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拥抱特别的春天(春分一场春雨急)

春分拥抱特别的春天(春分一场春雨急)(1)

“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今天是今年的第四个节气——春分。

春分节气从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长短几乎相等,而且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春秋繁露》中记载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三候

一候玄鸟至

春分拥抱特别的春天(春分一场春雨急)(2)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宋)晏殊《浣溪沙》

“玄”指黑色,“玄鸟”就是燕子。春分时节,燕子如约归来筑巢。可是,人间却已经物是人非,唯有翩然而至的燕子提醒我们又是一年春。伤春之情不是莫名其妙的无病呻吟,而是喟叹年华易逝的无力与感伤。

二候雷乃发生

春分拥抱特别的春天(春分一场春雨急)(3)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清)张维屏《新雷》

雷声在春分后五日响起,阳气提振,天地为之震动。

三候始电

春分拥抱特别的春天(春分一场春雨急)(4)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唐)孟郊《春雨后》

再过五日,电闪雷鸣间春雨愈发声势浩大,不再是“天街小雨”,而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了。

春分习俗

春分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节日,古人会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祭日庆典。清代潘荣陛在风俗志《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道:“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春分拥抱特别的春天(春分一场春雨急)(5)

老百姓则会在春分这天会外出踏青、放风筝。

春分拥抱特别的春天(春分一场春雨急)(6)

中国自古就有“春分立蛋”的传统。据史料记载,这个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传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故很多地方都会举行立蛋比赛。

春分拥抱特别的春天(春分一场春雨急)(7)

春分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多吃一些养阳的食物,例如韭菜、菜花、油麦菜等。

春分拥抱特别的春天(春分一场春雨急)(8)

节气箴言

让心中的春天苏醒

文/于丹

后唐的冯延巳和李璟,一臣一主,在春天的水边有过一段有趣的问答。冯延巳作了一首词,词牌叫做《谒金门》,开头就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起笔很突兀,风起,但是春水不是大海,没有狂风之下的波澜,只是淡淡地起了皱纹。

就这句词,中主李璟开玩笑问他:“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水起了波纹,你个大男人,有你什么事啊?

冯延巳一笑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他说,我写得还不算好,不如陛下的“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在细雨中,守候在小楼上,长久的等待,彻夜的吹奏,以至于玉笙的声音都薄了、凉了,这种“痴”,我又怎样去比呢?有这样的心才有这样的洞察力,才有这样的笔触。

小的时候写作文,老师总是说我们观察得不好,用的意象不足,让我们去学古人。当时只知道照抄别人用过的意象,长大后才明白,我们远离的其实是一份精细的心情。

每到春来,还感受得到春意在心中的悸动吗?古人给我们留下这么多首春天的诗词,一点一点打开我们的心门,让我们的心都经历一次苏醒,我们才会恍然惊觉生命深处对光阴的柔情。

春天意识的苏醒,其实是人心中的一份春意荡漾,用春天里的那种女儿心情去看自己娇嫩的青春生命。

欧阳炯的《清平乐》写尽了一个少妇的春情。寥寥八句,连用十个“春”字。“春来街砌,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蒂,春燕舞随风势。春幡细缕春缯,春闺一点春灯。自是春心撩乱,非干春梦无凭。”

在诗词里面,一个字来回反复用,这是大忌。但在这里,八句里面连用十个“春”,读者不觉得累赘,也不觉着啰嗦,只会觉得满纸生春,扑面春风。

再看这首《清平乐》的下半阕,写的是春中少妇的心情。“春幡细缕春缯”,春幡是什么?是那些漂亮的女孩子和少妇去迎春的时候挂在柳树上或系在自己的簪子上的,用薄薄的、漂亮的丝绸做的窄长条的小旗。春缯指做春幡的又薄又细的丝织品。

也许这个巧手的少妇自己做了很多小春幡,想要系在簪子上迎接她的丈夫,让丈夫陪她游春。但是丈夫没有归来,她只有懒懒地把这些春幡扔在桌上。“春闺一点春灯”,在春国不眠之夜陪她的只有一盏灯。

梦里依稀见到爱人归来,醒来时心里失落中更添烦乱,于是终于明白,“自是春心撩乱,非干春梦无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恼人缭乱的不是春光,而是自己的一颗春心……

心里有花开,心里有发现,人的生命才蕴涵春色。读这样的诗,我们会感知到自己的生命中也有从未苏醒的春天。

很多人直至生命老去,他的春天也一直没有苏醒,在冬眠状态下走完了生命全部的历程。虽然经历了很多困顿、沧桑,有着很多的忧伤、惶惑、焦虑、悲苦,能对抗这一切的也只有忍辱负重。

或者愤世嫉俗,或者指斥命运的不公,但是这样的人从来不知道,生命中还有一种“春光”可以去抵抗外在的困顿挫折,可以给生命保鲜,让人在面对沉重时举重若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