;赋予人们有力量去面对问题,迎接凶兆,克服障碍。

当愤怒来临时,身体会有反应,比如肌肉紧绷、呼吸变得急促,心跳较快,出汗、手握拳头、感到血往头上涌等,想想描述愤怒的词语:火冒三丈、怒发冲冠、大发雷霆、大声咆哮、怒火中烧、咬牙切齿、怒目圆睁、暴跳如雷。此外,语速加快、音调升高、思维变窄、用词不当、不计后果等。

由此得知,愤怒具有双重的意义,也就是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意义,愤怒的积极意义包括提示需要调整界限,要缓解压力,蕴含着改变现状的能量,促进自我保存和发展。但是,如果没有善用它的友好提醒,而是放任不管,愤怒就将导致很多的危险,比如,阻断清晰思维,导致攻击行为,损害人际关系,伤害身体,逃避现实等。特别在人际关系方面,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消极后果。

愤怒情绪的自我调节(愤怒与心理健康)(2)

区别健康生气与不健康的生气非常重要。下面是健康生气的要点:

* 生气愤怒很正常——把愤怒当作自己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不需要总是藏着掖着;

* 信号提示要重视——把愤怒当作一个信号,说明生活中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要忽略它,要找时间来面对;

* 处理方法需灵活——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愤怒方式;

* 表达节制不失控——有节制地表达自己的愤怒,不要失控,要学会数数、冷静自己,调动大脑来参与工作;

* 三思后行要牢记——必要时,会采取行动,但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审时度势之后做出的决定;

* 使人理解可回应——以别人理解的方式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愤怒,使他人能够对他们的欲求和希望做出恰当地反应;

* 解决问题最根本——愤怒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不仅仅是表达情绪;

* 事情完了全放下——一旦问题解决,会放下自己的愤怒,而不是紧抓不放,让自己心胸开阔,释放自己。

除此上述之外的愤怒就是不健康的愤怒。如何避免不健康的愤怒,建立有效沟通是必由之路,沟通可以是一座桥,也可能会变成一堵墙,如何让沟通顺畅进行,成为好的倾听者至关重要,需要做到三点,搁置自身需求,开放同理心,化解情绪反应。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每个人都会生气,这很容易。但是为了恰当的目的、在恰当的时间、对恰当的人、用恰当的方式、生气到恰当的程度,这并不简单。”

家长和教师做到适时、适度、有节制、懂分寸地管理好愤怒情绪,对于家庭幸福和教育工作的成效都会产生有益影响,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培育肥沃的土壤吧!

愤怒情绪的自我调节(愤怒与心理健康)(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