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之珊瑚生长过程(动物界全系列珊瑚纲)

珊瑚纲—八射珊瑚亚纲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刺胞动物门

珊瑚纲

八射珊瑚亚纲

八射珊瑚亚纲(学名:Octocorallia)又名海鸡冠亚纲(Alcyonaria),是珊瑚纲的一个亚纲,大约有三千个不同的种属组成,都是水生生物。所有八射珊瑚均属于八射珊瑚亚纲,泛指所有有八只辐射对称触手的珊瑚虫,它们全是滤食性动物,聚居在水流大的地方。八射珊瑚亚纲包括了蓝珊瑚、软珊瑚、海笔、柳珊瑚等各种不同生物,并分为海鸡冠目(Alcyonacea)、苍珊瑚目(Helioporacea)及海笔目(Pennatulacea)三个目。这些生物都有内骨骼。如同所有的刺胞动物,这些生物都有一个复杂的生命周期阶段:包括被当作浮游生物的能动阶段,以及其后缤纷的固定阶段。

动物世界之珊瑚生长过程(动物界全系列珊瑚纲)(1)

1.形态特征

八放珊瑚的水螅体为八辐对称,趋向两侧对称,都有8个羽状触手,触手内部中空,与消化循环腔相通。腔内有8个完全隔膜,其中背面的一对最发达,由咽向下可达水螅体的基部,其游离缘有起源于外胚层的隔膜丝,隔膜丝上有许多纤毛,起促进水流的作用。这一对隔膜由于远离口道沟,所以称为反口道沟隔膜。其他隔膜均不到达基部,隔膜丝起源于内胚层,上面有司消化功能的腺细胞。所有的隔膜收缩肌都朝向腹面。八放珊瑚的口道只有一个口道沟,口道沟所在的一面称为腹面。某些八放珊瑚(特别是海鳃类)的水螅体有营养体和管状体两态现象,营养体口道沟可能退化或缺如,但形态与上述水螅体同,司摄食功能;管状体没有触手,个体小,司水流作用。

八放珊瑚的群体体内有钙质或角质骨针形成的骨骼,骨骼的形状随类群而异。骨针呈游离状态,骨针分散在中胶层的有软珊瑚目;骨针融合成致密管子的有笙珊瑚;骨针融合成骨轴的有柳珊瑚目和海鳃目;骨针成块状的有苍珊瑚。

2.繁殖

八放珊瑚为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生殖腺除不见于两个反口道沟隔膜上外,在其他隔膜上均能发育。性成熟时生殖腺在隔膜上膨大。在雌性群体中,生殖腺的膨大使卵为内胚层所覆盖。性细胞排入海水中或体内受精,一直发育到浮浪幼虫阶段才排出体外。除有性生殖外,还经常通过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

3.分类

在系统发育方面,八放珊瑚亚纲是一种单系群。也就是说,所有种属都有一个共同祖先。然而,分类间的关系到现在仍然不太清楚。举例说:海笔目的海笔和苍珊瑚目的蓝珊瑚(Helioporacea)到现在还是被划归不同的目。过往的八放珊瑚亚纲可分为六个目:

海鸡冠目(Alcyonacea):又名软珊瑚目,包括了海鸡冠、手指珊瑚等

柳珊瑚目(Gorgonacea):又名角珊瑚目,包括了海鞭、海扇等

匍匐珊瑚目(Stolonifera):又名笙珊瑚目或走根珊瑚目,包括了草皮珊瑚等

苍珊瑚目(Helioporacea):又名蓝珊瑚目、共鞘目

海笔目(Pennatulacea):又名海螅目,包括了海笔、海仙人掌等

石花虫目(Telestacea):又名长轴珊瑚目或轴孔珊瑚目

部分现被归入海鸡冠目所有亚目:

海鸡冠目(Alcyonacea)

柳珊瑚目(Gorgonacea)

匍匐珊瑚目(Stolonifera)

石花虫目(Telestacea)

现分类:

海鸡冠目(Alcyonacea)(=软珊瑚目)

苍珊瑚目(Helioporacea)

海鳃目(Pennatulacea)

动物世界之珊瑚生长过程(动物界全系列珊瑚纲)(2)

4.海鳃目(海笔目)

海鳃目(学名:Pennatulacea),也叫“海笔目”,是刺胞动物门珊瑚纲的一个海洋生物的目。现时本目由14个科组成,当中包括35个有现生种的属,包括约450个已描述的物种,当中约200个为合法的描述。例如斯氏棘海鳃、艾氏棘海鳃、海仙人掌等。海鳃有着世界分布,见于全世界热带及温带,以及由潮间带到水深6100米的海域。海鳃目连同各种软珊瑚组成了八放珊瑚亚纲。

