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一线90后护士(90后青春在疫)

199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强调自我价值和个性张扬,崇尚自由、彰显个性,曾被质疑“缺乏社会责任感”。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行各业一个又一个的“90后”都选择用青春力量扛起社会责任。在疫情面前,他们没有选择退缩,没有临阵脱逃,始终冲锋在前,坚守岗位,不计回报,担起了时代赋予他们的重任,很多“90后”已经成为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的中流砥柱。

王昱乔:大年三十晚上递交“请战书”

“爸爸,妈妈,我不能陪你们一起过年了,我要立即返回单位,有重要的工作任务……”1月24日大年三十,西安市公安雁塔分局经侦大队23岁的民警王昱乔把他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当晚,他从商洛老家赶回单位,并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

按照单位的统一安排,正月初二晚上,王昱乔匆匆吃过晚饭,和战友们乘车去高速出口的交通疫控检查卡点执勤。一路上,几乎没有汽车,也少有行人,街道空荡荡的,仿佛整个城市按了“暂停键”。

“小王,你咋来了?这里有危险!”“我想兄弟们了,也想历练历练自己!”大家关切的问候,让王昱乔倍感鼓舞。他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仔细检查过往的每一辆车,不漏一人,不漏一车,不敢有丝毫懈怠。

初六一大早,单位安排民警到人员密集的几个小区进行可疑人员排查,这对他们这些没有医学专业知识的干警来说更具挑战性,随时都有被传染的可能。由于连续几天在高速检查点执勤,执行任务的名单中并没有王昱乔的名字,王昱乔发现后又一次向领导请战。这一天中他和同事不间断工作,顺利完成20多名可疑病患的排查。

2月5日,单位安排对市面上一些物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的商家进行突击检查。下午2时,执勤结束后,王昱乔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又与两位同事对雁塔区20余家药店逐一检查,工作结束已是晚上8时了。他说,虽然觉得自己很累,但是心里却是满满的成就感。首席记者 赵丽莉

田雪娟:保护孩子是我们的使命

致敬一线90后护士(90后青春在疫)(1)

待一切安排妥当,窗外已是天光初现,这个夜仿佛格外短暂。她整理好思绪,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匆匆吃完,背起行囊出门。进入咽拭子核酸采样队,在西安市疾控中心的指挥下,每天在全市各站点之间来回奔波,经常到半夜才能回到定点酒店。她总是积极主动冲在前面,与组员默契配合,确保采样工作顺利进行。 29岁的田雪娟是西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一病区护士,工作1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月6日凌晨1:50接到紧急抽调通知,安排她参加咽拭子核酸采样队,看着身旁熟睡的两个孩子,她来不及多想,立马起身整理东西:按薄厚分类放置孩子衣物,检查奶粉剩余情况,把冰箱里的菜用便签列出……

但是每次为未成年人采样时,由于孩子们年龄较小,不能配合,甚至有的会哭闹不止。面对孩子哭红的眼睛、揪心的哭声,大家心疼的同时,又有些不知所措。这时,她总是二话不说,急忙上前安慰,孩子逐渐安静下来,并顺利完成了采样。

她说,“看到这些与儿子年龄相仿的孩子,我的内心是柔软的,因为我不仅是一名护士,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保护自己的孩子是作为一位母亲的本能,但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保护这些孩子是我们的使命。”记者 张毅伟

翟向阳:这场仗必须打,也必须赢

致敬一线90后护士(90后青春在疫)(2)

虽然是“90”后,他却是一名有着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疫情暴发后,主动报名去武汉,“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危难时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陕西)队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加入到这场战斗中。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必定能够早日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役!” “这场仗必须打,也必须赢。”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护师翟向阳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陕西)队员,中华护理学会危重症专科护士,面对疫情,他坚定信念无惧前行。

护士长问他:“你这么年轻,不害怕吗?”

他无比坚定地回答:“不怕!这场仗必须打,也必须赢!”

护士长知道他是家中独子,担心地说:“你还是跟父母商量一下,别到时候后悔?”

他却说:“保证不后悔,后悔就不报名了,若要去武汉,首先给我报名!”

接到驰援武汉通知时,他还在上夜班,护士长紧急调班让他回家收拾行李,他说:“没关系,行李早就打包好了,就等您通知呢!”当把去武汉的消息告诉父亲时,父亲说:“去吧,你这么年轻,应该去,别挂念家里。”

就是这句简单而坚定的回答,给他无穷的力量,让他坚定信念,无惧前行!

