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双面曹操的例子(东临碣石观沧海)

公元220年正月23,戎马一生的魏武王洛阳病逝,卒年66岁,送葬队伍高达10万人,包括匈奴单于在内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尽皆到场,一起为三国这个了不起的英雄送行,出殡时天降鹅毛。

正反双面曹操的例子(东临碣石观沧海)(1)

死前,魏武王发布最后一道命令:《遗令》,琐碎而又感人:

译:我死后用平时穿的衣服入殓,不要用金银财宝随葬。婢女侍妾平时就很辛苦,把他们安排在铜雀台上,善待之。家中那些香料很昂贵,都分发给诸位夫人。不要用来焚香祭祀。家里人日后要学着做鞋,卖了可以维持生计。我穿的衣服,兄弟可以共分之。

这就是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被后世骂了1700年曹操,三国中最伟大政治家。2009年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位于河南安阳西高穴村陵墓就是曹操坟冢,墓中随葬品极其薄简,出土陶器也都是些平常之物,符合其一贯俭朴之风。

正反双面曹操的例子(东临碣石观沧海)(2)

是非曲直,遭议千年

同样为相,蜀汉诸葛被誉为贤相良臣,而更为雄才大略的曹操却被挂上奸诈权谋的白脸谱长达1700多年,人为还是本相?史学家和文学家对于历史人物评说标准是有区别的,文学是艺术,史学是真相。因此,莫把演义当事实,更不能简单从唯心或唯物来定性善恶,应放大到时代层面论鉴功过。

军阀割据,逐鹿天下

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安徽亳州谯城区曹巷人。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军阀割据,战火纷飞。公元174年,19岁曹操自洛阳开始了一个年轻人的江湖。公元184年已是骑都尉的曹操奉命镇压黄巾军,于山东大破黄巾军主力,收降兵30万,挑选精锐组成曹家班底:青州军。

正反双面曹操的例子(东临碣石观沧海)(3)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帝于许都(许昌),挟天子令诸侯取得政治上优势。此后到临终25年里,一直戎马征战,先后灭淮南袁术,河北袁绍,荆州刘表,凉州韩遂,汉中张鲁,斩乌恒败鲜卑,最终一统中国北方,重建起中央集权政府。

这些,是纸上谈兵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历史大背景下,都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非常不容易,尤其官渡对袁绍之战绝对逆势翻盘,曹操的军事才华和李世民,朱元璋,刘秀一起,组成了中国帝王第一梯队。

正反双面曹操的例子(东临碣石观沧海)(4)

除军事上成就,“三曹”中国文学史成就也属宗师级。除我们熟知的《龟虽寿》《短歌行》《苦寒行》等脍炙人口作品外,《县自明本志令》是让文史学家最感动的,这篇自传体本纪中,曹操:“江山苍夷,生灵涂炭,解悬民,救水火,吾当九死不辞”。

统一北方后,在他屯田制作用下,北方经济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好恢复,流民生有所盼,土地与百姓重新挂钩。生民薄愿从来如此,谁能把政治带入正轨让百姓吃饱饭,就会拥护谁。因此,曹操在北方百姓中威信齐天。

正反双面曹操的例子(东临碣石观沧海)(5)

评价历史人物总离不开功过是非,《三国志》陈寿评曹操:超世之杰,非常之人;司马光《资治通鉴》点评:治人善察,不拘微贱。

一件事看曹操心胸。官渡战后,他先后颁布了《求贤令》,《论吏事行能令》严格规定德行和能力为选材之本。这时,有人送来从袁绍处收缴的一堆书信,都是当时许昌文武官员向袁术表忠心的投名状,有人建议彻查,曹操看也没看,吩咐全部烧掉。并言:“当绍之强,孤犹又不能自保,何况众人乎”

那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出色政治家被打上“枭雄”和“奸雄”烙印?

正反双面曹操的例子(东临碣石观沧海)(6)

让曹操背负千古恶名的是这几件无事生非的公案和民间一知半解的推澜。

1,杀华佗。《三国志.方技传》曹操头疼招华佗看病,华佗听说妻子染病,坚持不去。后曹操连续下达几封书信,石沉大海,他以为华佗妻子真病,赐华佗了40斛小豆。得知被骗后,曹操怒不可喝,把华佗抓来许昌,杀华佗时,苟彧求情,曹操说天下少了这样的鼠辈骗子又能如何?

