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学习詹天佑什么精神(为何纪念詹天佑)

我们要学习詹天佑什么精神(为何纪念詹天佑)(1)

曾经小学课本教材上的詹天佑

今天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逝世101周年的日子。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因劳累过度,引发旧疾,在汉口仁济医院去世,终年58岁。临终前,他向身边人交待了三件事:一是要振奋发扬工程师学会活动,以兴国阜民;二是要慎选人才管理俄路,以扬国光;三是就款计工,唯力是视,脚踏实地建成汉粤川全路。并称,上述三事乃天佑未了之血忱,如得到国家采纳,则天佑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曰富、曰强,首赖工学。”这是詹天佑在《敬告青年工学家》中的疾呼。百年沧桑巨变,如今中国高铁领跑世界,“国民经济命脉”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跨越。从他主持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正式铁路京张铁路,到2019年智能京张高铁的诞生,将200多公里山川河流“浓缩”为50分钟,中国铁路之强,如詹天佑所愿。

詹天佑一生心系铁路事业,务实笃行,无私奉献,创设“竖井开凿法”和顺着山势的“人”字形线路,主持修建了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扬名中外。我们纪念詹天佑,是经念他那一心为公的家国情怀,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詹天佑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一介平民,老实本分,从不居功自傲。他求学规矩勤勉,做事严谨认真,事事亲力亲为。正是由于他身上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才让中国铁路让世界刮目相看。他的这种精神,也让一代一代的中国铁路人薪火相传。

我们要学习詹天佑什么精神(为何纪念詹天佑)(2)

滦河大桥资料图

滦河大桥:外国人办不成的事他能办成

在河北滦县和昌黎县交界处的滦河上,有一座铁路桥即滦河大桥。这座古老陈旧的铁路桥,经过百年风霜而屹立不倒,这其中就凝聚着詹天佑等中国第一代铁路人的心血和汉水。

洋务运动,是晚清洋务派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一场自救运动。其中,兴办“铁路”就是这场运动中,以“求富”为旗号的历史开端。关东铁路,就是在洋务派的支持下,由清政府主动聘请英国人金达出任总工程师修建的第一条官方铁路。

1891年6月30日,北洋官铁路局在山海关成立,由晚清重臣李鸿章直接管理。那时,虽然朝中的顽固派一直反对修筑这条铁路,但李鸿章在1892年已经和开平矿务局的英国技师金达签订了协议,着手修建关东铁路第一段由古冶到山海关的铁路。当这条铁路延伸到滦河岸边时,奔腾咆哮的滦河水成了挡在这名英国工程师面前的棘手问题。当然,面对这样一项国际项目,英国工程师金达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干,可却事与愿违。滦河下游地质结构复杂,河宽水急,河床很深,桥墩屡建不稳或屡建屡塌。高傲的英国工程师在架桥环节屡次失败之后,最终将这块烫手的山芋转嫁给了德、日专家,但他们还是以失败告终。

万般无奈下,英国人金达最后想起了他的中国朋友詹天佑。詹天佑在分析各国建桥失败的原因后,主动提起来“滦河大桥得由中国人自己来建”的要求。当然,他的这一要求立即得到了英国工程师金达的同意。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后,詹天佑重新对滦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测量研究,最后决定完全放弃英国人选择的桩址,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胜利完成了打桩任务,解决了英国工程师未能解决的因滦河洪水季节水流冲毁打桩而形成的施工困难问题,滦河大桥因此建成。此桥为17孔钢梁,全长约640余米,为我国当时最长的铁桥,被选入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开创了中国工程师入此会之先河。

为何英、日、德工程师都没解决的问题,反而被其他国家瞧不起的中国人给解决了?当时,这些外国专家来到落后的中国,多数以高傲自居,他们在建桥技术方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但遇到难题却不愿意多做实地研究。这些外国专家缺的不是技术,缺的正是詹天佑身上的这种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宝贵精神。

我们要学习詹天佑什么精神(为何纪念詹天佑)(3)