随救援队抵达武汉后,他立即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开展救治工作,负责预检分诊、病情监测以及日常的医疗护理。记者 王嘉

王衍:耳朵上留下勇敢逆行的“印记”

致敬一线90后护士(90后青春在疫)(3)

王衍是陕西汉中人,1989年出生的他,常开玩笑跟同事说:“咱是90后。”他说自己是90后,并不是想显得自己小,而是想要说:“没事,我年轻,我先上。”王衍的父母都生活在汉中老家,今年春节,中队想照顾他,让他除夕、初一休假带妻子孩子回老家看看爸妈。

最近,一张交警戴口罩长时间执勤,造成耳朵被勒伤留下印记的工作照在网络上不断转发,网友们纷纷点赞,并留言向坚守疫情防控岗位的民警致敬,感谢民警们在疫情一线的无私奉献和付出。这张照片主人公叫王衍,是西安交警新城大队一中队的一名年轻民警。

他还是那句话:“我年轻,我先上。”他主动顶替中队铁骑摩托巡逻岗位在辖区巡查执勤,让辛苦了一年的外勤同志们都能回家吃上团圆饭。本来,按计划初二站完岗王衍就赶回家和父母团聚,可突发的疫情打乱了他的安排。王衍没有犹豫,退掉车票,主动请缨,还是那句“我年轻,让我上!我要求到抗击疫情第一线”。

初三起,王衍在新城广场防控卡点执勤,这里地处西安市区核心区域,位置关键,任务重要,王衍和其他战友们要对过往重点车辆和人员逐一排查,不漏一车一人,“同志,您好,防控疫情时期,请您接受我们的检测和登记”“谢谢您的合作,祝您一路平安,新年快乐”“请您告知身边的亲朋好友,疫情时期减少外出,减少聚集”,王衍一句句温暖的话语、温馨的提示,赢得了广大司机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夜里气温很低,寒风刺骨,他依然默默坚守。靳蕾 记者 李佳

刘亚运/陈增胜:开好每列车就是对亲人最好的问候

从春节开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全国人民对湖北和武汉有了更多的牵挂。定居西安的一些湖北人士中,湖北是他们日思夜想之地,那是家的方向,有生养他们的土壤。来自武汉男生刘亚运和陈增胜,如今是西安地铁乘务二分部的司机,如今依然坚持在工作一线,他们的愿望是等手中这趟列车开往春天时,自己能提上行囊归乡,看望父母。

刘亚运和陈增胜都是来自武汉的90后男孩。疫情防护的特殊时期,虽然乘客并不多,他们每天的工作与以往相比却更加严格,除了常规的出勤检查工作外,还多了一项重要的防“疫”任务,那就是出勤前要 “测体温”和做好防护工作。待确认一切情况安全良好后他们才能“安心”地动车前行,而每天驾驶列车的上千次“手指口呼”,更是一丝不苟、分毫不差。

刘亚运和陈增胜都是从小生长在武汉,他们的父母更是一辈子不曾离开过那里。疫情发生后,他们在每轮班结束后总是会给家里打电话,叮咛爸妈做好防护,不要出门。刘亚运说,虽然自己已经来西安7年而且已经成家,但是父母总是会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原因担心他,好像不管自己怎么说,父母都不信他过的好,只有安全开完一班车的时候,脑中会忽然浮现出小时候父亲夸他的那句“你蛮杠(你很棒)”。记者 张彦刚

罗睿婷:身着白衣战袍为生命而战

致敬一线90后护士(90后青春在疫)(4)

2月6日,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的罗睿婷护士在接到医院安排的机场采样保障队任务时,没有任何犹豫,第一时间赶赴工作地点,投入到采集留观人员及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核酸采样工作中去,面对防护物资非常紧缺的情况下,时间紧、任务重,工作没有固定的地点和时间,随时待命。有时工作结束已是凌晨5时多,等回到宿舍已经6时左右,她没有任何抱怨和抵触。罗睿婷还会笑着说,“比起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我们的工作强度已经很低了,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一同加油,打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新冠肺炎的疫情牵动着人们的心,今年 25岁的罗睿婷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唯有牢记使命,冲在抗疫最前线,以医务工作者的素养与决心打赢这场阻击战。

谁都知道咽拭子核酸采样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因为患者的口腔打开,正对着的就是采集标本的医护人员,增加了飞沫传播的感染风险,可这个90后的女孩没有一句怨言。罗睿婷在2月11日已向第一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愿用实际行动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疫情不灭,永不退缩。这便是一个医护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一个敢于奉献自己热血青春、不求回报、一心救人的医护人员。记者 张毅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