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1)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2)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

地学科普图书

图文| 刘强(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美编| 廖辞霏(天津师范大学)

作为一个地质学专业毕业并且从事了几年地学科普的人员,笔者在工作中也需要不断温习教科书、阅读科普书,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温故而知新”,做到更加博识和准确。

在从事地学科普工作中,笔者也经常会碰到一些非地学专业的人士,他们或通过交谈或通过留言,希望能给他们推荐一些好的地学科普图书。

但是,一个人的阅读量和知识面毕竟还是有限的,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图书,不可能都读过或者知晓。因此,本文仅仅根据笔者有限的阅读量,推荐读完之后觉得还不错的科普图书,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Part 01

地球演化综合类科普书

No.1 《地球与生命》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3)

《地球与生命》是2018年8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文并茂的地球与生命演化的科普书。全书共157页,分为三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回顾46亿年地球史”,将地球的历史压缩为一天24小时,以现在为起点(24:00),回顾到地球刚诞生时(00:00,即45.67亿年前)的重大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第二部分是“地球·生命史溯源”;第三部分是“最初的生命与进化的奥秘”。

这本书虽然篇幅不长,并且由于图片占了很大篇幅,因此文字并不是很多、很详细,但是对于构建一个45.6亿年以来的整体地球与生命演化框架还是非常有帮助的。不过建议阅读的时候从后(45.6亿年前)往前(现代)读,更有利建立演化框架。

这本书的原文估计是日本作者所写,《科学世界》编辑部进行翻译编辑的。不过据说这本书的印刷数量有限,现在不是很容易购买。

个人推荐指数:★★★★★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4)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5)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6)

No.2 《46亿年的奇迹:地球简史》

如果说《地球与生命》是一本高度概括、精炼的地球与生命演化科普书,那么《46亿年的奇迹:地球简史》则是一套大块头、很详细的地球演变、生命演化的丛书,它由50个主题组成,分为13个分册(冥古宙 太古宙一册;元古宙一册;显生宙的古生代分为三册;中生代分为3册;新生代分为5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7)

第册《7 显生宙 中生代2 》封面

书里的结构编排,按照国内知名的古生物科普专家冯伟民先生在“专家导读”里介绍的那样:每本书的栏目形式多样,以《地球史导航》为主线,辅以《地球博物志》《世界遗产长廊》《地球之谜》和《长知识!地球史问答》。该套丛书涉及地质学、古生物学、天文学、演化生物学、地理学等领域的各种知识。看完之后的确会补充完善很多知识点,是一套难得的地球和生命演化科普书。

这套丛书是日本朝日新闻出版编著的,2021年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翻译出版。因为是一套13册,所以价格不菲,打折后至少也要几百元(笔者购买时大约花了600多元),但是如果真想获得比较完整的46亿年地球演化知识,那么这么厚实而丰富的一套科普书还是值得购买的。

个人推荐指数:★★★★★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8)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9)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10)

以第册《7 显生宙 中生代2》为例,显示该册的目录

No.3《地球之美》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11)

《地球之美》是2017年6月由新星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地球简史类科普书。该书的第一作者是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帕特里克·德韦弗(Patrick De Wever),曾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法国地质学会主席。因此,本书的内容和质量都有保证。

该书也是选取了地球演化历史中一些重要的瞬间来进行科普介绍。从老(冥古宙)到新(2014年),再到未来(50亿年以后)。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12)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13)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14)

该书的典型排版模式:左页是简短的文字介绍,右页是相关的图片。其实如果从科普的角度来说,很多单一的主题都可以扩充为一篇丰富的科普文章。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15)

左页是文字简介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16)

右页是相关的图片

该书总页数是408页,拿在手里显得比较敦厚,虽然价格也不便宜(168元),但是翻完之后会觉得收获不小,物有所值。

个人推荐指数:★★★★★

No.4《运动:地球的生命密码》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17)

以上三本地球演化的科普书,基本上都是国外作者所写、国内翻译而成的。国内从事地球科学研究的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很少撰写原创性科普图书。2022年1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运动:地球的生命密码》是由我国著名的前寒武纪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翟明国院士领衔的一线杰出科研人员亲自撰写的科普书,它从头到尾都在讲述地球的“动”,讲述地球是活泼、充满生命力的。这本书不是一本单纯讲述知识的书籍,更多的是通过讲故事或场景再现的方式,让读者去了解每个发现背后的契机和原因。从作者队伍水平就可以保证这是一本高质量的地学科普书。

