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伦播讲的道德经(温故国学经典打开教育之门)

本书作者罗大伦是我国中医诊断学博士,国学养身理念的伟大践行者,国内诸多一线商学院特邀讲师。他提倡的“国学中的身心双修之道”在全国各大企业广泛传播,用中医的理念帮助企业走向成功,个人修养身心,提高内在修为。

罗大伦播讲的道德经(温故国学经典打开教育之门)(1)

本书出版于2018年8月1日,与旧版的《弟子规说什么》相比,装帧设计更为精美,在阅读方面加大提升了读者的趣味性。此书以通俗的文字,作者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历史上感人肺腑的温情故事,阐述了学习《弟子规》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

罗大伦播讲的道德经(温故国学经典打开教育之门)(2)

孔子曰:“仁者寿”,中国人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悟道、修德、持法方为养心之道,三者圆融方为圆满。

罗大伦播讲的道德经(温故国学经典打开教育之门)(3)

近年来,人们非常注重养身,在饮食方面受素食文化的影响,崇尚轻食主义,让身体减负。而在健康方面,则偏向于中医养生,日常疾病首先以预防为主,常见病的治疗慢慢开始趋向中医,俗话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罗大伦播讲的道德经(温故国学经典打开教育之门)(4)

在老祖宗的传统观念里,养身必先养心,心烦心劳,身得不到滋养。心安才能养身,病从心生。修身必先修正行为,行为上不放逸,身体才得休息。

罗大伦播讲的道德经(温故国学经典打开教育之门)(5)

弟子规说什么:如果你人缘差,事业不成功,不要埋怨自己不努力,其实根源在于你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思维习惯教育。

罗大伦播讲的道德经(温故国学经典打开教育之门)(6)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圣贤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弟子”的意思有二层含义:一则指孩子,另一则指学生;“规”则是规范。

罗大伦播讲的道德经(温故国学经典打开教育之门)(7)

《弟子规》文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

罗大伦播讲的道德经(温故国学经典打开教育之门)(8)

弟子规【入则孝】

一、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冬则温,夏则清”,古人培养孩子“体察温暖”,体会父母的爱,然后再用爱去温暖父母,这一小小的互动能引导他们一生走向阳光。父母应当从小培养孩子温暖有爱的能力,并将这种温暖传递给世界,这种能力至关重要。不要让孩子只懂得一味索取,稍有不满足,就与世界为敌,要多多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目前80后、90后的孩子大多都是独自子女,早已丧失“体察温暖”的能力,往往很容易无视父母的付出,越是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最后越会特别痛恨自己的父母。其原因是家长没有培养孩子学会“感恩”的能力,更别谈“体察温暖”了,中国家庭教育特别希望打破之前的“家长为尊”的状态,所以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孩子尊,家长从”,这种环境下,孩子只会体察到别人的“恶”,最后一定会深受“恶”害。

罗大伦播讲的道德经(温故国学经典打开教育之门)(9)

“晨则省,昏则定”古人曾评价孔子的学生,说曾子“孝于父母,昏定晨省,调寒温,适轻型,勉之于糜粥之间,告之于衽席之上,而德美重于后世”。这段话的核心讲的是家庭成员之间,要发出善的信息,养成善的习惯,生命就能持有更多的正能量,往往大人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你的孩子看在眼里,学在心里。

家庭是未来社会生活的演练场,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家人,未来走向社会,就可能用什么样的模式对待别人。《礼记·典礼》中讲到:“凡为人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这是古人对作为子女的基本要求,学会把善的意愿表达给他人,这也是传达爱的一种能力。早晚问候父母其实是件很小的事情,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心里知道就行了,不必用行为去表达出来,但是你做或不做,日后的收获却是相差甚远。

罗大伦播讲的道德经(温故国学经典打开教育之门)(10)

二、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事虽小,勿擅为”,我们人生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分关注“大”,嫌弃“小”,忽略了“大”实际上是由“小”构成的。在教育方面,家长应当关注小事,教育孩子处处从小事做起,养成好的习惯,不要行事任意妄为,那势必会害人害己。

“擅为”源于自私,又会培养出更大的自私,应当警惕。在很多家长心中,从来只有自己的宝贝好,所以所有人都应该对他好,从而培养出孩子自私的心里。如果大家心里都只想着自己,就会令自己失去很多帮助,成为孤家寡人。还有孩子在行为上完全不考虑他人感受,自己舒服就可以,其根源,仍然是自私。孩子的未来与社会人群之间的互动,很大程度上脱胎于家长的早期教育。