中国早期铁路资料图

新易铁路:国人自主建设的一条非正式铁路

为什么说这是一条非正式铁路?原因有两点,一是它的长度很短,只有40多公里;二是它仅供皇族的祭陵专列使用,也就是说普通民众根本用不着。可就是这样一条短短的铁路,却是由中国人自主建设的第一条浓缩版的铁路。

1901年9月,清政府同各国签订辛丑条约后,慈禧及一班皇室成员于同年12月从西安返京,途中搭乘了河北至石家庄的火车专列,引起了慈禧的兴趣。后慈禧因要到清西陵祭祖,由于路途遥远,有“好事”的大臣想到搭乘火车方便,便向慈禧提议修建祭陵铁路,而慈禧刚好又体验过火车的好处,想法一拍而合,于是把这事交给了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要求在6个月内,最多60万两的造价建设由新城至易县西陵的一段铁路。

60万两白银,工期6个月,这可是皇命,完不成是有大麻烦的。这个烫手山芋交给袁世凯后,他首先想的还是英国工程师金达,然而,法国公使贾思纳却不同意由来英国人来建设。他认为,当时正在修筑的卢汉铁路的修筑资金虽然由比利时公司提供贷款,但法国实际注入了五分之四的资金,而新易铁路是卢汉铁路的支线,他们认为应该由法国工程师来兴建。而袁世凯也是个聪明人,自然不愿意卷入英法两国的争议之中,于是果断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中国人自己来做。袁世凯便任命自己的幕僚梁如浩为总办,梁如浩则向袁世凯举荐了曾经与自己同为留美幼童的詹天佑。

1902年10月19日,詹天佑被任命为新易铁路总工程师。有了一个可以独立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詹天佑很爽快地揽下这项艰巨任务。詹天佑的大女婿王金职也是一位留美铁路工程师,他在《詹天佑生平事略》一书中写道,詹天佑当时面临着三大困难:一是季节不佳;二是材料短缺;三是工期紧迫。可这些在他面前似乎都不是困难,由于施工时间紧,他带领人员日夜奋战,加班加点完成各项勘测。考虑到铁路的特殊用途,铁路使用了关内外铁路局借来的旧轨及枕木,还加大了枕木间的距离,并且在路基建成后立即铺轨,又搭建临时便桥穿越两条河道。最终这条铁路仅四个月时间,以极省的费用建成。新易铁路的建成,极大鼓舞了中国人自主建设铁路的信心,同时也为后来京张铁路的修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资料记载,1903年4月5日,慈禧及光绪第一次乘坐专列开启了他们的祭祖之行。他们从北京出发,全程120公里的路程,行走了两个多小时。慈禧对铁路及火车十分满意,赏赐了火车司机黄马褂、花翎及知府衔。车上一切摆设则被赏赐给詹天佑,但詹天佑只取了其中一只珐琅座钟。

新易铁路,这是铁路进入中国以来,晚清最高统治者主动提出来要修建的一条铁路。要知道,在这之前,在大清的土地上修筑铁路则被视为破坏风水,而火车则被视为“庞然怪物”被排斥。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在中国境内修建的第一条吴淞铁路,后面竟被清政府强制拆毁,实在让人心痛。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近年来,中国铁路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覆盖于中国的版图之上,“复兴号”穿梭于广袤的祖国大地,中国高铁让城市距离变得不再遥远,成了一道亮丽的国家名片。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刊载消息:截至2019年11月23日,中国已系统掌握各种复杂地质及气候条件下高铁建造成套技术,攻克铁路工程建造领域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全面掌握构造速度200至250千米/小时、300至350千米/小时动车组制造技术,构建了涵盖不同速度等级、成熟完备高铁技术体系,铁路科技创新总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不怕苦、不怕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畏艰难、善于创新、敢于挑战,一言以蔽之,正是由于“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身上这种求真务实的拼搏精神,才有一代代中国铁路人的锐意进取和推陈出新,才有中国高铁驰名中外的美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