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二次创业区规划(创新驱动活力足)

高新区二次创业区规划(创新驱动活力足)(1)

编者按

198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第一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由此成立。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6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了弘扬艰苦奋斗、推进改革、创新引领的高新区精神,总结宣传30年来各地涌现的高新区建设发展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国高新区事业更上一个台阶。@锐科技 特开设“高新区发展30年”专栏,将分期刊载各个国家高新区的工作经验,今天推出第三十二期——《创新驱动活力足 产业聚集环境优 南宁高新区“两手抓”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南宁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区。目前,园区拥有注册公司21131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2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56家,上市(挂牌)企业24家。近年来,南宁高新区先后获得“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国家级称号。

高新区二次创业区规划(创新驱动活力足)(2)

特色优势篇

两大平台

一、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及中关村管委会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南宁市与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于2015年12月17日在北京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项目在南宁高新区正式落地。2016年7月24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正式揭牌运营。

目前,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已经成为京桂两地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成功典范。2017年6月,国务院确定了全国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为核心的南宁高新区,成为广西首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基地定位:

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定位为面向东盟、辐射中南西南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科技中心、示范中心和服务中心,将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力量,推动双创服务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力参与,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的双创示范基地,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合作模式,激发南宁市创新创业活力,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

产业定位:

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的产业定位为三大领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以智能制造为内容,以科技服务为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以带动南宁高新区及南宁市新兴产业为延伸目标,强化研发成果应用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辐射带动生物健康、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打造以信息技术做支撑、以智能制造产业为主导、领军企业聚集的创新生态系统。目前,基地产业集聚形成规模。引进了一批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包括微软、以色列纳安丹吉、东软、中软、东华软件、滴滴出行、明匠智能等47家重点企业,入驻80家创新企业,累计入驻127家企业,入驻率达82%。

取得成效:

科研能力持续提升。培育捷佳润、慧云信息、特飞云天、七三科技、南宁慧视、讯丰科技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捷佳润1家广西瞪羚企业,累计取得知识产权和科技专利376项。

创新人才不断集聚。支持培育1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温标堂;与南宁市人社局共建南宁微软技术实践中心,培养1000多名创新信息技术人才;支持中软教育、同创三维等企业与3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累计培养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专业人才达5500名。

科技金融支撑加强。南宁明匠智能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5亿元,首期1亿元投入效果良好,第二期基金2.3亿元启动实施;中关村协同创新投资基金在南宁发起设立规模为4亿元的子基金,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广西南宁盛世高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南宁市工信委、南宁新技术产业建设开发总公司合作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南宁高新工业企业发展投资基金,重点投资南宁·中关村科技园的重大科技项目。

国际交流更加密切。截至目前,累计举办第四届中欧生命科学论坛、中国—以色列科技成果(南宁)交流转化中心揭牌仪式、广西—东盟创新合作交流会等11场国际交流合作活动,还成功推动中以成果转化交流中心、意大利推广中心等交流平台落户创新示范基地。

集聚带动中关村企业转移。截至2018年6月,中关村企业累计在广西设立分支机构920家,投资额总计151亿元。

高新区二次创业区规划(创新驱动活力足)(3)

二、南宁综合保税区

南宁综合保税区于2015年9月30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获批面积2.37平方公里,一期开发建设面积0.897平方公里,包括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监管作业区3个功能区。

产业定位:重点发展加工贸易、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以及相关的研发、维修、检测、展示、交易、中转、国际快件分拨和保税仓储等业态。

发展成效:经初步统计,2018年1至7月南宁综保区进出口总额5.59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额4.36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93亿美元)。

目前,园区内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约37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园区外已建成并交付使用1.3万平方米的公租房,正在继续推进5栋共计约1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建设,并加速推进邻里中心、商务中心、商品展示中心、学校等配套设施建设,为企业入驻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支持。

招商引资:截至今年7月底,48家企业正式入驻,其中围网内33家(加工贸易企业8家,保税物流企业9家,跨境电商企业2家,网络、货代和物流等服务性企业14家),围网外企业15家。

高新区二次创业区规划(创新驱动活力足)(4)

重点项目

一、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

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是广西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2018年1月24日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设立,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园区,并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

该项目规划面积约4273亩,分4个地块建设,建设期为5至8年。项目将建设物流组团、加工组团、信息金融组团、配套生活组团等四大功能组团和分拨中心、冷链中心、智慧供应链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四个重点项目,逐步形成以物流为基础,服务于制造、采购分销、零售的供应链,最终建设成为集物流、加工、信息、商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物流园。

今年以来,该项目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及南宁高新区高度重视和指导下,已完成项目意向选址、概念性发展规划批复、控规调整、合作协议签订等相关工作。项目一期已取得建设用地,并完成场地平整,目前正在进行园区展示馆建设及产业项目工程招投标、报建等前期工作,力争9月开工建设。

