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邵阳新宁(我的家乡邵阳介绍)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邵阳,邵阳是一-座历史古城,西周召伯,甘棠布政;春秋白善,垒 土筑城,距今已有2500 余年了邵阳,旧名宝庆,位于湘中而偏西南北障雪峰之险,南屏五岭之秀,资水横贯,邵水交汇,盆地珠连,丘陵起伏自西汉置县,为郡为州为府,为一方之重镇北邻娄底,南界永州,上通云贵,下接长衡自古为交通要道,商埠中心,经济发达,文化昌明,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我的家乡邵阳新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我的家乡邵阳新宁(我的家乡邵阳介绍)

我的家乡邵阳新宁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邵阳,邵阳是一-座历史古城,西周召伯,甘棠布政;春秋白善,垒 土筑城,距今已有2500 余年了。邵阳,旧名宝庆,位于湘中而偏西南。北障雪峰之险,南屏五岭之秀,资水横贯,邵水交汇,盆地珠连,丘陵起伏。自西汉置县,为郡为州为府,为一方之重镇。北邻娄底,南界永州,上通云贵,下接长衡。自古为交通要道,商埠中心,经济发达,文化昌明。

邵阳现为省辖市,辖8县1市3区(即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新宁县、绥宁县、城步县、武冈市和大祥区、双清区、北塔区),人口740万,为湖南之最;面积2.1万 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其中市区面积为411 平方公里。邵阳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山奇水秀,资源丰富;民风纯厚,气候适宜;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完备。邵 阳属国家“西部大开发”、“中 部崛起”战略覆盖区,也是湖南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中心区域。

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即有先民栖息屯居。秦代,今境内分 属长沙郡及黔中郡。西汉初,始置昭陵县。吴宝鼎元年(266 年),分零陵郡北部都尉辖地置昭陵郡,治今城区,为境内建郡之始。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更昭陵为邵陵,移郡治于资江北岸。唐代设邵州,与邵阳县在今城区同城而治。宋崇宁五年(1106),分邵州西部置武冈军。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理宗赵晌登极,用年号命名曾领防御使的封地,升邵州为宝庆府,宝庆之名始于此。元代设宝庆、武冈2路。明初设宝庆,武冈2府,后降武冈为州。中华民国2年(1913年),废宝庆府,设宝庆县,境内各县隶湘江道:民国11年直隶于省。民国17年,宝庆县复名邵阳县。民国26年,在邵阳县城设置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设置湖南省邵阳区督察专员公署;同时建立邵阳市,隶邵阳县。11月,邵阳区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行政专员公署。翌年7月,邵阳市升格为县级市。1955年4月,邵阳区行政专员公署更名为邵阳专员公署。1968年2月,邵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邵阳专区改称邵阳地区。1977 年7月, 邵阳市升格为省辖市,仍由中共邵阳地委,地区革委会代管: 10月,分邵阳地区东北部置涟源地区。1980年元月,邵阳市山由省直隶。1986年元月,国务院批准撒销邵阳地区建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1994年3月,撤销武冈县建制,设置武冈市,武冈市由邵阳市代管。1995年,撒区并乡建镇,全市共辖8县1市3区。全 市有199个乡镇,80 个乡级镇,5819 个行政村。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25人,较全省平均密度高出38人。中、东部人口稠密,西南部山区人口稀疏。邵阳又是湖南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辖市,除汉族外,繁衍生息着苗、瑶、回、侗、土家、壮、仫佬、满、布依、拉枯、黎、彝、白等3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 族人口39,38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94%。建有1个苗族自治 县(城步苗族自治县),25 个民族乡。

邵阳境内山环水复,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旅游资源丰富。 有被誉为“山水甲桂林”的丹霞地貌良山风景名胜区; 有八十里南山的江南草原风光;有全国七中二佛地之一的武冈云山;有原始次生林绥中黄桑自然保护区。市区有“双清秋月”、“龙 桥铁犀”、“六岭春色”,“余湖雷家” 、“神滩晚渡”、 “山 寺晓钟”、“洛阳仙洞” 、“白云樵隐” 、“岳平云顶”, “桃洞流香”等“宝庆十二景”,多点缀于资江两岸,环布市区。由双清公园、水府庙小游园和东塔公园连缀而成的城区风景区,兼有人工之美和自然之秀。市郊附近的溶洞亦为奇观,构造奇特,兼有地下暗流,风趣万千。近几年,来邵阳旅游、考察的中外客商和游人与日俱增。

