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十三太保各地人特点(江苏十三太保之)

你们知道南京为什么叫徽京吗?300多年前,安徽和江苏原本是一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安徽从江苏分了出去。但是安徽不像江苏那么家大业大,辖区连个像样的办公地点都找不到,于是把省政府留在南京蹭吃蹭喝近百年。南京因此会有徽京一说,至今仍被调侃为安徽省会。

江苏十三太保各地人特点(江苏十三太保之)(1)

国内存在感低的省会不少,首位度低的省会也很多,但是像南京这样被省内赶去隔壁安徽做省会的,估计只有一个。2021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批复通过,江苏有42区入选,安徽也有四个城市入选,面积加起来比江苏42区还要大。其中滁州和马鞍山距离南京不到50公里,由于距离太近,南京甚至把地铁规划到这两个城市,南京带动皖东发展可谓不留余力,这无疑更加坐实了徽京一说。

江苏十三太保各地人特点(江苏十三太保之)(2)

当然,徽京只是江苏省内对南京的一种调侃,背后其实是江苏各市对南京领导能力的质疑。苏南离南京越近,发展越差。苏北长期是江苏交通洼地,南京位于江苏西南角,这可能是我国离省界最近的省会。苏锡常一心向东,苏北又鞭长莫及,南京有苦说不出。

建国初期,江苏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行署区和苏北行署区。现在江苏仍用这种划分方式来区分苏南和苏北。苏北的劣势在于旱涝灾害频发,航运不发达,港口资源少,无区域中心城市。苏南的优势在于平原条件优越,旱涝灾害很少,航运发达,靠近上海和南京,所以江苏把绝大部分的资源都给了苏南。苏南已不到27%的土地,聚集了45%的人口,创造了57%的经济。其中有苏州、南京、无锡三个万亿城市,常州一个准万亿城市。

江苏十三太保各地人特点(江苏十三太保之)(3)

苏北成为江苏的不发达地区,每当淮河流域暴发旱涝灾害,宿迁、淮安、扬州都要蜕一层皮,不少苏北的选择去苏南打工,但是去苏南的交通让人抓狂。2018年以前,除了徐州有京沪高铁经过,其他七个城市都没通高铁。相比之下,2010年沪宁城际通车,标志着苏南正式迈入高铁时代。此后几年,苏南又相继开通京沪宁杭以及宁安三条高铁,其中不同线的京沪高铁和沪宁城际简直羡慕死苏北人。

江苏十三太保各地人特点(江苏十三太保之)(4)

从2018年开始,苏北各市才逐渐开通高铁,不过泰州除外。江苏优先发展苏南没问题,但把苏北晾在一边这么久就不对了,苏北人民肯定是不服气的,一部分就发泄到省会身上,怪南京一碗水没有端平。经济发达的苏南,其内部也是有分歧,苏锡常镇越靠近上海,经济越发达,发展最差的镇江怪南京不带他,还想搞一体化,经济最发达的苏州原本就不服南京,现在还同意把上海第三机场放在南通,苏州更不待见南京。

物质上的差异还可以慢慢补救,但文化上的分歧却是很难消除。南京是四大古都之一,大部分时间不是做国都就是做省会,因此南京也是被战争摧残次数最多的城市之一。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天津陷落之战,南京十室九空,清廷只能从苏北、安徽、湖北、河南等地迁入移民,这些移民一度能站到南京乘70%的人口。民国时期,淮河易发生旱涝灾害,安徽人就往南。大量移民带来的结果是,南京的人文、饮食与苏南是有些差异的。比如南京主要讲江淮官话,苏锡常主要讲吴语,苏北的徐州和宿迁一带由于靠近中原,以讲中原官话为主。所以大家明白南京为什么在江苏省内不受待见了吧。