个人推荐指数:★★★★★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18)

Part 02

陨石类科普书

陨石是地外天体的碎片穿过大气层后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球的岩石样品,是人类直接认知太阳系天体珍贵稀有的实物标本。因为陨石相比地球上的岩石来说非常稀少,因此普通大众很难有机会见到或者摸到真正的陨石,从而对它们既感到神秘又感到陌生。

作为一个地学科普工作者,经常会遇到一些人发来照片或者拿着地球上的岩石来询问是不是陨石,但是几乎可以说99%以上都不是真正的陨石而是地球上的岩石。

此外,还有一些传播伪科学的人宣传陨石泡水喝有助于强身健体,身上挂着陨石会增加神秘的能量,各种坑蒙拐骗的说法不一而足。造成这些怪相的原因还是大众接触陨石比较少、科普工作亟需加强,因此从科普书、陨石实物两方面发力,应该有助于消解陨石的神秘感。

No.5《天外来客——陨石》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19)

《天外来客——陨石》是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徐伟彪研究员撰写的一本陨石方面的科普书,应该是目前市面上最专业的人员写的科普书。2015年11月第一版面世,书的内容包括“陨石简介”、“陨石的基本特征”、“如何鉴定陨石”、“中国陨石谱”、“国外陨石精品选”、“常见貌似陨石的地球样品”、“罗布泊猎陨”、“陨石的收藏”、“陨石价格的形成机制”等内容,其中有些章节是民间陨石猎人或者收藏者所写。2021年作者进行了修订,出版了第二版。

个人推荐指数:★★★★★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20)

No.6《陨石:户外搜寻与鉴定》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21)

《陨石:户外搜寻与鉴定》是2019年10月出版的一本译著,由陈宏毅和李世杰两位有陨石学专业背景的科研工作者翻译。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 古老的太阳系碎片;第二部分 陨石家族;第三部分 陨石的收集与分析。我国著名的天体地球化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为本书作序,认为该书是一本非常全面和实用的陨石工具书。

个人推荐指数:★★★★★

Part 03

海洋类科普书

地球是一个蓝色星球,这个蓝色主要源自海洋,海洋占有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因此认识海洋也是了解地球的必然之路。海洋方面的科普书非常多,在此仅列出笔者读过的、印象深刻的两三本。

No.7《深海浅说》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22)

汪品先院士是笔者非常尊重的一位前辈,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的教授,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专长是古海洋学和微体古生物学,主要研究气候演变和南海地质,其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国际国内都有重要影响力。老先生科研做得非常好,最近又非常热衷于科普,因此他写的科普书《深海浅说》,啥都不用说了,就一个字:棒!全书分为八章:第一章 初探深海大洋;第二章 发现海底是漏的;第三章 发现第二生物圈;第四章 海底在移动;第五章 解读深海档案;第六章 祸从海底来;第七章 深海藏宝;第八章 无风也起浪。

个人推荐指数:★★★★★

No.8《搏击沧海——地学革命风云录》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23)

《搏击沧海——地学革命风云录》并不仅仅是写海洋的科普书,而是一本板块构造理论提出和验证的科学史书。该书是国际著名的华裔地质学家许靖华教授用英文写作、他的学生何起祥翻译的。因为许靖华先生的文笔非常好,又是板块构造理论从提出到验证到传播的历史见证人,是“深海钻探计划”的许多重要航次的参加者和领导人,亲身经历了板块构造革命的全过程,所以这本书是笔者非常推崇的一本科普书。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篇 革命前夜1963-1968;第二篇 石破天惊1968-1973;第三篇 新的探索1973-1975;第四篇 新的火种1975-1983。

该书的中译本第一版是1985年由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取名《地学革命风云录》,出版2300册很快销售一空。20年后重新修订再版,取名《搏击沧海——地学革命风云录》,于2006年底正式出版。书是好书,但印数估计还是不够,而且过去十多年了,估计现在很难买到。但不管通过什么途径,笔者都强烈推荐阅读此书。

个人推荐指数:★★★★★

此外,许靖华先生写过很多科普书,很有意思,有空的话可以看看,比如《古海荒漠》、《气候创造历史》等。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24)

No.9《海洋:深水探秘》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25)

