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发簪教程(古代发簪流行简史)

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李泌的芙蓉冠子午簪引起众多迷妹关注。这种白玉簪只是古代茫茫发簪世界的一种。发簪作为我国古代男女首饰中的主要妆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有不同的类型及妆饰方法, 形成了独特的妆饰风格。

初学发簪教程(古代发簪流行简史)(1)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1.发簪起源

发簪起源久远,久到被写进创世神话故事里。《事物纪原》记载 :“女娲为簪以贯发, 此簪之始也。”此外,《二仪实录》也有相关描述 :“女娲之女以荆枝及竹为笄以贯发, 至光时以铜为之,且横贯焉。此钗之始也。”尽管作为新时期的我们一心坚定做一个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但这些神话足以证明发簪这一饰品的古老。

初学发簪教程(古代发簪流行简史)(2)

抛开迷信,讲真,发簪的前身是笄。《辞海》记载 :“簪 ,古人本为‘笄’,古人用之插定发髻或连冠冕。”前赴后继的古装剧一遍遍给我们科普,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那时的成年男女,均蓄发挽髻,固定发髻的“长针”正是笄。

在远古的新石器时代,古代先民便发挥想象力挑选细长的兽骨制成骨笄。半坡仰韶文化时期的骨笄,形式较为简单,顶端较宽,另一端被打磨成圆形,十分光滑。即便在手工制作能力低下的石器时代,半坡遗址仍惊人地出土了700 多件骨笄。此时的发笄制作还有石、陶、蚌等原料。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时期,笄的材料出现了新变化,先民开始尝试制作玉笄。山东临朐西朱封遗址曾出土一件组合玉笄。这件玉笄工艺十分复杂,超前采用镂雕和插接技法,顶端白玉上镶嵌绿松石,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玉石镶嵌艺术品。

初学发簪教程(古代发簪流行简史)(3)

山东临朐西朱封遗址出土·玉笄

2.先秦发簪

商代发笄在贵族当中较为盛行。发笄多以兽骨、玉石为原料,并开始笄上雕刻鸟兽首纹饰等。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发现骨笄 499 件,玉笄 28 件。玉笄原料以青玉居多,产地多为新疆和田、河南独山、辽宁岫岩等地。妇好墓的发笄中夔首骨笄有35件,这种纹饰为商代代表性纹饰。妇好墓出土的玉笄色泽圆润,可见当时的工匠已经掌握抛光技法。古老的商人可能使用兽皮蘸湿沙打磨玉料,从而完成加工玉笄的最后一道工序。

初学发簪教程(古代发簪流行简史)(4)

妇好墓·夔首骨笄

自周朝开始,发笄迎来了仪式感的进化。古代生存礼仪指南《周礼》规定:女子满 15 岁即为成年,需举行笄礼。女孩子们要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发髻插笄,可以婚配。这种风俗持续千年,以至于后发簪专指妇女插髻首饰。《周礼》指导下的发笄的形式开始制度化。周代的插发方式有六笄六珈、副笄十二珈等制式。此时的玉笄沿袭前代,通常会刻有鸟兽首纹饰,顶端还悬垂金玉及珍珠坠饰。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笄形式多样,质地也各有不同。此时出土的发笄实物多为玉笄、木笄、竹笄等。玉笄开始别具特色,不但材质珍贵,而且装饰精美,成为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

3.汉魏发簪

两汉时期,笄改称簪, 《释名》 :“簪 ,建也,所以建于发也。”贵族妇女的发簪,制作工艺日趋考究,样式以凤凰、孔雀形状居多。汉以后,上古时期的石、蚌 、竹、木笄及骨笄等逐渐被金、玉、银、琉璃、玳瑁等簪所代替。

玉簪在此时还有一个网名“玉搔头”。《西京杂记》记载一件趣事,汉武帝去同李夫人处约会,忽然头痒无比。可惜彼时还没有不止痒不脱发的某王洗发水,武帝挥起玉簪搔头。他的举动被四下宫女偷偷看到,于是宫人争相模仿,引为时尚。因此,玉簪也被称为“玉搔头”。从汉代以后, 玉簪一直是贵妇的主要首饰。

初学发簪教程(古代发簪流行简史)(5)

《风中奇缘》剧照

汉代发簪式样繁多,簪首多为动物形和花顶形,前者有龙凤、麒麟等瑞兽;后者则包括梅花、菊花、莲花、桃花等。此外,在众多常规发簪的爆款之外还有一些小众发簪。汉武帝钩弋夫人墓曾出土琉璃发簪,工艺来自西域,属于初代海淘,价值昂贵。还有一种玳瑁簪, 以龟背甲为原料。《孔雀东南飞》的女主角刘兰芝头上便戴有玳瑁簪。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发髻渐趋高大,开始出现制作精美的凤簪。南朝吴均《去妾赠前夫诗》中有云“凤凰簪落鬓”,此后凤簪不断迭代,横跨古代美学时空。除了发簪,南北朝还开始流行它的姊妹款步摇。步摇花式繁杂,上饰花鸟禽兽,簪首有垂珠坠饰等。女子带上它之后,一步一摇,步步生辉。东晋创作大神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的仕女即佩戴步摇。

