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农产品发展的好帮手(农产品走出大山)

带动农产品发展的好帮手(农产品走出大山)(1)

王文超向记者介绍中心村的特色农产品。

带动农产品发展的好帮手(农产品走出大山)(2)

潘田镇中心小学全面升级改造。

了解第一书记扶贫故事,请扫二维码。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第一书记

统筹/徐静、王晨阳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家源、刘冉冉 通讯员/胡金辉、郑坤

在广州土生土长的王文超,内心一直有个“农村梦”。去年5月起,他放下教鞭,成为广州市教育局派驻梅州市丰顺县潘田镇中心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走下三尺讲台,王文超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倾注到中心村的扶贫事业上。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中心村面貌焕然一新,村里的高山番薯、有色米等特色农产品不仅产量大增,还走出大山,被送往全国老百姓的餐桌上。谈到从省城老师到驻村干部的角色转变,王文超坦言,自己心中有一份难以割舍的“农村情怀”。

“能帮助别人就要尽量帮助”

记者驱车从丰顺县城出发,在并不宽敞的水泥路上蜿蜒前行,沿途远山青翠、风景秀美。约30公里车程后,中心村村委会映入眼帘。一位戴着眼镜、精神干练的男子热情地迎接记者的到来,他就是王文超。

“中心村的有色米和高山番薯很有特色,去年有色米还卖到吉林长春市。”站在村里电商平台的显示屏前,王文超似乎重拾站上讲台的感觉,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起中心村的特色农产品。

在成为驻村第一书记之前,王文超是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的一名历史老师。从讲台到田间,王文超这次几乎360度的“转身”,还得从他的“农村情怀”说起。原来,王文超从小就对农村有着深深的向往。巧合的是,他的妻子来自清远连州的一个小山村,“每年放暑假我都要去她村里,帮着岳父摘花生”。王文超笑着说。

当得知学校需要派人到丰顺驻村时,王文超第一时间报了名。妻子的支持更令他义无反顾,“我老婆跟我说,以前在村里的时候是别人帮我们,现在能帮助别人就要尽量帮助,也算是回报社会。”王文超说。

来到中心村后,王文超对贫困户的关心事无巨细。潘田镇中心村是省定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175人。王文超深入每家每户调查了解,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建立“一户一策一档”为困难群众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让他们享受到相应政策,感受到党的温暖。

贫困户陈文育身患尿毒症,不便外出打工。王文超鼓励其发展鸡鸭养殖,并按照其养殖规模每季度发放养殖补助。2019年陈文育一家养殖收入4.6万元,实现了脱贫;贫困户林达听的孙女患有罕见神经系统疾病,需要长期服药,王文超立即协调帮扶单位每月为其提供神经专科药品,2019年共提供药品总值6445.27元,减轻了他们的家庭医疗负担。

所驻村退出省定贫困村行列

如何帮助中心村精准脱贫,王文超在大山里找答案。为增强村集体经济,王文超带领村两委干部深入调研产业发展方向,并结合本村资源,计划投入250万元建设现代化肉鸡养殖场。

帮扶方向确定了,可摆在王文超面前的难题却接踵而至,仅养殖场的选址问题就花了一个多月。“要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农田不能碰,山地太高也不行。”王文超介绍,由于该项目立项手续较为繁琐,他和村委干部经常自驾车开30公里到县城办手续,“基本都是村书记自己开车,他开玩笑说油费只能找老婆报销了。”王文超笑着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广州市教育局的支持、镇党委的指导下,王文超和村两委干部迎难而上,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不断补充完善材料,终于完成各项手续。养殖场在2019年12月动工,计划2020年上半年竣工投产,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

除了筹建养鸡场外,王文超还在农产品的种植推广上下功夫。针对高山富硒番薯已在丰顺地区广泛种植的情况,他组织村民适时调整种植品种,适当减少番薯的种植面积,扩大有色米的种植面积。为让村民种植有色米,王文超和他的队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研宣传,动员党员干部带头种植。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扶贫工作队积极进行宣传推广。充分利用“24小时不打烊,960万平方公里全覆盖”电商平台的优势,结合广州市教育系统工会“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消费扶贫的推广,让中心村的农产品长期占据平台销量前三位,库存产品很快销售一空。

更令王文超欣慰的是,去年中心村全年农产品销售额达86万元,其中带动贫困户23户参与种植并创收10万元,同时为村合作社带来12万元收入。在王文超和他的队员努力下,2019年中心村全村60户17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中心村退出省定贫困村行列。

教育帮扶架起“互联桥”

在王文超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村委会一侧的潘田镇中心小学。中心小学校园内再次传来朗朗书声,学校里的5人制足球场、篮球场和塑胶跑道上回荡着学生们的欢声笑语。

中心小学的升级改造是广州市教育局实施教育帮扶的一个缩影。王文超介绍,自对口帮扶潘田镇中心村以来,广州市教育局先后投入资金220万元,以广州学校的标准对潘田镇中心小学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使这里成为潘田学生体育锻炼和当地居民文体活动场所。

除了教学硬件升级外,帮扶工作队还在中心村架起教育帮扶“互联桥”。王文超告诉记者,帮扶工作队通过搭建结对平台,指定广州市协和小学(省一级)与潘田中心小学进行结对帮扶,开展学校与学校结对,老师与老师结对,少先队与少先队结对,通过系列结对活动,努力提升中心小学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积极联系广州教育基金会,对中心村贫困户及低保户家庭在读学生进行专项助学,按小学1000元/人,初中2000元/人,高中及中专3000元/人,大学5000元/人的标准给予贫困学生助学金,帮助其完成学业。同时广州市教育局开展了“职教圆梦”扶贫项目,招收3名贫困家庭子女到广州中职学校就读,实现“学成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扶贫方式。

中心村简介:

梅州市丰顺县潘田镇中心村是省定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175人。在广州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当地县委县政府、镇委镇政府支持下,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及全村党员群众四年的努力下,中心村的脱贫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

经过丰顺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中心村60户175人全部达到退出标准,全部脱贫。经梅州市审定,中心村符合退出标准,退出省定贫困村。丰顺县委组织部将中心村列为全县12个“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之一,下拨专项经费50万元,扶持中心村产业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