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最强六把刀(细数水浒各种刀)


水浒最强六把刀(细数水浒各种刀)(1)

读罢《水浒》,品味“矛锤弓驽铳,鞭锏剑链挝;斧铖并戈技,牌棒与枪杈”,十八般兵器里偏偏不见了“刀”,难道刀就那么不值一提?还是另有原因?

其实,宋代刀枪仍为装备军队的主要兵器,《水浒》中的刀堪称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什么解腕尖刀、蓼叶尖刀、劈风刀、青龙刀、偃月刀、雁翎刀、扫帚刀、腰刀、飞刀、大杆刀、朴刀、钩刀、大滚刀,还有八尺火龙刀、三尖两刃四窍八环刀,大小长短不下十多种。尽管它们大多取材于明代,却也反映出宋代兵器纷繁庞杂的历史事实。可见十八般兵器当中不提刀,并非宋元军队中的刀不值一提,大概是出于口诀字数的限制。

水浒最强六把刀(细数水浒各种刀)(2)

水浒两口宝刀

至于宝刀,实乃刀中的精品。若非天子御赐(详见水浒83回),必为传世家宝,极其珍贵而无从购得。《水浒传》中刻意描写了两口宝刀。第七回中林冲街头偶遇一刃,但见:“清光夺目,冷气侵人。远看如玉沼春冰,近看似琼台瑞雪。花纹密布,如丰城狱内飞来;紫气横空,似楚昭梦中收得。太阿巨阙应难比,莫邪干将亦等闲。”林冲接刀在手,看后吃了一惊,失口道:“好刀!”买下这口刀后,“林冲(又)把这口刀翻来复去看了一回,喝彩道:‘端的好把刀!’”于是喜不自禁、爱不释手,“当晚不落手看了一夜,夜间挂在壁上。未等天明,又去看那刀。”心里还一个劲地合计:“高太尉府中一口宝刀,胡乱不肯教人看。我几番借看,也不肯将出来。今日我也买了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试。”岂不知得手即是祸端,占了便宜偏中诡计,这正是高太尉为他特设的圈套!从此,林冲的命运便无法自控地跌入了人生的低谷。

水浒最强六把刀(细数水浒各种刀)(3)

《水浒传》林冲买刀

第二口宝刀为杨志祖上所传。它“须不是店上卖的白铁刀”可以比拟的。何以见得?无愧杨志自诩:“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若不是走失了花石纲,又急于官复原职将所有的金银财物耗尽,谁肯将传家之宝轻易插标变卖?恰巧“没毛大虫”牛二“协助”,杨志挥刀剁铜(钱),吹毛断发,最后以牛二不惜以身试刀将这段故事推向高潮。

水浒最强六把刀(细数水浒各种刀)(4)

牛二“挥起右手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嗓根上搠个正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可见杨志祖上所传,的确是名不虚传的利刃。怎奈奸臣当道,朝政腐败,社会混乱,以至英雄无用武之地,反被黑暗吞没。有人说,杨家祖上以杨家枪名扬天下,却不曾听说杨家的刀法有名。这大概正是“那口刀没官人库”的原因所致吧!(上见12回)

武松的戒刀

论刀法,武松的技艺堪称一流。“血溅鸳鸯楼”,武松孤身潜入都监府,同时开销三个敌手。“说时迟,那时快,蒋门神急要挣扎时,武松早落一刀”,当即“转身回过刀”,砍翻张都监,起手推去张团练掷来飞椅,“赶入去,一刀先剁下头来”。武松一垫步两进脚,一劈二砍三挥刀,前后纵横,左右交织,干净利落地结束了战斗(31回)。

水浒最强六把刀(细数水浒各种刀)(5)