邵阳境内辟有新宁良山、城步南山、武冈云山、新邵白水洞等风景区,60多个旅游景点。全国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的武冈云山历来香火鼎盛。有两华耸翠、一瀑飞涛、仙桥横汉、杏坞藏春等10景,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被辟为国家森林公园。城步南山象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湘西南边睡,芳草如茵,牛羊成群,既具北国草原的雄浑,又不失江南草山的灵秀,为回归绿色旅游的最佳生态环境。新宁良山系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集奇峰、幽 谷、碧水、丹崖于一体,方圆达100 平方公里,紫霞洞曲径通幽,骆驼峰高耸入云,牛鼻寨的“天下第一巷”鬼斧神工,堪称“亚洲第一”的仙人桥浑然天成。登八角寨远眺,群峰幽谷,丹崖秀水,尽收眼底;泛舟扶夷水上,澄江如练蜿蜒于百里画廊。全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至此油然感慨:“一线天梯惊煞人,幽谷深处净无尘;新宁别有奇峰在,不让武陵独占春。

邵阳更是一方人文荟革之区。“衣冠王化染,耕凿古风同”。邵阳开化甚早,民风淳厚,智慧勤劳,尚武崇文,文明绵远,代有才人。唐代胡曾,工诗味史;车氏一家,才俊满门;清代魏源,倡师夷制夷之说;民元蔡婿,有护国倒袁之勋。比及民国,志士接踵。御外侮而谋解放,表国平沙场献身;求真理而竞自由,尹如圭血写春秋。他们都是邵阳人杰,千古风流,民族精英。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作主,百废俱兴。中国共产党领导,艰苦创业,改旧貌而换新颜;移风易俗,建文明而树新风。彩图重绘,山河一新,沦桑巨变,欣欣向荣。际此改革开放,更是千帆竞发,城乡经济飞腾,悠悠古城,百业勃兴。

境内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各类地貌兼有,大体是“七分山地两分田,一分水、路和庄园”。1990年,全市土地总面积3131.4万亩, 其中耕地639. 19万亩,居全省第二位:耕地中有水田430.28万亩。除盛产水稻、杂粮外,经济作物和传统土特产品种繁多。宝庆苡米、陡岭烟叶、龙牙百合、武冈铜鹅、雪峰蜜桔、新宁脐橙、邵东黄花、隆回辣椒等久负盛名,黄声省内外:茶叶、西瓜、黄豆、花生、生姜、大蒜、兰麻、蚕桑、甘族、药材等出产颇丰。柑桔、黄花莱、苡米等作物产量为全省之冠;烤烟产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市被定为湖南省的山丘经济开发区。邵阳位于南岭山脉、雪峰山脉与云贵高原余脉三大植物区系交会地带,是湖南四大林区之一,高等植物有245科,792属,2826种。其中用材林树种210种,以杉木、马尾松和阔叶用材 林为大宗。经济林树种432 种,楠竹、油茶、油桐、漆树、板栗、乌柏、白蜡树、山苍子树等成片分布。受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60种,一级保护的银杉,二级保护的资源冷杉、银杏、钟尊木、连香树、鹅掌揪、香果树、水青树、蓖子三尖杉等,为国内特有的孑遗树种。城步沙角洞的银杉群落,新宁、城步的资源冷杉群落,绥宁黄桑的长苞铁杉群落,是研究江南地域古生物学的活标本。茂密的森林是野生动物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繁衍场所, 境内有野生脊椎动物397 种,分属5纲,33目,102科。受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金钱豹、云豹、华南虎、水鹿、黄腹雉角、红腹锦鸡、電、大鲵等36种。已建立绥宁黄桑、武冈云山、新宁舜皇山和紫云、万峰山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一批县 级自然保护区。190年,全市林地面积为18.88 万亩,活立木 总蓄积量达2843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42.7%。其中绥宁 县活立木蓄积量1050 万立方米,人均32.94立方米,森林覆益率为67.7 %,均居全省各县之首,有“神奇的绿洲”之誉。长期以来,境内除盛产木材、楠竹、茶油、桐油、生漆等大宗林产品外,松脂、玉兰片、白蜡、五倍子、山苍子油、棕片、竹麻等林副产品行销省内外。境内不仅有莽莽林海,而且有茫茫草山。 草山草场有114.04 万亩,连片分布10万亩以上的有城步南山、 十万古田和新宁黄金3处,1^-10 万亩的有56处。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境是江南有名的山地草原区,其中八十里大南山,总面积23万亩,已建设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现代化山地牧场,是全省的种畜牧草良种繁育基地和奶肉牛商品基地。