初学发簪教程(古代发簪流行简史)(6)

南北朝·马头鹿角形金步摇

4.唐朝发簪

唐代在托尼老师的组团带动下,发髻迎来空前大发展,随之推动了发簪的升级换代。这一时期的发簪种类名目层出不穷。其造型渐渐呈现出盛唐气象,华丽端庄。《簪花仕女图》中的唐代贵妇头梳高髻,髻前有步摇,髻间斜插发簪,数目较多。

唐代的高端发簪纹样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动物纹饰与植物纹饰。动物纹又可分为三类:凤鸟纹、昆虫纹及鸳鸯纹。凤鸟纹是把簪顶加工成龙凤、麒麟飞鸟等形象。凤簪承袭魏晋余风,无疑是这些发簪中的网红爆款,深受妇女喜爱。唐朝还有一种闹蛾簪,影响深远。这种发簪,用丝绸或乌金纸做成飞蛾或蝴蝶状,然后画上翅膀、触须。每至灯节,便是闹蛾簪的时尚秀场。

初学发簪教程(古代发簪流行简史)(7)

《王朝的女人》剧照

除了传统的动物纹之外,大唐设计师还热衷植物纹饰,他们选取极富生活气息又十分清新的石榴、桃、牡丹、菊,将其制作成簪首纹饰。于是可以看到发簪簪顶以金银制成花瓣,用珠玉宝石镶嵌成花蕊。敦煌壁画中的唐代女供养人甚至将发髻四周插满枝叶组成花顶型发簪。还有将个体小花单独制成的金簪安插于高髻上。

《唐语林》描述:“长庆中 ,京城妇人首饰 ,有以金碧珠翠 ,笄栉步摇, 无不具美。” 杜牧写道:“少年羁络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可见唐朝发簪之盛。

初学发簪教程(古代发簪流行简史)(8)

5.宋朝发簪

宋代的发簪制作由精致转到雅致。这一时期的发簪制作符合宋朝的社会审美,清新简洁,素雅大方,追求古朴之感。发簪材质一如前朝,以金银玉器为主,也可见琉璃等。发簪的纹饰更加世俗化,题材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宋代发簪的动物纹饰以“像生”为特色。以凤簪为例,簪头设计结构以凤鸟的外形走势为蓝本,起伏灵动,浑然一体。辛弃疾著名的词句中“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便描述了宋人首饰的盛况。

初学发簪教程(古代发簪流行简史)(9)

《知否》剧照

花头簪是两宋时期流行的植物纹饰。宋朝的设计师用金银珠翠制成各种花卉形状的簪。簪头往往以一朵菊、梅或其他画种独立设计。敦煌壁画中的宋代发簪还出现喇叭花、宝相花、牡丹花、荷花等,寓意吉祥。宋代匠人还将凤鸟纹与植物纹相结合制成发簪,以花鸟为装饰的簪首,以打造的形式做出带有浮雕特效的立体式图案。

6.明清发簪

明清制簪工艺达到巅峰。由于工艺技术的发展, 妇女簪饰更为精致华美。设计和制作上都极尽工巧之能事,无论是高超的累丝工艺,还是令人炫目的点翠技艺,工匠们于发簪之上才智飞扬。这一时期的发簪既轻巧玲珑,又璀璨夺目。清朝时,由于八旗入关,满族女子在梳旗头时衍生出一种特殊大簪,呈扁平一字形,名为扁方。

初学发簪教程(古代发簪流行简史)(10)

《甄嬛传》剧照

明清时期妇女发簪装饰图案主要以祈求富贵吉祥为主。如佛道神仙和传统动物图案的马、蝙蝠、仙鹤、蝴蝶、喜鹊等;传统植物纹饰中的牡丹、梅、兰、竹、菊等。此外,明清之际还将谐音梗发挥到极致。他们把吉祥话语的文字谐音转化成首饰的设计语言。如:祈求福气便有了蝙蝠、蝴蝶发簪;祈求长寿,便有了松鹤发簪等。

初学发簪教程(古代发簪流行简史)(11)

明清之际工匠工艺高超,想象力也在技术的翅膀上得以突破天际。大观世界,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几乎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可以呈现在发簪上,极为精细有趣。

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楼阁人物金簪,簪首总体为云形,细细看来,发现云内有一重檐楼阁和五座牌坊,更精细的是每座牌坊内还有一舞蹈人物。除了传统发簪功能,这已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初学发簪教程(古代发簪流行简史)(12)

楼阁人物金簪

然而,以上种种发簪只是属于宫廷贵妇、富家大族。平民女子的发簪纹饰更为单调朴素,发簪也多用银、铜等制成。至于群体庞大的劳动妇女,荆钗布裙是普通农妇的标配,用荆条、藤、蒿制成的发簪才是她们的简单妆饰之物。

随着女子们遵循潮流,渐渐放弃高高的发髻,发簪也渐渐退出日常妆饰的江湖。但它的璀璨在尘封的历史中依旧闪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