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与蔺相如的结局是怎样的(世人皆知负荆请罪)

廉颇与蔺相如的结局是怎样的(世人皆知负荆请罪)(1)

历史的长河中,岁月的流逝下,古代文人将相数不胜数,亦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与典籍。而现在常用的成语也是一样,例如负荆请罪、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背后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提到“负荆请罪”,就离不开战国七雄里的赵国,更离不开与这个词语有关的两个名人——廉颇和蔺相如。

廉颇瞧不起同时期的蔺相如家境贫寒,但其却凭着在渑池上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博得赵王的喜欢,并且自己还要屈居其下,这让廉颇大为恼火,于是处处刁难蔺相如,但蔺相如考虑到国家大事,以德报怨,最终廉颇醒悟后主动赤膊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两人最后和好,为了赵国的发展各自努力。故事是美好的,那么故事里的廉颇和蔺相如最后的下场又是如何呢?

廉颇与蔺相如的结局是怎样的(世人皆知负荆请罪)(2)

文相陨落

自从廉颇和蔺相如和好以来,廉颇多次取得赫赫战功,蔺相如也极力辅佐君王,这一文一武默契地坚守着赵国,也深得当时赵惠文王的信任。但花无百日红,赵国这将近二十年的平静,终被打破。赵惠文王三十三年,赵惠文王卒,赵孝成王继位。这个时候,秦孝公已经接受了范雎的策略,准备和周边国家交好,另一方面发兵去攻打远方的国家。

赵孝成王继位的第四年,秦军派军攻打隶属于韩国的上党之地,韩国派来支援的军队被秦军截堵,上党之地的守军眼看支援无望,于是负责驻守上党的冯亭,便想借助赵国的力量抗衡秦军,主动奉献上党给赵,将祸水东引。于是,秦赵两国关于上党的归属,展开了殊死搏斗。

廉颇与蔺相如的结局是怎样的(世人皆知负荆请罪)(3)

此时,赵国大将赵奢已去世,相国蔺相如也病榻缠身,平原君赵胜建议唯有廉颇还可当此重任。于是赵王派赵胜去接收上党,同时派遣廉颇率队驻扎长平,以防秦军来犯。赵国的做法,惹恼了秦国,秦国顺理成章地出兵攻打赵国,此番战役,便是军事史上声名赫赫的长平之战。

赵军迎战数次,但都铩羽而归,廉颇查看地形后,命令士兵固守营垒,按照廉颇的想法,应该以逸待劳,拖垮秦军。所以即便秦军如何挑衅,赵兵都守城不出。但这样的做法惹怒了赵孝成王,赵王认为廉颇这种做法完全是因为懦弱,惧怕秦军的勇猛,于是多次派人训斥廉颇。

廉颇与蔺相如的结局是怎样的(世人皆知负荆请罪)(4)

但是廉颇之所以这样做,是有他自己的考虑的——守城不出,可以折煞秦军来势匆匆的勇猛架势,然后等待赵兵进攻的有利时机,一举攻破秦军,并且,两军对垒,是需要大量粮草和后备物资的,而秦军远征千里,战线拉的很长,长此以往,这对秦军是很不利。但赵王没有考虑这些,只是一味地想让廉颇进攻。

恰逢这时,范雎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让赵王以为秦军怕那位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赵王随即就想派赵括去换下廉颇主将的位置,遭到了相国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反对,但奈何赵王心意已决,一意孤行,最终赵国惨败,赵括也被乱箭射死。

廉颇与蔺相如的结局是怎样的(世人皆知负荆请罪)(5)

长平之战时,蔺相如就已经病重,战后一年,便撒手人寰。面对家国将亡,自己却什么都不能做,想必,他去世时心里一定非常难受,这样一位文相的陨落,后世之人又该何等叹息。

英雄末路

蔺相如死后的十几年,战国形势风起云涌,相对于蔺相如,廉颇可谓是见证了赵国的衰败和落魄。

廉颇去世时已经八十多的高龄,不要说在当时的战国后期,就是在如今,也是高寿。可是这样一位征战半生的骁勇将军,也不免落得英雄末路、遗憾离世的下场。长平之战后,赵国的青壮年基本都去世了,赵国的国都也被秦军围堵将近一年,差一点就国破家亡。最后在楚、魏两国的帮助下,秦军撤退。

廉颇与蔺相如的结局是怎样的(世人皆知负荆请罪)(6)

此后五年,赵国还算安稳,但鼠目寸光的燕王却想趁着赵国没恢复过来的时候,吞并赵国的城池。赵孝成王终于看清廉颇的重要性,于是让廉颇率军抵抗燕兵。

事实证明,姜还是老的辣,即使赵国不复当年的强盛,廉颇依旧带兵完胜燕军,并且胁迫燕国割让城池求和。廉颇因此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不仅如此,七十多岁的廉颇还大破魏军,实在可以称得上是赵国的中流砥柱。

廉颇与蔺相如的结局是怎样的(世人皆知负荆请罪)(7)

但老王逝世,新王悼襄王立,新王便让廉颇交出手中兵权,并且指定乐乘上位,赵孝成王和赵悼襄王一而再再而三排斥廉颇的做法,彻底惹恼了廉颇,他迁怒于乐乘,乐乘兵败逃回赵国,但廉颇也付出了代价,只能以耄耋之年离开故土赵国,去往他乡大梁。魏王虽然给了廉颇一席遮风避雨的屋舍,但因赵魏两国也一直摩擦不断,因此魏王并不敢信任和重用廉颇。

此时,秦军多次突击赵国,赵国不敌,悼襄王后知后觉地认清了廉颇的军事才能,有意召回廉颇,于是差人去大梁会见廉颇。

廉颇与蔺相如的结局是怎样的(世人皆知负荆请罪)(8)

不过廉颇的死对头不想让廉颇回国,便重金暗示使者说假话,廉颇见到赵国来人之后,特意表明自己威武不减当年,且还可为国效忠,但使臣回来后,隐瞒了实情,只表明廉颇太老了,于是赵王便不再提让廉颇回国之事。

不过即使廉颇年事已高,但威名犹在,魏国不敢用廉颇。楚国却想让廉颇为自己效力,便悄悄差人迎接廉颇来到楚国,但廉颇没什么突出的贡献,他心里始终牵挂着故土,可是故国彻底的放弃了他,郁郁寡欢的廉颇,最后终是客死他乡。廉颇死后,赵国又撑了二十多年便被秦国灭亡。

廉颇与蔺相如的结局是怎样的(世人皆知负荆请罪)(9)

结语

廉颇死在了远离故乡几千里的楚国,蔺相如死在了故土,二位英雄,生前虽然暂时阻挡了历史的车轮,但奈何肉体凡胎,终究不及大势所趋的大一统。作为臣子,他们上不愧于君、下不愧于民。

白驹过隙,后世之人也只能从史料中,去窥见那个年代风华正茂的他们,在诗词中歌颂他们的忠贞之心,在心中逐渐勾勒出他们高大的身影,去仰望、去叹息这对文臣将相。廉、蔺二位,虽然最后他们都不免遗憾退场,但他们以过人的智谋、胆量和特有的人格魅力,在史书上深深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