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六章感悟: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dǔ)①。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③,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③,静曰复命。复命曰常④,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⑤,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⑥,天乃道,乃久,没身不殆⑦。

——《道德经》第十六章

注解

①笃(dǔ):极度、顶点。

②芸芸:纷杂茂盛,常用来形容草木的繁盛。

③根:即事物的根本。

④常:万物运动与变化中的不变的律则。

⑤容:包容、宽容。

⑥天:自然界的天。

⑦没身:终身。

译文

使心灵空明虚寂到极点,使生活的清静达到极致。在万物都蓬勃生长的时候,我从中仔细观察它们生死循环的道理。天下万物虽然纷纷芸芸,但最终都将回复到它们的本根。返回本根就叫“静”,静叫作复归本性。复归本性是万物运动与变化中不变的律则,认识和了解万物运动与变化都依循着循环往复的律则,叫作“明”。不了解这个不变的律则,轻举妄动就会有凶险。了解了这个不变的律则的人,就能做到宽容,做到了宽容就能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才能无不周遍,无不周遍才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于“道”,体道而’行才能长久,终身可免于危殆。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感悟:道德经第十六章(1)

楚简书家李金泰|致虚极、守静笃篆刻

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顺着各自的“道”来运行的,无论是耕种农收,或是为官治国,还是平身齐家都应该顺应万物自然规律,不仅要顺应,而且要保持虚静,不要干预和插足。人们在平时做事时,应该先弄清其中的规律,依规律做事则能事半功倍,否则必然要事倍功半。

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面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

——《鬼谷子·持枢》

《鬼谷子·持枢》中的这段话就是对老子这种思想的一种继承和解释。那么如何才能掌握世间万事的发展规律呢?老子本章所说“致虚极,守静笃”就是其途径。只有通过放空心灵、修身养性,才能悟到世间的大道,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发展规律。这也正是儒家所说的“自天子至庶人,一是以修身为本”。

一、清空自己,保持安静和纯粹

“致虚极也,守静笃也”是在讲怎么能够达到悟道的过程。老子说,首先要尽量清空自己,使自己清虚到极点。“极”是到极点的意思,“虚”是清空自己。“守静笃也”的“笃”,大家一般解释成笃定,有一直坚持下去的意思,实际“笃”还有纯的意思,这里应该当纯讲,“守静笃也”的意思是要保持安静的、纯粹的状态。

这句话是说,我们把自己清空以后,保持一种特别安静、纯粹的状态时,我们才能够体会这个世界的奥妙。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感悟:道德经第十六章(2)

陈永平先生作品|秋声136x34纸本水墨2016

老子接着讲“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万物一齐生发、运作时,我们如果能够秉持一颗特别安静的、纯粹的心来观察这个世界,就能看清这个世界生灭往复的变化。这是老子又在讲天之道与世界的运行法则了。

这个世界是怎么变化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树的生长来体会,比如树的种子发芽了,随着生长,它长出叶子、开花、结果,种子又长成新的小树……老的树会慢慢衰老、死亡。这种生灭变化永无停息,是由生到死再到生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世界一直是这么变化的。

可能有人要问了,老子到底是要讲什么?

其实,老子在讲道。道的内涵之一是,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生灭变化永无停息,我们都只是变化中一个小小的片断,不要执着于自我,不要想自己永远怎么样。人世间的痛苦基本都来自我们想永远怎么样,比如想永远拥有某样东西——怎么可能永远拥有一样东西呢?您自己都只是万物更替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断而已,不要想永远的事。

有很多女孩子的病,就这么来的。两个人谈恋爱,男孩觉得性格不合适就跟女孩分手了,女孩往往会得一场大病,甚至是绝症。就是因为她总想着“我一定要拥有他,他不跟我过,我这辈子就完了,就毁了……”您这辈子怎么这么容易毁呢?父母把您养大,就是为了让您跟这个男孩过下去吗?只有这样才能好?这是完全讲不通的,这就是执着,是不能放下。

因为纠结、执着、放不下而忧郁难受者不在少数,都是因“着”着的执念,太执着,而放不下,看不开而造成的,其实哪有拥有一辈子的东西,老子告诉你,自然万物由静到动,又从动到静,生灭往复,是自然之道,人的一生和“万物并作”后又凋零,又有何区别呢?

