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元青花梨形壶里面工艺(殿堂顶级花器杨陶作黑松壶)

殿堂顶级花器,杨陶作,黑松壶450cc,1986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谈跃伟,后得吴群祥指导,1970年生于宜兴,由于聪颖的天赋,对紫砂的悟性高,造壶用心,创造力强,无论光货、花货皆能掌握得当

博物馆元青花梨形壶里面工艺(殿堂顶级花器杨陶作黑松壶)(1)

老师擅长摹古花素器,整器以松为形,泥绘的松针结合贴塑的松枝,细腻的分叉将松的生长表达得活灵活现

博物馆元青花梨形壶里面工艺(殿堂顶级花器杨陶作黑松壶)(2)

通过传统绘画中留白创造空间的手法,“劲松”的末梢出现在壶面之上,由壶流上的主干延伸而来,“劲松”的肌理包裹着壶流和壶把,纹理清晰,尽显苍劲之态

博物馆元青花梨形壶里面工艺(殿堂顶级花器杨陶作黑松壶)(3)

该作取松桩为形,壶面仿古松外皮,层层迭迭,颇具老味,壶身流把盖各部皆做松树枝节,壶钮巧取松枝一段,匍匐贴合于盖上,其上松针青绿,极其逼真,嵌盖一圈,吻合严密,仿若树木年轮,以松者喻寿也

博物馆元青花梨形壶里面工艺(殿堂顶级花器杨陶作黑松壶)(4)

作者潜心工艺,不但将松树的形态展现无疑,更将其沧桑的意境表现得恰如其分,于此作中注入益寿延年的美好期许,古朴生动,优雅动人

博物馆元青花梨形壶里面工艺(殿堂顶级花器杨陶作黑松壶)(5)

明代的《渔樵闲话》中曾经有言:“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松树一直是文人墨客争相表达与诠释的意象,是一种高洁、不屈、迎难而上、坚守气节的君子精神

博物馆元青花梨形壶里面工艺(殿堂顶级花器杨陶作黑松壶)(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