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倒屋漏的七句诗(开门七件事都交)

“恭喜郎君又有她,侬今洗衣不当家”

“开门七件事都交,柴米油盐酱与茶”

这是明代一位眼见夫君琵琶别抱的女子所做的《无题诗》,你能看出来这背后的含义吗?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六件事都交了,唯独留下醋,就是暗示自己要吃醋。

而中华语言博大精深,不管是“吃醋”还是吃醋,没淋过雨的青春不算青春,没吃过醋的人生也不算完整的人生。当然了,这里的醋指的自然是作为调味品的醋,也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柴米油盐酱醋茶

DONGYIN CUNIANG

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调味佳品。由于都是通过发酵酿造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酒醋同源,因此凡是能够酿酒的古文明,一般都具有酿醋的能力。

中国酿醋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或更早,在汉朝时醯被称为醋。在西方,古埃及时期就已出现了醋。由于地域广大,再加上由于原料、工艺、饮食习惯的不同,各地醋的口味相差很大,这就造成了国内各地酿醋,百花齐放的场面;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保宁醋、永春老醋等各有所长。

墙倒屋漏的七句诗(开门七件事都交)(1)

古法求精落谁家

DONGYIN CUNIANG

而由于山东盛产高粱小麦,因此山东东营市利津县的酿醋高手曲国栋,用的就是以精选优质红高粱、硬质小麦、稻壳、秘制大曲、食盐等为原料的古法酿制酱油醋工艺,而这一项手艺已经传承了四代,因为家里长辈世代酿醋,因此曲国栋自小时有记忆起,就是生活在一片醋香环绕中。

古法酿造的传统工艺费时费力,非常辛苦,一开始的曲国栋并不想接手这门手艺,但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曲国栋时常会听到身边的人抱怨,抱怨现在的调料添加剂太多,抱怨现在的食品安全是儿戏,这让曲国栋有了一种油然而生的责任感,他想到了曾被自己放弃的古法酿造工艺。于是曲国栋回到利津,选择继承祖业。

墙倒屋漏的七句诗(开门七件事都交)(2)

然而做酿造需要建厂房,但是曲家根本拿不出这笔钱;再加上机械时代的发展对传统手工艺的积压,而且曲国栋回乡之前已经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因此曲国栋的家里人强烈反对他回家“搞手艺”。尽管如此,曲国栋依然克服万难,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不说,还跑去找银行贷了款,这么七拼八凑地,在利津县的黄河边上租了个厂房,终于建成了属于他这一辈的“酱园”。

传承发扬自光大

DONGYIN CUNIANG

经营酱园的这十几年,曲国栋始终秉承着“纯粮酿造,绿色健康”的理念,以“传承匠心,古法厚道”为宗旨,保持着绿色天然的本真品质,致力于酿造出具有传统特色的健康醋,让人用着放心,吃着安心。

墙倒屋漏的七句诗(开门七件事都交)(3)

古法酿制的过程工序十分复杂,在将高粱等原料经清洗润料、蒸煮熟料完成后,需要将他们全部投入到发酵缸,用酒精发酵七天以上,醋酸发酵四十五天以上,期间每天倒缸拌料,严控温度,直至发酵完成。

“古法酿制不同于现代工艺,需要经过十几个环节,每道工序都不能有半点马虎,稍有闪失就会前功尽弃。现在全家老少都在‘酱园’里忙活,每天进行晾晒、通风、搅拌、翻缸等工作,每每看到一缸缸醋呈现在眼前时,心里就有一种成就感。”曲国栋说。

墙倒屋漏的七句诗(开门七件事都交)(4)

曲国栋的酱园虽然坚持着传统发酵的老工艺,但比以往的家庭作坊却大了不少。首期工程就上了5个发酵罐300个发酵缸,一个发酵周期45天,每周期生产酱油、醋各20吨,每年可生产酱油醋300多吨。曲国栋的父亲曲德三欣慰地说:“看着国栋干得越来越好,说不出来的高兴,盼着日子越过越好,盼着古法酿制酱油醋工艺发扬光大。”

墙倒屋漏的七句诗(开门七件事都交)(5)

而曲国栋的儿子曲文基每年放假回家都会主动来到家里的酱园帮忙干活,亲身感受每一道酿造工序,学习酿造这份老手艺,祖孙三代同堂,作为未来的第五代传承人,曲文基的心态很稳,他很自豪家里能有这份老手艺,也坚定地相信着以后能承担起传承这份老手艺的责任。

曲国栋酿醋的酱园里,是一口口棕黑色的大瓷缸,这些缸并排摆放着,沉默的挤满了院落,而在一张木桌上还独放着一口大缸,显得格外醒目,缸身上的斑驳是岁月的痕迹。据曲国栋介绍说,这口老缸见证了曲家四代人传承古法酿制酱油醋的历史,早在清末民国时期,曲家老爷子那辈就开始用这口老缸酿制酱油醋了,那个时候挑着罐子,走街串巷去卖。

墙倒屋漏的七句诗(开门七件事都交)(6)

走街串巷卖醋的场景或许已经无法再重现,但在曲家三代人的努力下,传统古法酿造的醋会进入更多街巷人家的餐桌,而曲国栋格外看重的这口缸,也能传的更久更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