BBC科普三部曲包括《地球:行星的力量》、《海洋:深水探秘》和《生命:非常的世界》三本书,应该说这三本书买来读一读都是开卷有益的,毕竟BBC的科普做得是真用心、真好看。《海洋:深水探秘》是由BBC拍摄的海洋探索作品,由考古、探险、海洋、环保、生物、潜水等专家组成的一支阵容强大的科考队,对地球上的7大地区(地中海、大西洋、科特斯海、印度洋、红海、南冰洋、北冰洋)海洋的1000多处海底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度探索。本书配有150多幅实地拍摄图片,揭示了神秘的海洋景象。2017年4月出版了第一版,经济条件宽裕的话,三本书可以一起买。

个人推荐指数:★★★★

Part 04

矿物与岩石类科普书

人类生存的大自然,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土壤、岩石、大气、河流等。因此,认识岩石和矿物,基本上是所有人的共同需求。但是,目前已经国际矿物协会(IMA)官方认可的矿物就有5794种(2022年3月份更新的数据),而由矿物组成的岩石,其种类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至少也得上千种。这么多的矿物、岩石,即使是地质学家、矿物学家、岩石学家,也是不可能都认识的。因此,目前的岩石、矿物科普书,也就是介绍一些常见的或者漂亮的、有特点的、有故事的种类。仅仅依靠阅读矿物与岩石方面的科普书就想在野外认出很多的矿物和岩石不太现实,还是需要书本与实践相结合才行。个人看的这方面书不多,仅就看过的推荐两三本。

No.10《岩石与矿物》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26)

《自然珍藏图鉴图书》是国内出版时间比较早的一套图片类科普丛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笔者最开始阅读的有关矿物岩石方面的科普书大概就是这本《岩石与矿物》。该书的文字比较简洁、图片也比较清晰,对于认识了解矿物与岩石还是有帮助的,如果有实物配合,会更容易理解。

个人推荐指数:★★★★★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27)

No.11《矿物和岩石的识别》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28)

这本书是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物馆馆长的杨主明研究员写的,2016年5月出版。该书包括矿物、岩石和陨石三部分,共24个章节。第一章“认识矿物和岩石好处多”;第二章“矿物的名称和分类”;第三章“识别矿物的方法”;第四章“矿物的成因和产状”;第五章至第十八章是矿物的分类描述,介绍了270多种矿物;第十九章至第二十三章是岩石的分类和各类岩石的描述,介绍了50多种岩石;第二十四章简要介绍了陨石的分类和鉴定特征。该书包含400多幅矿物和岩石的照片,还有80多个“知识链接”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因为是矿物学专业的科研人员用中文所写,所以本书还是比较系统的。

个人推荐指数:★★★★★

No.12《神奇的矿物世界》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29)

《神奇的矿物世界》也是国内不多的原创科普书,第一作者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杨良锋教授,其他作者也基本上是地质博物馆内的专业人员,因此书里的图片非常漂亮。此外,这本书形式比较活泼,内容包括“吃住用行紧相随——身边的矿物”、“婀娜多姿谱神韵——优美的形貌”、“色彩斑斓竞争艳——绚丽的色泽”、“轻重软硬碎各异——神奇的特性(一)”、“电磁辐射显神威——神奇的特性(二)”和“神奇世界等你探——未知的领域”。书里还有二维码为读者提供了便捷的数字扩展阅读。

这本书相对而言比较新,是2019年3月出版的,如果非要挑个毛病,就是厚度不够,正文连图带文才107页,不过这个不影响这是一本有意思的科普书。

个人推荐指数:★★★★★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30)

Part 05

旅游地学/地貌景观

No.13《火山与火山岩景观》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31)

火山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一种地质现象和地貌景观,世界上很多优美的旅游景点就在火山区,比如美国的夏威夷、日本的富士山、韩国的济州岛、中国的长白山等。市面上各种火山方面的科普书也不少,难易程度不一、受众人群不同,但是基本上这些书都是国外作者所写、国内组织人员翻译的。真正由国内科研人员所写的火山科普书并不多见,尤其是将火山的专业术语与相应图片并列的书还是很少的。陶奎元老师是一位老前辈了,长期从事火山地质考察与研究,因此他出面写的《火山与火山岩景观》科普书,火山专业术语用中英文列出,兼具科学性与科普性,是进一步加强对火山地貌理解的科普书。该书2014年4月出版,如果还能买到的话,建议收藏一本平时可以翻翻。

