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方言常用词(朋友圈新版流行词盘点)

  市民黄小姐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但生活在海边的她不会游泳,更爱肉类不太爱海鲜。最近,朋友给她贴了个标签,说她是“地域拖油瓶”,就好比是不会骑马射箭的内蒙古人一样。黄小姐哭笑不得,一问才知道,这是最近的流行词。

  亲情价、服务员型朋友、一望无际……这些今年在网络上流行的词汇,您都听说过吗?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本报今日为您盘点这些网络新热词,并为您讲述发生在市民身上的趣味故事。

  文/记者 龚小莞 肖家豪 黄文水 朱俊博 林晓云 叶芷蔚 王东城 陈军 沈淑婷

  漫画/刘哲姝

   心诚则零

  释义:指一心想减肥,但相信可乐的热量会被冰块中和掉,奶茶里的奶健康、茶养生,冰淇淋是凉的,没有热量,因此卡路里通通为零的自欺欺人行为。

  嘴上喊着要减肥,却在朋友圈不断晒吃晒喝

  女孩子谁不爱美,但在吕岭路某单位工作的刘丽体重有160斤,她也希望拥有苗条的身材。可落实到行动上,则是可乐、奶茶照喝,冰淇淋照吃,大鱼大肉一点都不耽误,天天在朋友圈晒吃晒喝,是个十足的“吃货”。

   排遣式进食

  释义:指在一点也不饿的状态下,却总想吃点什么东西,仅仅因为嘴巴很寂寞。

  不在乎好不好吃,就是纯粹要吃,成为习惯

  “排遣式进食”是导致刘丽无法真正减肥的原因之一,也就是一点也不饿,但总想吃点东西,仅仅是因为嘴巴“寂寞”。比如下午时,刘丽就想喝下午茶,加上同事或者朋友“怂恿”,她就点外卖饮料,再配些茶点,“整天吃那么多东西,其实也不在乎好不好吃,就是纯粹要吃,成为习惯”。

   亲情价

  释义:指一件东西不管多贵,告诉父母的时候,一律低价。

  给父母买七八千元的床垫,却说只要三千元

  “85后”严昕在我市某银行工作,是个网购达人,隔三岔五就有快递送上门,妈妈经常帮她收快递。妈妈奉行艰苦朴素的原则,特别看不惯她整天买买买,每次来了快递,都要盘问花了多少钱。为了不被妈妈唠叨,严昕一概谎称网上特价优惠——3000多元的挎包,她说只要一两百元;600多元的鞋子,“降价”到90多元。

  市民李小姐也奉行“亲情价”原则至少十几年了,被问价格,就会“自然而然跳出老妈可以接受的价格”。如叫外卖,15元一份的豆花,她说做活动8元,妈妈很高兴,看着豆花说“划算啊,料这么多”。叫了几份寿司、手卷,大概花了100元,她说今天打折60元,妈妈边吃还边和姨妈分享“好吃又便宜。”

  家里买电器、日用品,李小姐也报“亲情价”——买名牌床垫给父母睡,明明七八千元,就说三千元。给父母买电视机,新款一万五,她报给妈妈说七八千元。买电动牙刷几百元一支,她就说一两百元,“估计还报价高了,一开始她老是不用,早知道就说50元一支”。

  上流社会边缘人士

  释义:指身边的朋友一个比一个有钱,但自己仍然穷困潦倒的人。

  有房有车年薪30万元,原先很自豪现在却焦虑

  家住集美的“80后”王先生从重点大学毕业后,经过十多年打拼,成为企业中层干部,年薪也从原来的10万元变成30万元。不少在三四线城市工作的大学同学十分羡慕。

  一开始,王先生也享受同龄人投来的羡慕目光,但过年回家一对比时,顿时觉得黯然失色。王先生的堂哥比他大一岁,原来也在厦门上班,月薪只有几千元,不到王先生一半。没想到,堂哥后来跳槽了,到了漳州一家农业科技企业上班,成为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主管,月薪6万元,加上年底分红几十万元,年薪超过100万元。

  王先生的连襟也是同龄人,只有高中学历,在成都摸爬滚打十多年,被人雇请做食品生意。积攒经验后,连襟出来单干,短短三四年,一家人年收入突破200万元。王先生相形见绌,一度拥有的自豪感荡然无存,他变得焦虑起来,身边的朋友一个比一个有钱,自己俨然穷困潦倒,成了“上流社会边缘人士”。