怎么能够看清?老子说,只有把自己清空到极点、安静到极点,变得非常纯粹的时候,我们才能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质,我们都只是一个片段,我们过好此生,只要把自己的片段过好就行了,不要纠结。所以,道一直在告诫我们不要纠结,要学会放下,这样才能过得更好。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感悟:道德经第十六章(3)

饶宗颐2010年作|保利厦门2015秋季拍卖会

我们这一生只不过是一个自然往复的片段而已,又有什么能够永远会拥有呢,理解了这个道理,就不会有那么多郁郁寡欢为爱所困的人,也不会有那么多拼命敛财的贪官了。因为没有什么可以让你永远拥有,总会面临失去。

“吾以观其复也。”

“复”不只是讲从生到死的往复,也包括我们世间所有事的循环。有一句话叫“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就是说您发出什么信息,这个世界就会向您回馈什么信息。你发出恶念,骂别人,别人回馈给您的也是恶念;你发出善念,别人回馈给您的就会是善念。这是一个往复的过程。

企业领导者学了这句话,会有什么启发?很多人一谈经商,想的就是赚钱,认为不赚钱谁经商。其实经商是一个赚钱的过程,你先想到自己的利益,这个过程就错了;应该先想我能为大家带来什么幸福,能为这个社会、这个世界贡献什么价值。你能够提供幸福、美好等,这个世界自然回馈给您金钱、成就,这是一种往复。如果经商的人能够懂得这种往复的关系,你的行为才能可持续,你的企业才能越办越好。

就比如企业做到很大的世界五百强,一定是有价值观为人类带来进步而服务的,为人能有更便利的生活而服务的。就比如苹果公司,市值在去年成为全世界第一,万亿美元。让很多企业望尘莫及,苹果的理念一直是“think different”,创新为人类更好的明天而服务的,所以才能长盛不衰,顺便赚的盆满钵满。再比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硅谷明星“特斯拉”,其主页也赫然写着“推动人类新能源发展”,如果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赚钱,他一定不会设身处地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没有这样的初心,又怎么能让投资的财团在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下,还愿意出资支持的原因。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感悟:道德经第十六章(4)

特斯拉主页|推广其太阳能屋顶

历史验证

《列子》中也记载了詹何垂钓的故事,说明静以悟道、依道而行的效果:

詹何是楚国的著名隐士,他以独茧丝作为鱼线,以芒针作为鱼钩,细竹子作为鱼竿,剖开米粒作为鱼饵,在高达百丈的深渊急流之畔钓鱼。不足一天,就钓到了一车的大鱼,而鱼线、鱼竿鱼钩都保持完好,毫无损坏。楚王听到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将詹何招来,问其中的缘故。詹何说:“我听说以前的贤人说过,蒲且子射猎,用力量很弱的弓箭,乘风拉开,一箭射中了两只在云间高的鸽鸟,这都是因为用心专一、手力恰当的结果。我根据这件事来修炼钓鱼之术,五年才悟得其中之道。当我持着钓竿之时,心中毫无杂念只想到渊下的鱼,投下鱼线鱼钩后,手上不知轻重如何,外物不能使我扰乱丝毫。因此水中的鱼,见到了我的钩饵,就像见到尘埃和泡沫一样,毫不疑惑地吞食。就是因为这样,我才能以弱制强,以轻制重,用如此细弱的鱼线、鱼竿,钓上来这么多的大鱼。大王如果也能通过静心使心中毫无杂念,来掌握事物的本来规律,则天下可运用于掌上,更遑论其他的小事呢?”詹何钓鱼的修炼之道其实就是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然后才能找到其中的奥妙,达到心中无杂念,近于“物化”。

故而老子认为只有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安宁到极点--即修身,能悟得万物循环往复的大道,掌握其中的规律,不认识这种自然规律而轻妄举止,就会导致灾凶。这种思想,对于在任何一个领域里工作的朋友们,仔细思考领悟并践行他,其实都会带来启发和改变。

大野先生和你一起读《道德经》,领悟做人做事的法则,减少烦恼,获得更成功的人生。平时生活中多领悟,多试验,多践行,定会有超出你想象的收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