与海鳃类物种相似的查恩虫(Charnia)的化石亦有在前寒武纪(埃迪卡拉纪)的埃迪卡拉生物群中出现,但这些早期化石是否海鳃类物种仍有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是海鳃的早期种类。但打从属于寒武纪时期的伯吉斯页岩的Thaumaptilon属物种开始计算,海鳃类至今仍广泛存在。

(1)特征

海鳃的别名“海笔”源自于这些物种呈鹅毛形的外型,如同古老的鹅毛笔,但其实整个海鳃目只有Subselliflorae亚目的海笔物种才有这种鹅毛形的外型;其他同目物种缺乏羽毛状结构,并以棒状或辐射状生长。长十厘米至两米不等,红紫色或浅红色,能发出磷光。栖息在海底,主要栖息在中潮区以下的软泥底质,少数在泥沙或纯沙底,栖息时一头扎入泥沙,一头露出,利用过滤水中的营养物质为生,带有触手的水螅体可以捕捉水中的生物为食。海鳃为单体状肉质群体珊瑚,由一个柱状的初级轴螅体和其表面的羽状的众多次级个体组成,初级轴螅体的下端形成固着在泥沙中的柄。有的种类的初级轴螅体内含有钙质的中轴骨,共肉中含有分散的骨针。

它是属于珊瑚虫纲海鳃目的一种无脊椎动物。海鳃顾名思义是生活在大海中,从寒冷的极地海洋到热带海洋都有它们的身影。这类动物共有300种,有的像羽毛,有的像细棒,还有的像是肾脏等等。海鳃是群体生活的动物,我们看到的这一片羽毛并不是一只海鳃,它其实是由成千上万的海鳃(这时称为水螅体)组成的,就像无数的珊瑚小虫构成我们见到的珊瑚一样。那为什么海鳃聚到一起却长成这种美丽的形状呢?原来,海鳃的小个体有初级和次级之分,分别叫作初级水螅体和次级水螅体。我们见到的中央像茎的那部分叫肉茎,它是由初级水螅体构成的。在肉茎上再生长着另外一些次级水螅体。次级水螅体长着一些触手像花朵一样,而初级水螅体没有触手只是一根细棒儿的模样。水螅体的身体内部有一条管道,并且大家彼此将管道互相连通起来。靠着这些管道的进水和排水,海鳃就能涨大或缩小自己的身体。带有触手的水螅体可以捕捉水中的生物为食。次级水螅体还分为两种,一种叫管状个员,负责整个群体管道的活动;一种叫独立个员,负责捕食和繁殖下一代。新出生的小个体在水中漂浮一个星期后就沉到海底并会发育成一个新海鳃群体的初级水螅体。海鳃不仅颜色美丽,很多种类还会在受到刺激时发出光来呢。

下属科:海仙人掌科(Veretillidae)

(2)海仙人掌科

海仙人掌(学名:Cavernularia obesa),是刺胞动物门海仙人掌科下的一种水生物种,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热带水域。

动物世界之珊瑚生长过程(动物界全系列珊瑚纲)(3)

①形态特征

群体呈棒状,灰白色或淡肉色,下部有长柄。一般长约15cm以上,当群体收缩时,长度可至10cm以下;伸展时即可增至数倍,主体周围不规则地单生许多水螅体,各水螅体均有触手8个。水螅体体伸展时长约4cm(包含触手),收缩时可完全隐蔽于主体内。体内各处有棒状或纺锤状骨针,长约0.5mm。

②生长环境

栖息于波浪平静的泥沙质海底,以柄部插入泥沙中,入夜群体伸展海底平面上,隐约发出磷光,遇刺激时磷光可增强。分布于我国黄海及东海沿岸。

③药理作用

延缓衰老作用:海仙人掌提取物以10g/kg剂量给小鼠灌胃或抖入饲料喂饲10天,能显著增强小鼠耐缺氧能力,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提高抗应激能力。给药后,还可增加小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抑制体内单胺氧化酶(MAO-B)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延缓衰老作用。

其他作用:以上述同样剂量、方式给药后,小鼠心肌细胞脂褐素(LF)显著降低。雄性小鼠血清睾酮含量增加,双侧睾丸重量也增加,表明海仙人掌有雄性激素样作用。给药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也显著提高。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