境内矿产资源较为富足,已发现的矿藏有煤、铁、锰、钨、锑、金、银、铅、锌、硫铁、石膏、大理石、辉绿岩、优质石灰岩等74种。矿藏地有644处,其中大型矿床23处,中型矿床33处,小型矿床61处。非金属矿藏蕴藏量大,品位高。石膏矿 远景储量4.4 亿吨,工业储量1.229 亿吨,储量、产量均居全省各地州市前列,邵东县是全国八大石膏矿产地之一。优质石灰岩矿、大理石矿为省内优势矿种;硫铁矿、冰洲石矿、优质白云岩 矿在省内享有盛名。煤矿工业储量1.417 亿吨,远景储量1.447亿吨。金属矿藏比较集中地分布于隆回、新邵、邵东、新宁等县。 境内河川水系发育,水城面积为111.9 万亩,多年平均水资 源总量为168.3 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157.44 亿立方米。 人均占有水资源2749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44. 73万 千瓦,可开发利用量68.77 万千瓦。水能资源集中分布于西南部城步、绥宁等山区县。根据国家、湖南省产业发展政策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店“十一五”期间,邵阳市工业产业重点扶持有比较优势的机冶、食品、造纸工业;巩固发展有一定基础的纺织、化工、建材工业;着力培育现代中药、电子材料等新兴产业。以60家重点企业为依托,以20种(类)拳头产品为纽带,以100个重点项目为载体,实现工业快速发展。一是重点扶持有比较优势的机冶、食品、造纸工业。二是巩固发展有-一定基础的纺织、化工、建材工业。三是着力培育现代中药、电子等新兴产业。经过“十一五”发展,使邵阳市工业基本形成几个有特色、有实力的支柱行业。到2010年末,以上八大行业规划投入185亿元,工业总产值要达到500亿元左右,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6%。重点行业及重点企业的集中度大大提高。全市要着重支持6)家重点企业,使之在未来5年期间登上不同的台阶。到2010年,力争湖南三一汽车、邵东铝业、亚华南山、湘窑酒业、合力化纤、 邵东焦化、豫湘工贸7家企业产值达到10 亿元以上,其中1 ~ 2个企业达到20 ~ 30亿元;力争邵阳纺织机械公司、神风动力、省一纸板、多元印机、隆回湘丰纸业、绥宁联纸、宝兴科肥、 傻牛食品、长城水泥公司等18 家企业产值达到5亿元- -10 亿元;力争邵阳液压、邵阳恒远资江水电、辰州锑厂、山立水电、 通达汽零、华宝食品等35户企业工业产值达到1- -5亿元。对二十种(类)优势拳头产品要实行强化性调整,予以重点扶持, 即:纺织机械、印刷机械(含折页机)、 液压件(系统)、搅拌车、中小型水轮发电机组、神风发动机、奶制品、名优曲酒、罐头食品、纸及纸板、硝酸系列产品、精细化工产品、邻、对硝基氯苯系列、粘胶纤维、棉纺织品、长城水泥、锰系列产品、铝压延制品、丙戊酸系列、甾体激素等。(摘自《邵阳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点》)

