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给青年人才带来的机会(半月谈绿色职业人才大有可为)

绿色职业人才大有可为

新时代给青年人才带来的机会(半月谈绿色职业人才大有可为)(1)

半月谈评论员 张格

职业分类是折射经济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期向社会公示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沿用2015年版的做法,标注了133个绿色职业。绿色职业种类增多,映照出我国绿色经济快速发展的喜人景象,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写下精彩注脚。

将时钟回拨,2015年,我国正值“生态觉醒”。当年的职业分类修订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对具有“环保、低碳、循环”特征的职业活动进行研究分析,将127个社会认知度较高、具有显著绿色特征的职业标注为绿色职业,旨在注重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职业发展,促进绿色就业。

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共识,我国绿色经济释放出新动能。排放管理员、碳汇计量评估师、综合能源服务员、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绿色产业对具有绿色技能的人才需求显著增长,一批批绿色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成为“香饽饽”。

可以说,在职业分类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绿色职业,契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有利于进一步满足整个社会绿色转型的迫切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绿色职业扩容增量,也让绿色职业本身的内涵外延悄悄发生变化。从传统意义上来说,绿色职业集中在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生产新能源、回收与利用废弃物等领域。随着绿色行业快速发展,只要是致力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及其质量提高或资源节约的工作,都可归为绿色职业。

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发布的《2022年全球绿色技能报告》显示,绿色职业一方面反映了主流市场需求,如环境修复、循环回收、职业安全与健康顾问、气候和太阳能技术等领域;另一方面体现了行业新趋势,如漏油应急反应等领域。

当前,我国绿色职业分类不断细化和扩充,在能源、制造、建材、交通、航空、气象等更多领域开发更多绿色就业岗位。而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也将催生绿色职业的更多形态。

随着绿色职业进入大众视野,职业人才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在《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中指出,要加强绿色低碳教育,推动专业转型升级,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等,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我国正朝“双碳”目标迈进,无论是新型低碳环保领域,还是转型升级的传统行业,都需要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时下,越来越多高校布局“碳中和”领域,成立相关学院、研究院探索绿色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也明确将“双碳”有关内容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为地方绿色职业人才培养提供政策支持。

然而,相比发达国家在“双碳”人才培养方面丰富的先期探索,我国国内绿色职业起步较晚,目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各大高校几乎没有相应的对口专业,优秀人才储备难以满足绿色发展的井喷式需求。当下,推动高素质、专业化的绿色职业人才培养,还须过好三关。

专业建设关。高校和研究院所应推动现有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培养与绿色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同时,让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各显其能,推动人才培养驶上“快车道”。

人力市场关。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出现绿色职业技能培训不足、技能认定考核方式不规范等现象。要解决人才和技能在供需上的不平衡,既要加快职业能力认定,健全技能人才评价标准体系,也要为从业者提供技能培训渠道,引导劳动力向绿色就业流动。

社会氛围关。部分公众对绿色职业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环保绿色行业“艰苦不挣钱”的刻板印象中,导致相关专业的吸引力不足。各方应加大宣传,在广泛开展绿色低碳教育的同时,加强向公众的科普,积极引导全社会尊重绿色职业并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绿色职业内涵不断得以丰富和细化,社会对绿色产业和行业人才的认知、认可度必将不断提高,更多人才也必将踊跃加入。我们期待,绿色职业为绿色发展挑起大梁,越来越多的绿色职业人才乘着绿色职业的“风口”,实现人生的职业价值。

(刊于《半月谈》2022年第16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