高新区二次创业区规划(创新驱动活力足)(5)

二、中国—东盟(南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截至今年7月底,累计有59家企业办理了南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接入备案手续,比去年底增加24家。其中电商企业39家,物流企业3家,支付企业8家,服务平台企业7家,报关企业2家,逐步形成产业集聚。

中国邮政东盟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项目2018年1—7月进出口业务量为621.65万件(国际邮件业务进出口总数为610.45万件,跨境电商直购进口业务实单试运营共计11.05万件,国际快件业务量1547件),进出口总货值3396.18万美元。

2018年7月,国务院新增设立南宁等一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推动园区跨境电商产业快速发展,8月16日,南宁高新区、河南保税集团、广西邮政公司三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合资组建公司共同运营中国—东盟(南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高新区二次创业区规划(创新驱动活力足)(6)

三大产业

南宁高新区紧紧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形成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包装物流为一体的较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体系。

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聚集了丰达电机、鸿盛达科技、胜美达电子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形成集设计、生产、包装、物流为一体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

生命健康方面:引进了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灵康赛诺科、凯普医学检验、金域检测等一批专业性的研发检测企业;拥有九州通、恒拓医药等专业医药物流企业,湾昊、标佳、培力(南宁)药业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智能制造方面:聚集了玉柴工程研究院、光电及精密机械产品检验中心等专业科研、检测单位;引进了上海明匠、哈工大机器人等智能制造领域的知名企业。

高新区二次创业区规划(创新驱动活力足)(7)

服务保障篇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飞速发展

优化政务环境 办事高效快捷

南宁高新区作为全国31个“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重点关注单位之一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确定的两个重点试点园区之一,今年4月2日,率先试点启动“证照分离”改革,制定出台方案,明确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工作节点。截至8月29日,园区已办理涉及“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共1017户,其中全面试行告知承诺制的68户,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办证难的问题,实现“准入即准营”。入驻企业投资项目从备案到施工许可证核发所需的承诺办结时限压缩至35个工作日,较之于全串联审批所需承诺办结时限118个工作日极大缩短。

此外,南宁高新区建立了重点企业“白名单”,为园区重点招商项目及规上企业开设绿色通道,实行审批事项办理一条龙,专人专窗办理,为园区重点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优化投资环境 助力企业落地

南宁高新区制定了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服务重点企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责任部门及项目跟踪人,切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一把手”工程,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第一政绩、第一责任、头等大事来推进落实。通过与海关部门通力协作,主动服务,建立机制,为落户园区的加贸企业量身打造通关服务,提供绿色通关渠道,切实为企业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2017年,东鹏饮料广西南宁生产基地落户南宁高新区。落户过程中,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投资协议的谈判及上会决策流程。项目签约后,安排一名部门领导全程协助企业办理工商注册、项目报建手续,提供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短短4个月时间内即完成从签约落地到土地招拍挂、土地平整、项目报建等相关建设前期工作,实现项目开工。今年7月,该基地实现投产,从拿地到投产,仅用一年时间。

优化服务环境 搭建人才平台

南宁高新区拥有充分的人才支撑体系。目前辖区内有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37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6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个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院士工作站,3个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13个市级人才小高地。目前园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9人;广西院士后备人选1人,“八桂学者”4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世纪十百千工程”人选13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8人。

同时,南宁高新区瞄准高端产业育才,扶持行业领军企业,哺育本土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王双飞创办公司至今,园区给予大力扶持,帮助公司发展为广西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形成产业集群育才,园区已形成信息、生物等多个产业集群,通过扶持宏智、鸿盛达等优势企业,吸引信息技术人才。想方设法解决企业招工难题,今年以来,园区多次组织专题精准招聘会,搭建招工服务平台,为多家园区企业提供人才对接。

优化融资环境 减轻企业负担

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南宁高新区通过注资南宁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1600万元,积极支持南宁市“4321”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协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南宁高新区通过财政补贴支持开展“创拓”计划,采用“信用担保+政府补贴”的方式,为园区重点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信用担保,提供融资服务规模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园区财政配套补贴资金不低于350万元,大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优化配套环境 提高幸福指数

今年以来,南宁高新区持续加大民生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各项民生支出稳步加快。

为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全面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今年以来,南宁高新区深入实施《南宁高新区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构建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格局。加大投入建设高新区直属幼儿园、心圩中心小学、高新初级中学等多所学校,为进驻园区的企业及人民群众提供完善的教育设施,助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为解决地铁口与辖区各单位、居民小区连通接驳问题,今年4月,南宁高新区专门定制的公交线路D11路、D12路正式开通运营,两条定制公交线路的运营填补了新际路北段、创兴路等路段的公交空白,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满足了园区单位最基本的工作及出行需求,提高了交通便利性。

高新区二次创业区规划(创新驱动活力足)(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