罗大伦播讲的道德经(温故国学经典打开教育之门)(11)

“苟擅为,子道亏”,一个家庭里老人是树根,孩子是小树苗,最关键的应当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教导孩子多关注细节,注意他人,排除自私的想法。

现如今在家庭教育方面,大多数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成员围绕着孩子转,让孩子觉得我就是这个家的主人,你们都要听我的。这种环境下,孩子很少能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也会丧失与周围交流的能力,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多考虑与自我评判,不要等到别人背地里说:“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这些批评自己的话才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罗大伦播讲的道德经(温故国学经典打开教育之门)(12)

三、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去为。

“亲所好,力为具”,父母所喜欢的,作为孩子,应尽力去为父母准备好。但是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也是稍有不同,孩子的喜“好”,一定不要过度方向。家长必须提升自己的境界,明白教育的道理,否则会伤害到孩子。

孝敬父母是人生中一场最快乐的修行,在这个上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唯有向父母敬孝是不能等的。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日后在社会中与他人互动的模式。

罗大伦播讲的道德经(温故国学经典打开教育之门)(13)

“亲所恶,谨去为”,对于父母的要求是,要把道理讲给孩子听,不要强行让孩子执行,往往有时候将道理讲清楚了,孩子可能就愿意去做了。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喜好,不能过度要求孩子,培养能力的同时,循序渐进即可,切勿操之过急。青年孝敬父母的方式有很多,平日里多体察父母的喜好,身体状况,多多陪伴父母,体谅父母,不忤逆父母,多从父母的角度思考,他们喜欢的我们尽量去做到。

罗大伦播讲的道德经(温故国学经典打开教育之门)(14)

四、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身有伤,贻亲忧”,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若因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引起健康方面的问题,会让父母担心,徒添烦恼。千万别认为健康只是你自己的事情,它关乎你的家人。从我做起,多学习健康知识,保持良好心态,尽量不让家人为自己的身体健康担忧。

目前社会有一部分人认为,赚钱比身体重要,没有健康意识,熬夜、不正当饮食,导致疾病年轻化,往往很年轻就患上了疾病。等自己察觉时,已经是亡羊补牢,为时晚已,不仅让父母为之担心,自己的心理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往往身体是无辜的,疾病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一定要将健康永远放在第一位,有了健康才有事业。

罗大伦播讲的道德经(温故国学经典打开教育之门)(15)

“德有伤,贻亲羞”,“道”是我们这个世界运行的内在规律,“德”是所拥有的品质和修养,例如善良、诚信。道德是人类的物质也是本能,我们都应该保持正念、善良的本性,不要触犯道德底线,否则,会令你的家人为此蒙羞。若你恪守底线,彰显德行,则周围的人也会受益,大家自然会回馈给你温暖。

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你所做的一切,这个世界会以各种形式、在各个时间段回报给你,若你不断累积善根,种下善的因,则是为自己积累了福报,你会收获更多善的果实。相反,如果你道德败坏,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贪嗔痴,自然会得到恶的果。并且,不但会“自食其果”,还会回报到你家人身上,总而言之,坏的德行影响的不仅仅是你自己。

罗大伦播讲的道德经(温故国学经典打开教育之门)(16)

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教育启蒙书,首先,让家长学习其中的原理,再去演示给孩子,当孩子在学习《弟子规》时,可以做到知行合一,使之在不断实践中成为习惯,这样的孩子,未来会无比幸福。

罗大伦播讲的道德经(温故国学经典打开教育之门)(17)

书中作者提到,这本书并非写给孩子,而写写给家长的。书中讲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家长可以先从自己做起,试着模仿着去做,孩子耳濡目染,才能将这些道理融入心灵,才会真正成为品性优良的有用之才!

罗大伦播讲的道德经(温故国学经典打开教育之门)(18)

本书全部内容虽然只讲了《弟子规》里面的“入则孝”,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博大精深,值得不同年龄段的人学习与交流。如果家长能够很好地培养、启发孩子心中的道德要素,孩子的未来就能在社会中与人和谐共处,甚至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引领者。而国学,正是培养这个道德标准的有利工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