个人推荐指数:★★★★★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32)

除了这本书以外,国内还有两位火山研究专家,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刘若新研究员和李霓研究员早期写过一本《火山与火山喷发》科普书。这本书篇幅不长,写得也很通俗易懂,但是因为出版的时间较早(2005年出版)、印数不大,估计现在已经很难买到了。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33)

No.14《瑰丽的地下艺术殿堂——中国溶洞之旅》

溶洞是岩溶地貌或喀斯特地貌(Karst)的一种,也是大众比较熟悉的旅游景点。在中国,溶洞众多,从南到北均有分布,特别是南方的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有很多知名的溶洞景区。进入溶洞,如果仅仅看看彩色灯光映照出来的奇形怪貌,再听听导游讲解一些神仙鬼怪故事,那半个小时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想知道那些挂在洞壁或洞顶、长在地面或水池中的次生碳酸盐到底叫什么、是怎么形成的,那就应该看看描写洞穴的科普书了。这方面的科普书似乎不多,相对而言,比较老一点儿的科普书,2009年第一版的《瑰丽的地下艺术殿堂——中国溶洞之旅》和2010年《瑰丽的地下艺术殿堂——中国溶洞之旅》(第二版)值得一读,作者吴胜明是知名的地学旅游科普作家,文笔很好,写得也比较通俗易懂,再加上书中配有一些精美的照片帮助理解,是认识洞穴次生堆积物、了解中国著名溶洞的参考书。

个人推荐指数:★★★★★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34)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35)

No.15《地质之美:经典地貌》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36)

本书是国内知名地学科普专家苏德辰研究员等于2017年出版的地貌景观介绍,包括“山岳冰川地貌”、“河流和湖泊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红层及丹霞地貌”和“火山地貌”等七大类地貌景观。文字比较简洁,重要的是图片非常漂亮,的确展现出了《地质之美:经典地貌》的美学和科学价值。

个人推荐指数:★★★★★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37)

No.16《走近地球之巅》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38)

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山峰,它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还是一座神山、一座攀登者梦寐以求希望证明自己的地球之巅,更重要的它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见证者。这个地球之巅到底怎么形成的、它经历了什么故事、攀登的历史如何、高程是怎么测量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走进地球之巅》中找到。这本2021年8月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科普书,虽然价格不便宜,但是内容和图片都值得收藏起来慢慢翻看。

个人推荐指数:★★★★★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39)

No.17《珠峰简史》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40)

如果想对珠穆朗玛峰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包括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它周边的民族、它的测量史、它的攀登历史等,那么找一本比较全面和综合的科普书就是刚需,而《珠峰简史》则是满足这一需求的书。该书作者是徐永清,曾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他是亲历珠峰复测全程的专业人员,文笔也很好,因此由他撰写的《珠峰简史》就值得推荐。

个人推荐指数:★★★★★

No.18《青藏光芒》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41)

前面两本书基本上都是聚焦于珠穆朗玛峰,但是青藏高原可太大了,远远不止一个珠峰。如果想对青藏高原的形成与演化有更深入的了解,那么我国著名的作家马丽华老师所著的厚厚一大本《青藏光芒》则是必读之书。这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展现青藏高原科考研究历程的纪实之作,可以看作是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的史书,是笔者非常推崇的一本巨著。

虽然马丽华老师不是专业的科研人员,但是她先把青藏高原各个学科的科考成果消化了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出来,即使是外行,看完也不会觉得有丝毫困难,相反,会有满满的收获。这本2018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和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600多页的书,体现了几代科学工作者书生报国、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情怀,无论是在什么场合,都是我非常推荐的一本书。

个人推荐指数:★★★★★★

No.19《地震与中国大陆形影相随》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4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也让“地震”成了中国人最为关注的话题。但是在当时,地震方面的科普书非常缺乏,大众想了解地震却苦于没有合适的书。《地震与中国大陆形影相随》是200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震科普书,作者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嵇少丞教授。该书是作者实地考察“5·12”地震灾区后撰写的,其目的是让中国人更多地、科学地、理性地认识地震,了解中国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成因,了解如何预防地震、抵抗地震,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生命,尤其强调城乡建筑抗震设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本书虽然已经有十多年了,但作为一个历史见证,还是值得一读的。