近年来,随着四条高速公路不断建成投产,以及邵永铁路的建成营运,邵阳交通条件快速改善,通过铁路、高速公路和其它交通路网,东衔西接,连南通北,交通十分方便,物流非常顺畅,正发展成为湘中腹地新的交通枢纽,并跨入全国第二批交通枢纽 城市。境内有洛湛、湘黔、娄邵3条铁路; 320 、207 国道横贯全境,省道217线已全线改建为高等级公路,东接衡阳;上瑞高速穿境而过,邵阳至湘潭、长沙已实现全程高速,距长株潭经济圈1小时,距省会长沙核心经济圈2小时;邵怀高速公路已 与2007 年底建成通车,邵阳至常德、邵阳至永州、邵阳至衡阳 高速公路也相继陆续通车。邵衡高速通车后, 邵阳至广州行程仅6个小时,成为邵阳经济注入珠江三角洲新的黄金通道。宝庆科技工业园内骨干道路路网为二纵六横,邵阳大道为园区中轴线,两端与上瑞高速公路互通并南抵火车南站;财神路直达火车集装箱货运站(仅0.5公里)。张家界经新宁到桂林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经绥宁乐安的高速公路也通车。同时在十一五期改造国省道793.35公里,实现市到各县市全部通二级以上公路。“十一五”末,所有县市区通高速公路或高速公路连接线、市到各县市二级以上公路相连、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显着提高,建成畅通高效的“三横六纵一连”主骨架路网,实现各县市一小时上高速、两小时到市区的目标。

邵阳的现代工业,是在传统手工业的基础上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西汉时,境内即有冶炼铜、铁,烧制陶器、砖瓦等产业。唐代,出现淘金、采银的工场。南宋时期,造纸业、刻书业已有一定规模。至清代,宝庆府城雕板刻书业较为兴隆,有刻书坊20多家,与长沙、茶陵、永州并称为湖南四大书城。清乾隆年间,境内手工造纸发展到3000余户,集中于龙山、滩头、六都寨等地,土纸产量一度占当时全省总产量的75%,宝庆成为湖南三大造纸基地之一。同治年间,宝庆南乡一带有钢坊20多家,年产钢万余担,行销长沙、汉口及豫、甘、晋、冀等省。宝庆东乡牛马司及南乡九公桥等地多处采煤,年销出境约300万担。民国初期,境内手工业继续发展。造纸、采煤、冶炼等产业长盛不衰,土布、针织、染坊、笔墨制造、皮件加工、制革、竹刻、石雕等行业发展较快。民国14年(1925,宝庆县城左氏管弦室雕创的翻簧付則荷叶花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银质奖章。民国15年,刘重成倡议集股兴办的宝庆光明电灯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为境内第一家官商合办的工业企业,标志着邵阳现代工业的萌y以后,境内各县均创办由地方政府投资的平民工厂,邵阳县城和继创办宝光玻璃厂、息罗面粉公司等工业企业,然而现代工业发 展举步维艰。民?5 年,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署长、邑人蒋廷毆利用联合国善后救济物资.在邵阳建立乡村工业示范组(后改处),下辖水泥厂、硫酸厂、自来水厂、肥料厂、机械厂、汽车修理部等10个小型企业,虽然规模不大,设备不新,产品质量不高,却是邵阳现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恶性通货膨胀,洋货充斥市场,个体手工业纷纷破产,私营工业 也处于萧条状态。1949 年,境内工矿企业200余家,工业总产值1312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一建立,就着手恢复生产,先后将邵阳乡村工业示范处和9个煤矿收归国有,组建国营资江土矿公司,发展生产。并积极扶助与改造私营企业和个体手工业,将宝庆光明电灯公司、惠罗面粉公司和宝光玻璃厂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在市区建立一批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与此同时,市区还从山东、上海及省内衡阳引进技术和人才,相继办起邵阳造纸厂、制.革厂、和平钢笔厂、资江烟厂、汽车修理厂等地方国营企业;境 内各县也兴建了一批工业企业。至1957年,境内工业企业有645 家,工业总产值达8114万元。1958 年开展“大跃进”运动,根据“以钢铁为中心,迅速发展工业”的精神,大办钢铁,大办工业。境内工业企业膨胀发展到1720家,其中市区248家。市区和各县在盲目冒进中办起的5家钢铁企业和490多家机械、农机、农具等工厂,后来由于设备、技术和原材料跟不上,大部分停办。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境内一方面积极调整工业布局,关停并转了一批企业;一方面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改造设备,修旧利废,克服各种困难,发展地方工业。至1965年,境内工业企业为552 家,工业产值1.1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4.5%, 奠定境内工业发展的基础。

