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壶鉴定方法图解(混血的宝壶暗藏玄机)

2017-11-13 06:3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俞吉吉 摄影 魏志阳

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相比于越窑,与其差不多时期出现的瓯窑的名气似乎小了不少。在瓯窑众多的传世器物中有一把宝壶,它造型修长挺拔,褐彩秀丽淡雅,集瓯窑青瓷的艺术精华于一身,又独具异域风情,也是目前瓯窑唯一一件国宝级文物。现在,它就在瓯窑的故乡温州。这一期,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件瓯窑烧出来的“混血”宝壶。

温州陶瓷界有一件广为称道的逸事。1995年5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来温鉴定珍贵文物,在一件青釉褐彩壶前,都被那独特清秀的造型和绚丽流畅的彩绘所吸引,连连赞叹:“太美了,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一致将其定为国宝级文物,并推荐参加下一届《中国文物精华展览》。

这件艺术珍品就是温州博物馆馆藏的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执壶,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这是一件怎样的瓯窑执壶,又何以获得如此之高的赞誉?

11月7日,记者在温州博物馆历史馆内见到了这件独具异国风情的宝壶,也听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温州博物馆党支部副书记伍显军讲起了它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

老铁壶鉴定方法图解(混血的宝壶暗藏玄机)(1)

走进位于博物馆展厅一楼,在讲述温州人文历史的常设展“温州人——一个生存与发展的故事”中,记者见到了这件被安放于独立展柜中的宝壶。

眼前的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执壶,通高25.1厘米,口径5.1厘米,底径7.5厘米,胎质灰白,坚硬致密。通体施淡灰绿色釉,匀净细腻、滋润光亮。

老铁壶鉴定方法图解(混血的宝壶暗藏玄机)(2)

盖呈宝塔形,双重口,盖面绘褐彩纹。壶口部较高,直壁。肩饰弦纹一道。腹呈椭圆形,在腹上部对称压印四道竖凹纹,形似瓜棱。底足外撇内凹。流细长弯曲。腹部纹饰特别,绘的是褐彩蕨草纹。整个器型瘦长清秀,颇具古波斯银器的造型特征。

伍显军告诉记者,在瓷器装饰中采用蕨草作为题材的极为鲜见。蕨草,学名“蕨”,多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遍布于荒山野岭。仔细看这些纹饰,你会发现其中的不同。该壶整个腹部均绘以蕨草,虽题材单一,却处理得疏密有致,神韵自然。在靠近流和壶把的部位绘以茂密的蕨草,而两面宽阔之地仅画蕨草数株,纤纤而立,给人以疏朗清新之感。在色彩处理上,工匠先用黄绿色釉画出草茎,再以淡褐色釉在茎上点缀羽状复叶。叶呈褐色,枝干呈褐绿色,浓淡相宜,相映成趣。经高温焙烧后,由绿褐两色组成的蕨草映衬在浅绿淡雅的壶面上,色调和谐自然,足以赏心悦目。纵观整个画面,生机盎然的蕨草或亭亭玉立,或飘举摇曳,曼妙多姿,颇得写生之趣。瓷窑匠师那高超娴熟的绘彩技艺在此壶上得到充分反映。

老铁壶鉴定方法图解(混血的宝壶暗藏玄机)(3)

让记者最为吃惊的是,细长扁曲的壶把也暗藏玄机,把面模印缠枝花纹和联珠纹,再往上看,你会发现花纹之间竟然还印有“七何”二字。

这“七何”并非宝壶拥有者的名字。伍显军表示,“七何”可能是当时制作这件执壶的工匠留下的,而“七”应该是他在家中的排行。

在浙江早期瓷窑之中,越窑、瓯窑、婺州窑和德清窑都比较著名,产品各具特色。各窑出土或传世的精品不在少数,但是摘取国宝级文物桂冠的却是凤毛麟角。这件执壶是瓯窑的代表作品,也是迄今为止瓯窑仅有的一件国宝级文物。

那么,如此一件珍贵的宝壶是如何来到我们眼前的呢?它的身上还有未解之谜么?故事先要追溯到1983年。

老铁壶鉴定方法图解(混血的宝壶暗藏玄机)(4)

这件宝壶的出现是一次意外。

据伍显军介绍,这件瓯窑执壶是于1983年12月在温州西山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出土的,“当时,研究所正在进行土木建设,在一个露出来的土坑墓里,研究所的员工发现了这件执壶。等到文物工作者赶到后,他们便主动上交了”。这里也是西山窑址群的所在,分布着唐宋时期瓯窑的代表性窑址群。南从灰炉山起,北经雪山、正和堂、护国岭、乌岩头直至双桥村,窑址众多,曾出土大量瓷器。