个人推荐指数:★★★★★

嵇少丞教授是一个多产的科普专家,他写了很多科普文章和科普书,包括《雕岩谷:大自然创造的美景奇观》、《地球的奥秘:岩石、地震与人的关系》等,感兴趣的可以搜一搜。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43)

Part 06

古生物/化石类科普书

古生物与化石,是科普图书的重要主题,国内外的科普书都非常多。中国的古生物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跟上了国际步伐,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都非常重视科普,撰写了很多的科普图书,基本上都有质量保证,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只推荐最近翻阅的几本,其他的古生物、化石方面的好书,可以参考每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普类)里的获奖书目,毕竟能得到国家层面的奖励,那质量肯定不用怀疑。

No.20《证据:90载化石传奇》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44)

这本2019年11月出版的科普书,是一本贺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90华诞的书(以该研究所的前身、原农商部地质调查所1929年成立的新生代研究室为起点计算),也是致敬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90年辉煌历史的书,该书从馆藏的24万件标本中精选不同时代的90件化石标本,呼应该所90年的发展历程。因此,这本书的用心良苦和用力之猛可以想象。有些标本还附有二维码,可以扫描观看专家解读视频,将古老的化石与现代科普手段相结合,实在是良心之作。

个人推荐指数:★★★★★

No.21《国家化石产地》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45)

中国的化石非常丰富,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热河生物群、澄江动物群等,但是中国到底有哪些知名的化石产地,可能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2019年6月出版的《国家化石产地》,是由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丽霞等人编著的一本综合性科普图书,一书在手,上述问题就可以轻易回答了。不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太平淡了,如果不翻看里面的内容,说不定就错过了。

个人推荐指数:★★★★

Part 07

地外天体类科普书

月球和火星,是人类目前为止探索最为深入的地外天体,也是大众比较关注的话题,这方面的科普书也比较多。

No.22《登陆火星:红色行星的极客进程》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46)

2020年,阿联酋、中国、美国先后发射了火星探测器,美国的“毅力号”火星车和中国的“祝融号”火星车先后登陆火星,这颗红色行星从未像现在这样举世瞩目。2021年2月出版的《登陆火星:红色行星的极客进程》虽然是一本译著,但翻译得很流畅,该书前面简单介绍了航天时代之前人类对火星的认知,后面以历次代表性的火星探索计划为线索,从飞掠到环绕到登陆,将一些重要的进展和发现呈现出来,是一本比较全面的火星探索科普书。

个人推荐指数:★★★★★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47)

Part 08

有关中国的科普书

中国的地学科普,除了老牌的科普杂志如《中国国家地理》之外,最近几年的新锐力量非“星球研究所”不可。虽然星球研究所只比我所在的科普公众号“中科院地质地球所”早一年创立,但是它的影响力和文章的质量让我自叹弗如,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2017年开始做地学科普的时候,最先联系交流的就是星球研究所的创始团队。自此,我与星球研究所的创始人耿华军相识,颇有“惺惺相惜”的感觉,短短几年时间很高兴看到星球研究所一骑绝尘、高歌猛进。2019年9月和2021年7月,星球研究所先后推出两本厚书《这里是中国》和《这里是中国2》,我也不过多介绍书的内容了,买,就行了!

No.23 24《这里是中国》 《这里是中国2》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48)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49)

《这里是中国》以广阔的地理视角和宏大的时间尺度,解读中国故事;以唯美的照片、专业的地图、深情的文字,描绘祖国山河,让读者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可以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以及充满希望的未来。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50)

《这里是中国2》以近代以来一百年为时间尺度,讲述现代化进程之下,中国的地理变迁和中国人的创造,呈现这个蓝色星球上伟大的地表塑造。具体什么内容,买来读一读,或者把“星球研究所”公众号上的文章读一读就知道了。

特别声明:由于时间和精力问题,再加上本人的阅读量有限,本文仅仅介绍了一小部分本人觉得值得推荐的科普书。这个推荐清单相比市面上可以检索到的科普书目录,肯定是冰山一角。很多书也许很好,只不过因为我没有读过,所以未做推荐。我也真诚地希望大家读了本文之后,可以将自己认为质量非常好的地学科普图书分享出来,让好的东西发挥更大的价值。以后有时间,我也可以再补充完善推荐清单。

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一位地学科普人推荐的地学科普图书(5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