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故事经典语句(于成龙智破两桩奇案)

故事:于成龙智破两盗案

一次,巡抚于成龙巡行到高邮,恰好有个大户人家的女儿要出嫁,丰厚的嫁妆放在一所空屋中,谁知当天夜里,墙壁竟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凿出个大窟窿,嫁妆不翼而飞。

这家人报案后,高邮太守火速前往,观察良久,毫无办法,只得摇头叹息。

于成龙知道后,便令人关闭四门,但不禁人出行,并宣告百姓,即将开始全城搜查,请各户白日里至少留一人在家,除非寻到嫁妆方休。

宣告完毕后,于成龙又密告守城军吏:留意这两天多次出城的人,但有,只管抓起来。

不久,守城军吏便押解来两人。但这两人轻装简行,没有任何行李包裹,来到于成龙面前,便大呼“冤枉”。

于成龙不紧不慢,令左右把两人的衣服脱下来,结果发现,他们贴肉穿的,竟是女子的衣服!叫来那位失窃的大户人家一认,果然是丢掉的嫁妆!两人这才俯首认罪。

原来,听到于成龙下令搜查后,这两人害怕被查到贼赃,于是便利用四门不禁人出行的“漏洞”,多次贴肉携带“嫁妆”,一次次转移赃物,这才被抓了个正着。

于成龙故事经典语句(于成龙智破两桩奇案)(1)

又说,早年于成龙担任县官的时候,有一次到邻县公出。清晨,他来到城外,看到几个人抬着一个木床,床上躺着一位病人,这病人蒙着大被,头上梳着头簪着钗,显然是个女子,这几个男子,还时不时将手揣进被子里,好像怕病人的被子漏风一样。往前走了不久,还停下来歇息,又换人抬了继续往前走。

于成龙观察良久,便令下属跟随这群人,看他们到哪里去,并且趁机打听抬的是什么人,下属去后,一一问得明白,回来告诉于成龙:床上抬的是他们的妹子,现今病危,送到婆家去,在前面村子里有两个男子将她迎进去了。

于成龙听后,一边令人去继续跟踪那伙人,听令行事,一边打听,最近邻县是不是有人被抢劫或失窃。

邻县县官拍着胸脯回答:本县绝无抢劫或失窃的事情发生。

当时,上级考核极严,下属害怕被上司知道自己治下不够“清平”,所以对百姓更严,致使人人自危,上下都避讳“强盗”二字,甚至有人被杀,也不敢说出真相。

于成龙秘访的人回来后,报告果然有一家富户,被人抢劫,户主还被人虐杀至死,于成龙便叫来富户的儿子,问他情况,谁知富户的儿子矢口否认,告诉于成龙自己家中一切正常。

于成龙便安抚说:不用害怕,我已经将抢劫你们家的盗贼捕捉来了,你认一认。

那位富户的儿子,至此才大声呼冤,指认盗贼,满面泪流,希望于成龙能够为其报仇雪恨。

于成龙便把那群盗贼押来,先查问那个“病妇”,最终,这位妇女供认不讳。原来,她本是青楼中的歌女,那天,那伙盗贼抢劫了不少金银财宝,到她房里商量销赃事宜,决定用这样的方法,转移到他们的窝点再行瓜分。

经过审讯,这伙盗贼供认不讳。大家都佩服于成龙断案如神。

于成龙故事经典语句(于成龙智破两桩奇案)(2)

后来有人问于成龙是怎么发现这伙人有问题的?

于成龙笑道:这很容易理解,只是大家没有细心观察而已。哪有年轻的病妇躺着还带妆的?更不能让人把手伸进被子里,且这伙男子看着强壮,怎么抬个病妇还这么嘘嘘大喘、不断换人?显然被子里有沉重之物,再有,倘若真是病重的妇人,到家后必然是女眷迎接,怎么会是两个男子接待呢,由此可见,此事必有蹊跷,所以我断定他们十有八九是伙歹人。

笔记:蒲松龄点睛一笔道出深意

此为《聊斋志异·卷九》中《于中丞》的故事(看过《大宋提刑官》的人,或许对后一则故事并不陌生,因为宋慈也曾“破”过此案;其故事的取材,或许便是来源于此,《大宋提刑官》中多个小故事,均可在《聊斋志异》中找到原型,可见好故事流传之广)。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多与鬼神妖怪有关,这则故事却只是讲于成龙断案如神的两个小故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其实《聊斋》的故事,绝不仅仅只是鬼怪热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才是其最重要的主旨之一。

于成龙故事经典语句(于成龙智破两桩奇案)(3)

所以,我们经常在其中看到一些贪官的故事,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或嘲弄,又有一些清官的故事,作者进行了热烈的赞扬和褒奖,显然,从这两则故事中,蒲松龄对于成龙断案英明的事迹充满了赞扬之情。

这恰恰说明,当时冤假错案之多,令人不寒而栗。人民渴望一个像“于中丞”这样断案如神的好官、清官,来扫清狱治,还百姓以清白。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什么封建社会时期,大家会对包拯、狄仁杰、施公等人,念念不忘,关于他们的故事,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神乎其技,直到今天依然为人津津乐道!

另外,在后一则故事中,还有一点重要“曲笔”,显然是蒲松龄的“深意”所在,让我们看到了这则故事不同寻常之处:即那个富户儿子的做法。

自己的家中遭盗,父亲被盗贼劫杀,本是天大的冤情,可来到于成龙面前,他第一反应,竟然是拒不承认,显然,他有比盗贼更害怕的事情,他怕什么?显然是害怕官司。书中原文说:

时功令严,上下讳盗,故即被盗贼劫杀,亦隐忍而不敢言。

这句话真是点睛之笔,《于中丞》这则故事,因有了这句话,而立马变得主旨鲜明。

于成龙故事经典语句(于成龙智破两桩奇案)(4)

当时,长官为了政绩,为了表现自己的治下“清平”,不惜瞒报一切,甚至发生了盗贼劫杀的事情,也是能压便压,这种病态的“指标”,无疑带给人们沉重的灾难,那些盗贼,也是抓到了县令主官的这根软肋,才敢如此肆无忌惮!

试想,富户家遭盗都不敢诉之官司,更何况是无钱无势的普通百姓呢?蒲松龄这比轻描淡写的背景交代,看似轻巧,实则寓意深远,这也是《聊斋志异》比平常“故事集”更有味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郭老的话,概括的极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