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不会随大流(人们为啥喜欢随大流)

也许你听过“随大流不挨揍”的俗语,或这样的经历,自己走在大街上,看到前面有一群人都停下来朝高处看,你大概也会停下来,抬头看了看,其实也没看到什么。再如单位里讨论评选某人为劳模或先进,你可能想不出他有何突出优点或工作业绩,自己本想表达不赞同时,但当你看到大多数人已表示同意,你便放弃了自己原有的意见,改同大家一致表示了同意。

个体做出被群体意见绑架了意愿的行为,就是我们所讲的“随大流”,在心理学上也称之为行为从众。

为什么有的人不会随大流(人们为啥喜欢随大流)(1)

尽管人们有时在群体压力下,会产生行为从众的心理,但这种从众心理每个人并不是一样的,这主要体现在人的表面反应和内心反应的不同上。通常有四种反应。

第一种口服心服,也就是自己的外显行为和自我内心是一致的,在这种真从众的情况下,群体成员保持着与群体一致性是真实的,群体成员在心理上也不存在冲突,对于处理群体矛盾时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二种口服心不服,就是个人虽然在表面行为上表现出和群体一致,但其内心却不认同群体的意见,只是迫于群体压力面暂时屈从于群体的结论,但内心仍坚持自己的意见。这种从众是权宜从众,如果群体压力始终存在时,个体又无法摆脱群体,就必须从众;当群体压力一旦不存在或发生改变时,个体可能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而不再从众。

第三种口不服心服,也就是在表面反应为不服,但自我内心是服从的。这种情况往往是做出表面不同意时,是由于内部或外部环境所迫自我保护。

第四种口不服心不服,也就是表面不服从,内心也不服从,这也是一种心口一致的行为方式。群体对个体失去吸引力时,或个体的行为不需要考虑群体的一致性时才会出现。例如对于一个比较自我、主见非常强的人,往往这种不从众的行为比例会高些。

为什么有的人不会随大流(人们为啥喜欢随大流)(2)

或许你会问人们为什么要“随大流”?人们“随大流”又能得到些什么呢?

首先是正确信息的获得。人们对于自己的认知能力都有自我评价,但当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时,没有客观权威标准供比较时,他人的意见往往会作为自己行为的参考,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大多数人认为正确的事物作为判断准则。一个人对于不熟悉事物的认识、判断会受到他人或众人的意见,而放弃自己原有的意见改同他人一致。由于事情本身的难易性或复杂程度,决定了人们的从众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随大流是一种快速风险小的决策。

其次是希望别人接纳和喜欢自己。自己生活在群体,都希望获得他人的喜爱和支持,害怕别人的拒绝,也为巩固了自己与群体的关系,满足个体的心理安全需求,而不做出与大家格格不入行为或意见,来换取群体其他成员的认同,往往做出从众行为。当然也可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就是个人需要“爱与归属”,不愿意独来独往。

第三能缓减偏离群体的压力。因为你与多数人意见有分歧时,你感觉到了群体意见对你形成的压力,致使自己在判断或行为上违背自己意愿,放弃了自己原有的意见而同他人或众人保持了一致,而做出与群体大多数人相同的结论或行为。人们都不愿偏离自己所处的群体而受到冷落,也不希望自己被别人认为是不合群的人。由于群体因素较多,诸如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群体的一致性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体是否愿意脱离这一群体或违背群体意志,从而表现为行为的一致性或个体对群体结果的认可。“羊随大群不挨打,人随大流不挨罚”遇到难以选择的事情时,通常会选择随大流,如果做出的选择不符合普遍意义的价值观时,往往会受到很大的争议,你就会产这样想法“如果大家都是这样,那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别人咋样我也咋样。”

为什么有的人不会随大流(人们为啥喜欢随大流)(3)

“随大流”对人们的影响有好也有坏,一方面有助于人们适应社会交往,融入生活圈子;但另一方面让人们容易产生后悔,后悔自己当时的不坚持。从众行为实际上是通过群体压力和影响来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它往往会压制人们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人们的认知结构、性格特点、个人能力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自己做出“随大流”选择,特别是每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压力或责任感的不同也会造成行为从众的差异,再如意志坚定的人和飘摇不定的人,其表现出“随大流”程度也会不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