2,“宁让我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我”

《三国演义》和一些民间版本中,董卓进京后,曹操和陈宫逃出洛阳住在父亲好友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家人磨刀杀猪沽酒招待曹操,曹操却以为害他,杀吕伯奢家一家九口。陈宫说:“知而不杀,大不义也”曹答:“宁让我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我。”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玉德,张三夕:“这是罗贯中杜撰,根本没有的事儿,《三国志》《汉书》均没有记载。逃出洛阳的只有曹操,没有陈宫,到吕伯奢家中后,村中恶霸抓住曹操后准备报官,被曹操所杀,曹操杀恶霸这段公案是很有名的。

正反双面曹操的例子(东临碣石观沧海)(7)

3,曹操死后72遗冢,更是没影子的事情,也是罗贯中为突出曹操狡诈多疑而根据传说加工情节。

4,坑杀袁绍8万降卒“屠夫”。坑杀降卒是曹操做过最残暴的事。但在当时,国家强大和繁荣以人口计算,而消灭敌方有生力量几乎是普遍打击方式,尤其在军粮无法支撑己方和降卒食用或可能发生兵变时,最直接反应。和奸雄怎么能扯上关系?亚历山大杀了多少人?项羽杀了多少人?成吉思汗杀了多少人?这些人也是奸雄吗?且在正史上,司马懿和孙权这种事也没少干。

正反双面曹操的例子(东临碣石观沧海)(8)

5,曹操盗墓。不说摸金校尉到底是真是假,就算盗墓曹操也比孙权和董卓高尚的多,曹操一辈子节俭,盗墓只为筹集军资。孙权盗长沙王吴芮墓,是为给自家修宗祠,同时组织大军到广州盗墓,孙权岂不是更该骂?

6,曹操背负最大恶名谋权篡位。这个不符合历史,曹操至死都是魏王。以魏代汉,是在曹丕手中禅让方式进行的权力交接的,后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篡谁的位了?甚至孙权上书,让曹操应天命称帝,他也是把书信给群臣看过后,哈哈大笑:“孙权这小儿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所以,这个帽子给曹操也没有道理。

三国时期,有位著名点评家叫许勋,其三国文坛影响力可比肩金圣叹。曹操毕竟是文人,深谙舆论影响力,两人虽有过节,但曹操还是带了礼物几次拜访许勋,许勋只说了一句:“君乃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到《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又将其升级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性质完全变了。(建安文学研究会会长李彬凯)

还有两个关键人物也是抹黑曹操形象推手——清代评论家毛宗岗和学者赵翼。赵翼:“刘备以忠厚用人,孙权以义气用人,曹操以权谋驭人。”毛宗岗更是将曹操升级为“奸绝”。笔者真不明白,奸也分三六九等吗?

1957年,郭沫若和翦伯赞与毛主席沟通后,在光明日报发表了《谈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从赤壁之战说起,应该为曹操恢复名誉》,接着又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为曹操翻案》。

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历史和文化界争论不休,其中持反对态度的是历史学家谭其骧,谭其骧在《文汇报》发表了多篇《论曹操》文章。说曹操有功劳也有罪孽,现在想翻是翻不过来的。

民国时期,一个叫卢弼的文人,编写了一本65卷的《三国志集解》,这本书57年才得到了发表,是我国第1部现线装书。卢弼《三国志集解》中说曹操志骄气盈,都是奸雄欺人之语。1958年,毛主席读到这本书时,又在卢弼批示旁批示:“贴了魏武不少大字报,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同时主席又引用李白诗句:“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这句话什么意思?曹孟德是经营天下王者,你卢弼和祢衡一样,视野像蚂蚁一样狭小,恃才傲物,见识短浅。

正反双面曹操的例子(东临碣石观沧海)(9)

祢衡是什么人呢?

三国一名士,才华有,但傲气癫狂,霸嫂欺兄,人品不敢恭维。曹操几次派人请他,使者几次遭到羞辱。宴会上击鼓助兴,祢衡赤膊上身击鼓,继续羞辱曹操,顾及颜面,曹操原谅了他。谁知道他又跑到营帐外伏杖而骂。谁都有底线,曹操也火了,想杀他又怕落不纳贤才之名,想了想,把他送给了荆州刘表,骂刘表手下黄祖时,祢衡丢了性命,不是谁都可以容忍的。

而这出击鼓骂曹桥段,被改编京剧后祢衡最后竟成了英雄?曹操又把锅背上了。戏剧艺术传统曲目中《徐母骂曹》《左慈骂曹》《伏后骂曹》很多,但没有一人如祢衡一样因骂人丢了性命,曹操心胸如何?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是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诗人。身在乱世,以战止战是抱负唯一的途径。统一北方后,他改制汉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恢复民生,这些岂是普通人能做到。1700年后,如今终于有人为这位人杰盖棺论定。

正反双面曹操的例子(东临碣石观沧海)(10)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作者论鉴@今日头条历史领域创作者

文章只属于个人观点,不代表今日头条

参考资料:《三国志》《汉书》《资治通鉴》央视《解读曹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