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记者走乡村带你遇见美(新春走基层穿越400年)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1月11日,宿迁新盛街开街,焕新重生,烟火回归。

棕色雕花窗棂、斑驳的青石板、古色古香老字号和年轻时尚潮牌店……经历“修旧如旧”,拥有400年历史的新盛街“华丽变身”,集文化体验、美食休闲、艺术展览、商业购物于一体,活力绽放。

新春走基层记者走乡村带你遇见美(新春走基层穿越400年)(1)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老街是成长发展印记,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开街首日,350米的街巷吸引众多游客和市民纷涌而来,交汇点记者随着人流一起,沉浸式感受这条老街的厚重历史和潮流新生。

沿着新盛街牌坊,踩着石板,由西向东路进入,各种明清时期院落风格设计的店铺林立两边。在这里,记者感受到百年老街和现代都市相交相融。

新春走基层记者走乡村带你遇见美(新春走基层穿越400年)(2)

转角遇见百年老店——徐家裁缝店。该店原为四合院式,“金”字梁,是一座清代建筑,棕色木门和古朴屋瓦诉说着悠久历史,高挂的红灯笼则增添了一份现代气息。店内如今主要售卖毛衣、棉衣等女士成衣,听店主介绍,原先老店以制作旗袍出名。

老街坊周田在新盛街居住了40多年,“徐家裁缝店很有名,听长辈们说,民国时期制作的中山装还因样式新、质量好,深得十里八乡人们的喜爱。”

新春走基层记者走乡村带你遇见美(新春走基层穿越400年)(3)

新盛街明清仿古建筑群隐于闹市中,可潮流、古韵和文化,一样都不少。据新盛街文化街区保护项目设计经理蓝峰介绍,新盛街改造在细节上保持原有生态和文化味儿,与历史景点相互呼应,形成对当地文化统一又有深度的“活态传承”。除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历史街区同时开辟一些老物件主题展览馆、非遗文化馆等,丰富老街文化展示平台,置身其中,可以感受着潮流与古韵带来的双重文化冲击。

新春走基层记者走乡村带你遇见美(新春走基层穿越400年)(4)

财神庙、灶君庙、吴光新故居、古渠遗址纪念馆……新盛街导览图上展示的旧址,满满都是宿迁人的回忆。

带着对老街的思念,市民张训中回到老街,来看看全新的新盛街。“吴光新故居这一片保留得很不错,这里有我太多的童年记忆。”张训中以前就住在吴光新故居后面的巷子里,“走进小巷子,看着雕花窗,摸着厚实的木门和铜黄色的门环,满眼都是老街记忆,感觉像回到了儿时的家,很温馨,希望这条承载着乡愁的老街越来越好。”

新春走基层记者走乡村带你遇见美(新春走基层穿越400年)(5)

炙烤、拉伸、旋钮、定型……今年41岁的谢志强在新盛街制作水晶琉璃工艺品,“我小时候住在新盛街的机床厂宿舍四栋,娘娘庙前的有一棵老椿树,那是我和小伙伴最喜欢玩耍的地方。”

阳光照射在飞龙、兔子、花篮等形态各异的琉璃作品上,流光溢彩、变幻瑰丽。如今,谢志强对焕然一新的新盛街有了新期待,“20年前,我在马陵夜市露天摆摊卖手艺,如今,在古色古香的建筑里继续做着钟爱的老手艺。琉璃不会因为时光流逝而失色,作为市级非遗传承人,我相信自己也能将传统手艺越做越好。”

新春走基层记者走乡村带你遇见美(新春走基层穿越400年)(6)

“以前的新盛街破旧脏乱,现在政府重新修缮之后,面貌焕然一新。”老宿迁人赵强在新盛街开了一家小酒馆,供老街坊们一起娱乐。用他的话说,改造后的新盛街新环境让他这个老街坊感受到了政府的“用心”和“用力”,“用心打造出这么好的环境,用力保存了老街的历史文化。”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史伟

编辑: 孙旭晖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