  网上谈兵

  释义:指那些在网上看了教学视频后,觉得也就是那样,自己也能做到的人,结果大多是一看就会,一学就废。

  对着教学视频学吉他,没学几周就放弃了

  “90后”小王住育秀里,接触新事物时,都有浓厚兴趣,总想一口气学到手。不过,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常常是理论一大堆,一上手就蒙了。

  前段时间,小王迷上了弹吉他,认为那就是6根琴弦来回拨弄而已。每天晚饭后,他都会对照着教学视频练习,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像个民谣歌手。但很快,小王的房间不再飘出断断续续的琴声。一问,小王回答:“弹吉他太难了,手指起茧不说,学了几个星期,一首简单的曲子也学不会。”那把新买的吉他,已经被他“束之高阁”,琴盒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为了提高篮球技术,小王还常常在网上看教学视频。每次看到球员们华丽流畅的动作后,他总会脱口而出:“这也不难嘛!”但一到实际操作,他发现比想象的难多了——球员们看似轻巧的动作,实际需要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千百次的练习。

   服务员型朋友

  释义:指极具服务品格的朋友。

  朋友聚会吃小龙虾,都由他动手剥好壳

  “吃烤肉时肉他烤,吃火锅时菜他涮,吃‘麻小’时壳他扒,吃串串时串他拿。”看到“服务员型朋友”一词,市民小杨感叹:“这不就是我的日常吗?”

  小杨大学毕业工作不久,朋友们都叫他“暖宝宝”。不久前,他在朋友圈晒出一张照片,上面是满满一盘去壳小龙虾,配文写道:“真想嫁给我自己,小龙虾剥成这样。”不少人给他留言:“当你朋友也太幸福了吧!”

  小杨说,他当天和朋友一起去吃饭,小龙虾上桌后,他就叫朋友们不用动手了,他来帮大家剥。他拿来一个大盘子,一边和朋友们聊天,一边剥小龙虾。不到半小时,他就把两斤40多只小龙虾去壳,并整整齐齐摆放在盘子里。

  “和他一起吃小龙虾不用动手,真的是VIP级待遇啊!”小杨的朋友汝汝说,在日常生活中,小杨是一个细心又热心的人,能帮的忙他绝不推脱,拿外卖、跑腿等活,他也会主动承担。和朋友出游时,他的包里常备一个插线板,以防充电时插头不够,或是插头太远了手机够不着。

   编剧式观影

  释义:指那些看剧一点都不介意被剧透甚至自己搜剧情介绍的人,必须时刻掌控剧情发展不允许任何情节出乎自己的意料。

  影片已结束,观众起身后给他一个白眼

  家住湖滨北路的萧先生平时对戏剧很感兴趣,从传统京剧、歌仔戏到现代先锋话剧、电影等,每次观看之前,他都会仔细看一下简介,了解主要剧情发展,有时还会去找看过的朋友问“女主角后来怎么样了”,久而久之好像就摸透了各种编剧的“命脉”,还经常边看边跟人聊剧情。

  前不久,徐峥主演的电影《幕后玩家》上映,萧先生很喜欢徐峥演的电影,就和妻子一起去看。不过,无论是电影宣传片还是剧情简介,都没将核心内容透露出来,他就边看边跟妻子说他对剧情的预判。电影进行到一半时,最终的“反一号”还没出来,这时萧先生跟妻子说:“那个财经记者就是幕后主使者,按照年龄推算,他应该是前面某某的儿子。”结局和萧先生说的一模一样。影片一结束,坐在前排的观众起身给了萧先生一个白眼,萧先生说:“估计他们听了我的现场剧透,有点烦了,但至少证明我的判断一点问题都没有。”

厦门方言常用词(朋友圈新版流行词盘点)(1)

   蚊爱

  释义: 一种蚊子对某类人群的特殊感情,明明几个人坐在一起,但是蚊子不咬别人就咬你,只咬你。

  住酒店夜晚被蚊子咬醒,室友却说没影响

  都说O型血最招蚊子,家住在金湖一里的赵先生说,即使血型说不靠谱,O型血的他也能证明自己是被蚊子“偏爱”的人。

  最近几天,赵先生到外地出差。入住的酒店背后是一座山,树木茂密,赵先生的房间在后排,紧挨山林。“整个晚上都能听到各种虫子的叫声,蚊子不知道怎么就潜入房间,我彻底成了蚊子的‘美食’了。”赵先生说,他睡得正香,被蚊子生生咬醒。第二天,他说起这事时,同住的室友一脸淡定,说一点都没被蚊子影响,睡得很好。