1965年秋起,境内被国家定为“三线”建设地区,先后有17家大中型企业和两个工业研究所定点邵阳。国家对境内“三线”建设中的工业投资达3.48亿元,其项目涉及机械、冶金、轻纺、化工、电子、军工、建材、能源等行业。境内各级党政领导和工业主管部门抓住这一机遇,调整工业建设规划,保证“三线”建设项目尽快竣工投产。相继建成邵阳第二纺织机械厂、湖南印刷机器厂、邵阳液压件厂、湖南汽车制造厂、湖南第一纸板厂、中南制药厂、邵阳纺织厂、邵阳合成洗涤剂厂、红日机械厂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这些企业,有的规模之大,设备之新,在全国、全省同行业中堪称第一流。这些大中型企业的建成,迅速改变境内地方工业以小型为主的格局,工业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门类趋于齐全,配套和综合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也改善了市区的工业布局,在原有小江湖、龙须塘工业区基础上,开辟城东、城西、江北等新工业区。随着大中型企业的新建,从北京、上海、郑州等地引进一批优秀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提高了企业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水平。此期间,尽管有“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干扰和破坏,造成严重的损失。但是境内现代工业规模初步形成,工业生产在动乱中仍有发展。至1978年,境内工业企业达1718家,其中市区297家。工业产值达8.7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5.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境内工业步入稳步发展时期,改 革开放给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时期,一 方面对原有工业企 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挖潜革新;一方面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企业领导体制,推行厂长负贵制和经营承包责任制,并采取联营、协作、引进技术和科技成果、产品扩散及在沿海开设经济技术信息窗口等措施,开屣横向经济联系,发展工业经济。同时还断建你阳市热电厂、市毛纺厂、市化纤厂等一批现代化工业企业。1990年。全市乡以上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达2181家,其中市区482家。工业总产值达28.74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3.46%,实现由传统农业为主的区域经济向现代工业为主的城市经济的转变。