老铁壶鉴定方法图解(混血的宝壶暗藏玄机)(5)

通过宝壶的纹饰和形态,它的年代被大致判定为五代至北宋年间。

温州制瓷历史悠久,瓯窑是我国最早的青瓷瓷窑之一。远古时期,今温州地域内大量生产和使用这种叫“瓯”的陶器,所以“瓯”又是温州的简称。东汉晚期,在长期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基础上,瓯窑工匠已能烧制出成熟青瓷。魏晋南北朝时期,瓯窑制瓷技术趋于成熟,并逐步达到繁盛,产品种类丰富,造型和装饰艺术独具风韵,与众不同的釉色风格已经形成,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缥瓷”。东晋杜毓《荈赋》中明确指出“器择陶拣,出自东瓯”。执壶为古代一种酒器。亦称“注子”,始见于唐代中期。宋代壶身多为瓜棱形,流、口及把等高,更为实用。

你或许会好奇,一把小小的酒壶何以摘得瓯窑之冠?

老铁壶鉴定方法图解(混血的宝壶暗藏玄机)(6)

在伍显军看来,这与其独特的褐彩纹饰不无关系。他表示,瓯窑的褐彩形态其实经历了从早期的点彩到南朝的长条状,从唐代的圆斑状再到五代至两宋时期的写实形式的演变,可以说是循序渐进、一脉相承,“这件执壶也是研究瓯窑褐彩演变发展的重要器物”。褐彩勾勒出来的这些花纹到底是一种什么植物呢?这个疑问一直困扰着古陶瓷的专家们,并一度引发争议。

老铁壶鉴定方法图解(混血的宝壶暗藏玄机)(7)

有专家认为,这件带有西亚风格的执壶上的挺拔的叶状纹饰,不是普通低矮的蕨草,而是椰枣树叶纹,而壶盖上的纹饰表达的可能就是椰枣树成熟的果实——成串的椰枣。在中国的瓷器上,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的椰枣树叶纹。椰枣树叶纹也是一种寓意深刻的装饰纹样,寄托着阿拉伯民族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美好未来的憧憬。此外,壶把模印的缠枝卷草花卉纹和联珠纹也是唐代丝织品常见的纹饰,受到波斯萨珊王朝艺术风格的影响。所以,这件瓯窑执壶可能也是瓯窑文化和波斯文化的一次交融。

那么,如此浓郁的异域特色是如何来到了当时的温州呢?这些神秘的花纹和宝壶与众不同的形态也迁出了蕴藏在其背后的另外一段历史和它的身世之谜。

老铁壶鉴定方法图解(混血的宝壶暗藏玄机)(8)

既然这把宝壶看起来独具异域风情,那么,这把宝壶到底是不是在温州烧制的呢?

答案是肯定的。伍显军表示,在永嘉坦头北宋窑址中曾出土与该壶造型相似壶盖、壶口标本。从该壶的胎质、釉色及彩绘特点看,该壶应为北宋时期温州一带瓷窑所产。

老铁壶鉴定方法图解(混血的宝壶暗藏玄机)(9)

既然是地道的瓯窑制品,为何会有如此浓郁的异域特点,是不是在北宋时的温州就有了远在万里之外的像古波斯金银器那样的舶来品,工匠仿制得到的呢?

伍显军表示,这就不得不说到“海上丝绸之路”在两宋时期的兴盛了。温州通江达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在唐代就已开通至日本、东南亚乃至中东地区的航线。北宋,温州城内设立了专门招待外商的“待贤”“容成”“来远”驿馆。南宋时专设市舶务,贸易频繁,青瓷、漆器、丝绸和印刷品在海外贸易中占有较大比例。

老铁壶鉴定方法图解(混血的宝壶暗藏玄机)(10)

他的猜测是,这件宝壶的主人可能是来自中亚等国的商人,他通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了当时的温州,并定制了这样一款瓯窑质地的宝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把宝壶留在了温州。所以,这件执壶很可能是“海上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物。

小小的瓯窑宝壶,构成了温州一度繁盛的对外交流和贸易历史画卷中的一角。它流芳溢彩,不但凝聚了瓯窑匠师们的聪明才智,而且艺术性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乐于接受外来文化的态度和当时温州人的审美意识。

老铁壶鉴定方法图解(混血的宝壶暗藏玄机)(11)

老铁壶鉴定方法图解(混血的宝壶暗藏玄机)(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