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乡村日记(乡土散文蒲公英花开)

蒲公英乡村日记(乡土散文蒲公英花开)(1)

乡下有各种各样的花,然而,最令我难忘的是蒲公英。

惊蛰一过,葱绿的蒲公英就从土地中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世界。最初只有几株,过不了几天,你再过去看,它就遮盖住地皮,已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了……

从惊蛰到春风,再到清明,这是蒲公英疯长的季节。嫰嫩的绿叶,水里浸泡了一般,晶莹而剔透,若是连根拔起来,埋在土里的根部就特别的白嫩。

乡下的花比城里的花就幸运得多。城里的花,用的是漂白粉漂过的水,呼的是有雾霾的空气,根也蜷缩于一个小的紫砂盆或玻璃盆里,不可自由生长,营养自然也跟不上。人们是在扭曲了花本性来取悦自己。

蒲公英乡村日记(乡土散文蒲公英花开)(2)

在我的故乡,人们叫蒲公英为黄花地丁或木根儿,蒲公英是它的学名。儿时的记忆里,木根儿是最好的菜肴,没有之一。因为那是在早春的时节,大白菜、圆白菜、芹菜、土豆都尚没有种,甚至是连棵大葱也还没有播种。在没有其他菜可选择的情况下,就只能吃它了。其实,可供选择的还有一种野菜,名字叫苦菜。放学后,扔下书包,(其实,作业并不是很多)拿了工具,就去地里拔木根儿,若是找对了地方,不需要太大功夫,很快就拔一大筐。木根儿如果长在旱地,根就能完整地拔起来;若是在了河岸上的碱性地里,就必须借助一种名叫小铲子的工具,对准其根深深地挖下去,才能获得完整的根。吃起来,根比叶更嫩,更有营养。从野外拔回家,母亲就一根一根地捡干净,因为其中难免有杂草。再用水洗干净,放在锅里,用开水一焯,捞出来,把水拧干,加香油、醋等调味品一拌,一道可口的凉菜就做成了。焯前一大堆,焯后却很少。故而宋人薛田在其《成都书事百韵》中赞美道:地丁叶嫩和岚采,天蓼芽新入粉煎。野外的木根儿既不加化肥,又不喷农药,我敢说,这是最纯天然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蒲公英竟然还有药的功效,是下火药。那时候,我家家境贫寒,家人们感冒咳嗽,买不起消炎药,我妈就用开水把蒲公英以根茎煮了,倒在碗里喝上些,高烧、咳嗽就渐渐地消退了。

木根儿是可敬可佩的,因为它不择土壤。山坡上的庄稼地里,大片大片地长;沙滩里的杨树根下也成片地长,在河边上白色的盐碱地里,也可以大面积地生长。再后来,就有了花苞,开了大面积的花,花是黄色的,散发出浓郁的馨香,远远就能扑鼻而来。极目望去,简直是一座黄色的海洋。

蒲公英乡村日记(乡土散文蒲公英花开)(3)

乡下的童年时光充满情趣,难以忘怀。而儿时的欢乐又是和这木根儿故事联系于一起的。试想,儿童无忧无虑的岁月里,如果没有了木根儿,那将是怎样的无趣,又是怎样的逊色啊!

后来,我来到了一座距故乡十分遥远的城市的一所著名高等学府上学。大学毕业后,又在另一座大城市工作,工资渐高,生活滋润,衣食无忧。多少个节假日,我下工夫于各大饭店寻找一道难忘的凉菜——拌木根儿,然而,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无论怎样寻找,也还是无济于事。后来,听一位同事说,城里王府井有个莜面城,饭店老板是内蒙古人,估计是有凉拌木根儿菜。同事与我为多年挚友,他绝对是为我好。再者,南方人开的饭店,更是不会有此菜,因他们以为这是小菜,不赚钱。于是在一个周末,什么活动也不安排,专找莜面城,莜面城是找到了,那里的牛棒骨和土豆大菜也特别的好,有苦菊沙拉凉菜,就是没有凉拌木根儿。无奈,尴尬之色明显,苦笑着摇摇头就走了。下了楼又返上来,我问了其他顾客,他们边大口大口地吃,边摇头回答着我的疑问,差不多把坐在大厅里的食客问遍了,还是没有得到理想的结论。也曾在闲暇里,极想去郊外采摘木根儿,怎奈因城市太大,坐地铁、自驾车、坐公交,不管采用何种交通方式,到了目的地,也便中午了;再说了,你也不知道城市的哪个郊外有,万一老远的不辞辛苦去了,结果一株也没有,岂不失望?告别故乡很多很多年了,想起木根儿来,依旧那样难忘,依然那样温馨……


审阅:陈玉花

简评:一篇优美的状物散文,以蒲公英为回忆主线,穿起过往生活,联起对往昔的思考。虽然那些美丽的黄色花朵有些遥远,虽然在我生活的大城市里难以相遇,却总能馨香我的生活。我何尝不是家乡的一株蒲公英,在成熟时飞到了祖国的另一个地方,安家落户。故乡是永远走不出去的根。

终审:严景新


作者:马青山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