  赵先生说,他很早就知道自己被蚊子“偏爱”。夏天晚上睡觉时,虽然开着空调、支着蚊帐,他还是会故意不盖好被子。万一有蚊子“突破”蚊帐,他就“牺牲”自己,把蚊子吸引来,让年幼的小孩不受蚊子袭扰。“发现有几次,蚊子真的跑进蚊帐,我手上腿上被咬了几处,小孩没被咬。”对此,赵先生感到很自豪。

   万能好运绝缘体

  释义:指这样一群人:抽奖抽不到、恋爱谈不上、睡觉睡不着、学习学不好、游戏菜到爆。

  好不容易中奖一次,人却不在场被剥夺资格

  从事文字工作的阮先生很受朋友欢迎,除了为人处事得当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无论什么抽奖,获奖都与他“绝缘”。每年中秋博饼时,就会有朋友跟他开玩笑:“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有一次,阮先生和朋友一同去参加某汽车品牌举办的年会,现场有抽奖环节。吃饭时,阮先生跟朋友说:“抽奖估计与我没啥关系了,一会我有事先走。”结果,抽取二等奖时,阮先生被抽出来,主持人请他上台领奖,朋友马上打电话给他。阮先生感觉很意外,问能不能代领。朋友上台向主持人说明情况,但主持人很礼貌地表示:“这个奖不能代领,我们只好再抽一次。”

  阮先生事后对朋友说:“算了,我就没那种命,还是踏踏实实地干活好了。”

  一望无际

  释义:一眼过去,看不到发际线。

  嫌疑人发际线特征太明显,抓捕队员一眼认出

  杨某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看不到发际线,正是这“一望无际”,让警方最终将他捉拿归案。

  今年3月下旬,杨某双在加州商业广场停车场连续作案,用解码器偷了三辆车上的财物。民警调取监控,杨某双的图像被传到抓捕队员的微信中,标注的最大特征是超高发际线。一名队员说,他身高1.7米,和杨某双一样高,但平视过去,还以为杨某双秃顶。

  两个月后,杨某双出现在会展中心停车场时,被抓捕队员小苏注意到,最终被抓获。杨某双说,虽然他知道自己的头顶特征明显,但没想到会被抓捕队员牢记两个月。而队员们说,即使杨某双消失再久,只要看到这“一望无际”,都会把他想起来。

  地域拖油瓶

  释义:放在厦门,指不会游泳、不爱海鲜、不怎么去鼓浪屿的厦门人。

厦门方言常用词(朋友圈新版流行词盘点)(2)

  浴后神经紊乱

  释义:指人在洗浴后会出现自我迷恋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会发自内心地感觉自己非常好看,并对着镜子不停观赏。该症状会在大约一小时后自动消失。

厦门方言常用词(朋友圈新版流行词盘点)(3)

  工作CD

  释义:指开始工作前所需要的大量蓄力冷却时间。工作十分钟,CD一小时。(注:CD指游戏中物品或技能的冷却时间。)

厦门方言常用词(朋友圈新版流行词盘点)(4)

  万能杠律

  释义:杠界定律,指杠精们只要想杠,就没有他们杠不出的角度。

  快消品

  释义:指购买后总会很快消失不见的物品,例如指甲刀、发卡等物。

   回光返照式友情

  释义:有这样一种朋友,不联系时两个人像病得连手指都动不了一样,一旦联系起来恨不得把这辈子的话全都说完。

   汗牛冲动

  释义:被挤得满头大汗的上海黄牛很冲动,形容见过世面的人见到更大世面后的无奈与震惊。

   老鹿蹒跚

  释义:指部分“90后”看到喜欢的人后的心理活动。不同于少男少女恋爱时的小鹿乱撞,他们在经历一段又一段恋爱后,对爱情的渴望没有以前那么强烈,来了就来了,不来也罢。

  以茶会友

  释义:当代年轻人交友的一种方式,指以奶茶为诱饵,将万年不出门的朋友从家里拉出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