境内以山丘区为主的多样化地脱,农、林、牧、副、渔自然布局层次明显,具有发展立体农业的良好条件。

秦汉之际,中原农业技术即传入境内。晋代始产茶叶,在今城步山区出现最早的人工营造的杉木林。唐宋时期,境内粮食生产发展到“稻粟再熟”,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柑桔、香橡、桃、李、梨等多种水果巳开始培植栽种。清初,朝廷重农垦荒。至清末,境内水稻品种发展到59个,经济作物有257种,蔬莱类有84种。茶叶成为大宗产品,武冈云山茶、邵阳桂丁茶、城步长安虫茶被列为贡品。苡米、龙牙百合、黄花、辣椒、靛蓝等经济作物发展亦快。畜牧水产养殖品种日渐增多。木材、生漆、桐油等.林产品经资江、巫水大量外运,销往省内外。但终因山多人多田少水旱灾害频繁以及封建生产关系的制约,长期以来粮食产量低,民不数食,野有饿殍。民国建立后,境内始有官方设置的华中区农业推广繁殖站,县实验农业推广所、林务办事处等机构,开展推广良种,植桐、植棉等农、林技术活动。亦出现私人创办的园艺场,3引种温州蜜桔、脐橙,发展生产。然而,由于封建土地关系的桌域,地处街部干早走廊灾荒肆虐,加上战火绵延的影响,境内农业耕作粗放,技术落后,产量低下,发展缓慢。至1949年,粮食总产量只有62.83万吨,农业总产值3.92亿元;人均产粮203公斤,人均产值仅126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迅速组织境内农民在征粮支前、剿匪反霸、减租退押的基础上,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实现“耕者有其田”的重大社会变革,生产力获得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1952年,境内开始组织农民互助合作,开展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是年境内最早的水库一武冈傅家冲、城口冲及洞口棉花塘3座水库建成受益。同时,组 织农民改良土壤,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复种指数。1953 年始种双季稻。以后逐年大面积推广,通过引进技术、良种,施用农 药、化肥,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956 年,95.6%的农户加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已经“组织起来”的农民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长达100余天的夏秋连旱,扩大秋冬种作物,开展多种经营,自力更生度过灾年。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在抗御自然灾害,发展生产上显示明显的优越性。1958年秋,境内所有高级社并入“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这种“一大二公”的体制,严重脱离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加上当时盛行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干部特殊凤和“共产风”,挫伤群众的生产积极性。60年代初,根据中共中央“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纠正“人民公社化” 时期“左”的错误,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境内农村经济逐渐复苏。60年代至70年代,境内粮食生产自单季稻改双季稻后,又通过高杆改矮杆、常规稻改杂交稻等变革,全境粮食总产量 1965年突破100万吨,1978 年达到200万吨。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农村的兴起,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迅速铺开,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大圳灌区及隆回六都寨大型水库先后动工兴建。大圳灌区展布武冈、新宁、洞口、隆回、邵阳5县2680平方公里的土地 面积,设计灌溉面积达54.7万亩。自1964 年开始的各县杉木林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基地造林保存率在60%以上。城步、新宁、隆回3县被确定为湖南省百万亩用材林基地县。境内各县、区、社相继成立社队企业和农业机械管理机构。集体林场、猪场、园 艺场、农机站、兽医站发展迅速。1978 年,境内柑桔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邵东县成为全省第一个社队企业总收入过亿元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邵阳地、市委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调整农村生产关系,逐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发生巨大变化。1981年全面推行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山林、水面、畜牧养殖、乡镇企业及水利管理、植保等承包责任制也相继 出台。1983年,境内粮食总产量达258. 44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随后,又通过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进行以发展商品生产为中心的农村第二步改革,并在稳定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完善集体经济的双层经营,发展多样化的专业性经济联合。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引下,境内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的经济政策,合理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开发山丘经济,先后建成一-批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即邵东、邵阳、洞口、武冈的粮食生产基地;邵东、新邵、邵阳、洞口、隆回、武冈的生猪生产基地;城步、新宁的绵羊生产基地;郊区、洞口的早熟柑桔出口基地;新宁的脐橙出口基地;隆回、洞口、武冈、邵东的茶叶生产基地。在林业生产上,实行封山育林、飞机播种造林、人工造林、全民义务植树“四个轮子”一齐转。新邵县步入全省第一批消灭宜林荒山县行列,绥宁、城步、新宁、洞口则建成初具规模的全省用材林基地县;并新建林业部和省联营的城步国营林场速生丰产林商品材基地和绥宁、洞口、 新宁、城步等县的乡村速 生丰产林基地及丘陵区国外松基地。190年,全市农业总户值达65亿元,粮食总产量为20万吨,经济作物总产量31.02万吨,其中柑桔总产量10.94 万吨;生猪出栏335.92万头,大牲畜存栏65.73万头,水产品总产量34085吨。柑桔总产、大牲畜存栏名列全省各地州市之首。农产品商品率达41.5%,逐步实现由自给半自給性的白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传统的、单一的粮猪型经济向现代的、多层次的综合经营型经济转化,立体农业开发初具规模。乡镇企业发展到96799家,从业37.82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12%。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8.69亿元。不仅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也是邵阳工业的一支重要方面军。至1990年,全市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7万多处,其 中水库1256座,总库容量13. 768亿立方米,有大中型水库28座;塘坝26.47万处,水轮泵站736处,机械排灌固定站4793处,电力提灌站3413处,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灌溉系统,蓄、引、 提总水量达27.42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382. 7万亩,为1949 年的1. 66倍;旱涝保收面积265.83万亩,为1949年的6.04倍。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4.55万千瓦。全市还建成水电站1045处,装机14-01万千瓦。城步、绥宁已建设成为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新宁、洞口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众多的水利水电工程如颗颗璀璨的明珠,星罗棋布于境内的山涧溪谷,田园阡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全市的农业生产条件。

以上所有内容来自收集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