《水浒传》中的武松形象

又31回中,武松得张青、孙二娘夫妇馈赠,腰挎两把沙鱼皮鞘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装扮成行者形象。作者借孙二娘之口言明此刀“好处”:“这刀如常半夜里呜啸的响。”武松获此宝刀如虎添翼,是所谓“戒刀两口,擎来杀气横秋”。为了进一步阐释这两口戒刀的威力,以及武松施展双刀的本领,作者又着意安排了武松于蜈蚣岭上试刀、祭刀、比刀的场景。只见“那先生手抡着两口宝剑,竟奔武行者”。武松大笑,“便去鞘里,再拔出那口戒刀,抡起双戒刀来,迎那先生。两个就月明之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两口剑寒光闪闪,双戒刀冷气森森。斗了良久,浑如飞凤迎鸾;战不多时,好似角鹰拿兔。”一种特定的环境和特殊的氛围里,两人上演了一出双剑对双刀的精彩表演。真的是“剑走青,刀走黑;剑似飞凤,刀如猛虎”啊!武松的功底如其所言,“我的本事,不要箱儿里去取,正是挠着我痒处”,却可惜那飞天蜈蚣的武艺稍逊风骚。“当时两个斗了十数合,那先生被武行者卖个破绽,让那先生两口剑斫将入来,被武行者转过身来,看得真切,只一戒刀,那先生的头,滚落在一边,尸首倒在石上(32回)”。梁山泊聚义后,双舞戒刀的武松与手挥禅杖的鲁智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战斗整体,两人并肩作战,所向披靡,屡建功勋。正是“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对双刀

绰号唤做“一丈青”的扈三娘,“使两口日月双刀,马上刀法了得”,巾帼不让须眉。似乎施耐庵也格外偏爱了这位俊俏女将,63回一首《念奴娇》赞之曰“玉手纤纤,双持宝刀……谩驰宝刀当前,霜刃如风,要把官兵斩获”。48回中她纵马抡刀,战欧鹏铁枪,斗邓飞铁链,生擒王矮虎。对阵马麟,两个都会使双刀,马上相迎着,正如这“风飘玉屑,雪撒琼花”。这组男女搭配的“对双刀”,只见刀光不见人,惊险刺激扣人心弦,就连义军首领“宋江看得眼也花了”——明明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恶斗,却为何表述得那样优雅清秀、耐人寻味,你能不慨叹这种大家手笔吗?!

水浒最强六把刀(细数水浒各种刀)(6)

劈风神刀

方腊手下有一员名唤石宝的大将,“又能使一口宝刀,名为劈风刀,可以裁铜截铁,遮没三层铠甲,如劈风一般过去”(114回)。石宝纵马首战关胜,两个斗到二十余合,石宝拨回马便走,关胜急勒住马,也回本阵。原来“石宝刀法,不在关胜之下”(115回),独斗吕方、郭盛两枝画戟更无半分漏泄。日后战斗,石宝砍邓飞、劈鲍旭、剁马麟,力斩宋军数将。然而,作者记述石宝的战绩,并非有意渲染此人的武技何等高超绝伦,而是以生动的事例来说明灭敌寇所付出的惨重代价,从而反衬出梁山英雄不惜个人生命,前赴后继、为国损躯的“忠义”之举。

犹可赞英雄盖世、义勇过人的大刀关胜,“宝刀闪烁龙吞玉”;铁笛仙马麟的大滚刀,“百十人近他不得”;李应、项充的飞刀,“百步取人,百发百中,神出鬼没”;众位步下将的朴刀纵横交错、威风八面……真是挥刃格格如法,举手件件称奇,各式刀更是珠联璧合、相映生辉。再看:阵营里“青龙刀、偃月刀,纷纷似雪”,战场上“刀对刀,进万刀寒光”。犹如构成了一个刀的世界,刀的海洋。

109回中叙述的一段文字,形象逼真,生动感人,却为主要流传于山东等地的传统对练套路“单刀战枪”留下了一段无与伦比的解说词——“枪破刀,刀如劈脑而来,枪必钓鱼而应;刀如下发而起,枪必绰地而迎。刀如倒拖而回,枪必裙拦而守。刀解枪,枪如刺心而来,刀用五花以御;枪如点睛而来,刀用探马以格。”

水浒最强六把刀(细数水浒各种刀)(7)

如果斗胆评论一下《水浒》,鄙意以为,《水浒》之高,高就高在人物形象的高大而又贴近生活;《水浒》之雅,雅就雅在语言的朴实无华,虚拟、夸张又无做作之感;《水浒》之美,美就美在故事的圆活完整;《水浒》之妙,妙就妙在艺术的真实。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武术技艺和武技审美能力,那就请不时翻开《水浒》慢慢品咂品咂吧!

本文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王开文

责任编辑:出河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