虽然苏州经济很强势,虽然苏北不认同南京,但南京六朝古都、时代都会的历史底蕴是很难被省内其他城市所超越的,城市标志、市民精神、市树、市花南京样样俱全。南京首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是三国时期。那年诸葛亮出使东吴,被南京的地势所折服,钟山龙盘,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受到启发的孙权将都城建在南京,即东吴之后,又先后由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在南京建都,前后共320余年,史称六朝。后来的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都曾建都南京。不过,诸葛亮的那句评语在明清两代才真正实现,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对南京城进行了大规模营建,城墙,城门和护城河是南京的第一道防线。

南京城最大的特点是其轮廓不是一个规则的形状,而是充分利用了秦淮河,中山,玄武等天然地形,让南京城防达到最佳的效果。南京城墙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城墙,至今仍保留城墙25公里。北京城墙被拆除后,数南京城墙标准最高。南京城一共13个城门,正门是中华门,又称翁城,中华门外临长干桥、内依镇、淮桥可以藏兵3000。

江苏十三太保各地人特点(江苏十三太保之)(5)

在降雨丰富的南方地区,秦淮河是城防的一大利器,玄武湖平时是游玩的场所,战时可作为水军训练基地。海拔448米的钟山更是侦察敌情、传递信息的战略高地。利用第一道防线外侧的小山丘,可建立南京城,第二道防线沿着江心洲、雨花台、青龙山、麒麟、仙林、幕府山一线,这就是当年清军江南大营为了封锁南京专门修建的防线。

江苏十三太保各地人特点(江苏十三太保之)(6)

我们把视角拉高,南京第三道防线就出来了,极牛首山、方山、青龙山、栖霞山、和北岸老山组成的防线,虽然不如关中平原、洛阳盆地那么完美,但已经是江淮地区最适合建都的地盘了。

江苏十三太保各地人特点(江苏十三太保之)(7)

南京的别称很多,前后有40多个。如金陵、建康、石头城、江宁、应天、天京等。其中健康、应天、江宁是人文最昌盛的时期。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有内河和外河之分,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现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展现的是明清两代的人文,如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江南五大名园之一的瞻园,园内是太平天国史专题博物馆,明代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私家花园白鹭洲。

江苏十三太保各地人特点(江苏十三太保之)(8)

如果要看六朝古都时期的秦淮河,那只能从杜牧所写的泊秦淮一诗中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并营建南京城,皇城和宫城。很可惜,明代皇宫和皇城没能像北京故宫那样保存下来。

清代,明皇城是八旗驻防之地。明故宫是将军都统的驻地。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后,明故宫建筑被拆去建洪秀全天王府。天京陷落之战,明故宫遭受毁灭性打击,如今只在核心区域留下明故宫遗址公园。太平天国天王府是在两江总督衙署的基础之上修建的,天京陷落后被清廷恢复为两江总督衙署,1948年改为国民政府总统府,也就是南京解放插旗的建筑,如今是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江苏十三太保各地人特点(江苏十三太保之)(9)

南京历史地位,省内无人能撼动,科教实力同样冠绝全省,别看南京高校数量只有51所,排全国第15名,但人家高校质量高,双一流,985、211大学超多。南京是国家三大高等教育中心之一,国家四大科研教育中心之一,主要有仙林、江宁、浦口三个大学城。一开始当我看到南京高校的分布时,有点羡慕那里的大学生。这些高校不是在繁华的市中心,就是在环境优美的钟山和玄武湖,特别是航大在明故宫里,东南大学在市政府对面,南大紧临紫峰大厦,后来才发现,这些大学并不在前面提到的三个大学城里。

江苏十三太保各地人特点(江苏十三太保之)(10)

仙林大学城远在钟山东面栖霞山南面,江宁大学城远在方山,浦口大学城远在长江对岸老山。建国以后,作为前朝首都,南京顺理成章成为直辖市,苏南、苏北行署区合并为江苏省后,南京才降为省会。上个世纪80年代后,南京先后做了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如今是长三角城市群26个成员中,唯一的特大城市。

江苏十三太保各地人特点(江苏十三太保之)(11)

#南京#​#安徽#​#江苏#​#徽京#​#江蘇十三太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