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传统的风味小吃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驴打滚

驴打滚,因其满身裹着黄豆面,就像喜欢在黄沙土里打滚的驴一般而得名。制作材料是一捧炒制的金黄色黄豆面和一碗混杂着桂花香气的红豆沙。驴打滚身体胖胖软软,全身豆面香气袭人,十分讨喜。其香甜软糯的口感,让人咬一口便觉整个人都跟着绵软起来。

一款传统的风味小吃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驴打滚(1)

驴打滚从叫法到做法都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作为北京地区的传统小吃,它其实最早起源于承德。那里出产一种黍米,当地人称其为黄米,被人们用于年糕等黏食的制作。满族人生性嗜黏食。这类食物不易消化,过着狩猎生活的满族人的祖先,每日披星戴月,奔波在外,以此类食物充饥便成为再合理不过的事了。驴打滚是由黏食演变而来的产物。清朝年间,因为八旗子弟钟爱黏食,驴打滚很快便流向京城。

久而久之,驴打滚便在北京扎根生长,渐渐成为现今人们心目中广为流传的北京小吃。张江裁写的《燕京民间食货史料》中有记载:“驴打滚,乃用黄米、黏面蒸熟,裹以红糖水为馅,滚于炒豆面中,使成球形。”其实,它的大名叫豆面糕,但在小吃文化历史的洪流中,人们早就把其俗称当成约定俗成的大名了。不过,对于很多不熟知北方小吃的南方人来说,第一次听到驴打滚的名字时,还是会误以为这是一道荤菜。小时候,我们在街头巷尾总能看到一个身穿白大褂、推着辆自行车的大爷。

自行车的后面用松紧带绑着一个透明玻璃箱子,里面井然有序地摆着一块块粘了黄豆面的橙黄色驴打滚,中间夹了新鲜到发亮的红豆沙。如今,玻璃箱售卖的驴打滚已经很少见,大部分都在小吃店、农贸市场或超市里售卖,少了走街串巷、沿街吆喝的亲切感,但它仍是很多北方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无论是小时候,还是现在,质地软糯、香味四溢的驴打滚,都让人爱不释手。咬一口嘴角便粘满黄豆面,咀嚼一下,豆沙的甜味从口腔甜到心底……每一块驴打滚都散发着历久弥新的朴实无华,默默讲述着美食背后的文化、记忆和感动。

食材:糯米粉100g、黄豆面250g、豆沙馅400g、清水100g、桂花酱5ml、食用油3ml

制作方法

一款传统的风味小吃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驴打滚(2)

1. 起锅烧热,将黄豆面倒入锅中。

一款传统的风味小吃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驴打滚(3)

2. 用中小火炒黄豆面,其间不停翻炒使之受热均匀,炒至颜色稍稍变深、 香味散出即可。

一款传统的风味小吃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驴打滚(4)

3. 炒熟的黄豆面过筛到案板上。

一款传统的风味小吃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驴打滚(5)

4. 糯米粉倒入碗中,加水拌匀。

一款传统的风味小吃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驴打滚(6)

5. 拌至手抓起白浆呈现流淌状态为佳。

一款传统的风味小吃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驴打滚(7)

6. 在方形不锈钢盆里铺上一层保鲜膜。

一款传统的风味小吃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驴打滚(8)

7. 在保鲜膜上刷一层油,防止蒸熟后糕体粘住内壁。

一款传统的风味小吃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驴打滚(9)

8. 把白浆倒入不锈钢盆里。

9. 待烧至蒸锅内的水上汽后将盛白浆的盆放入蒸锅内,再用大火,蒸制 5 分钟后取出。

一款传统的风味小吃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驴打滚(10)

10. 将蒸好的米糕倒扣到撒有少许黄豆面的案板上,揭开保鲜膜。

一款传统的风味小吃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驴打滚(11)

11. 用擀面杖把蒸熟的糕体擀薄。

一款传统的风味小吃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驴打滚(12)

12. 豆沙馅中加入桂花酱拌匀,以提升豆沙的浓香味。

一款传统的风味小吃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驴打滚(13)

13. 抹豆沙馅,要留出一道边的空间,然后双手从顶端开始向内卷起。

一款传统的风味小吃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驴打滚(14)

14. 撒上剩余黄豆面,涂抹均匀。最后刀沾水,将糕体切成段即可。

一款传统的风味小吃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驴打滚(15)

小贴士:炒黄豆面时,需要不停翻动,以免受热不均匀。炒好的黄豆面颜色不能太深。取出后由于余温未散, 需继续翻动散热,避免黄豆面煳掉。

面点制作:张虎老师。

选自《中华面点》这本书,版权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